玉佛禅寺觉醒法师

释尊一代时教,五时说法,由悲智心随宜开演的无量法门中,念佛往生极乐净土一门最为方便,素称方便中第一方便,又云殊胜方便、特异方便。其胜异方便之内涵甚多且广,于兹概..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佛如来,虽有大众,众中亦有不其恭敬。如一比丘语释迦牟尼佛,若不与我解十四难,我当更学余道..

第八觉知: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佛说八大人觉经》如果前面是讲自利的行持的话,到了第八,就是利益一切众..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有两个:(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假如众生善根尚未成熟,若为他说法,他根本得不到利益,这时佛陀默然,等待未来的因缘。(二)机缘既熟,应病与药:..

警世非常,觉诸幻化。这是透过无常观,策发我们的出离心。虽然我们明明知道戒定慧会召感功德,烦恼罪业会召感痛苦,但很多人却宁可选择放纵情绪,累积烦恼,遭受罪业的苦报..

很多人不能安心修道,根本原因在于对解脱的信念不够强固,因而具体落实下来,就是对日常生活中繁琐的事务不能一点一点地掌握好。怎样才是掌握得好?就是平常在每一件事务上..

口业,我们第一句话是病从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应该吃的东西,然后还一句是祸从口出,很多灾祸是由于你讲话不合适导致的。口业,它是代表我们心里的动态。我们心里想什..

有人问:既然般若系经典讲诸法的空性,毕竟空、无所有,十八空、什么都空,那为什么还要去度众生?还有必要去发愿度众生吗?诸法的空性是真理,性空即是如来,但就是由于苦..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往生..

我本来是1978年农历七月初五来到平兴寺,准备出家,师父说出家要选择日子而且要家人送来。在寺院住了一段时间,于九月十六正式出家。那天因父亲脚痛,由大哥送我,头天晚上..

问: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跟大家讲,如果约临终十念,那是在经典里面讲到的。后来的也有大德们发挥的是,..

略而计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时,怜此五浊,说难信法,是为第一重大悲悯念众生。二者,佛灭度后,福慧日浅,罪障益深,故说此经,咸令未来虽不见佛,佛灭法存,但有信..

那么当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最好的心态就是把自己当病人。很多人他为什么不肯听经?我看很多人出了家以后,好像前面几年听经,到最后都不听经了,为什么?因为他认为自己..

我们前面讲到,当时穷子遇到父亲的心态叫做心怀恐怖,疾走而去。这个表示什么意思?心怀恐怖,疾走而去,这个穷子大乘善根退失了。所以蕅益大师给他四个字,叫做小智德薄。..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中都有一些贪、瞋、痴、高慢的烦恼。修行人的身业、口业可能有一些过失,或讲错话,或身体行为不正当,这时自己会知道..

受菩萨戒,有些人他可能会有质疑,他曾经受了五戒,或者他受了菩萨戒,犯了根本罪,那怎么办呢?告诉诸位一个方法,如果你犯了根本,那你必须要取相忏,就是拜八十八佛、或..

能破今世后世,实乐法心,及后世生天及涅槃乐。我们经常昏沉,或者睡觉睡的太多,有什么坏处呢?它会破坏你今世跟后世的实乐法心。就是一个经常昏沉的人,你在修行的过程当..

若是鬼病,当用强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业报病,要须修福忏悔,患则消灭。此二种治病之法,若行人善得一意,即可自行兼他,况复具足通达。若都不知,则病生无治,非唯废修正..

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打打佛七,打完佛七以后,回去继续打妄想,对啊,就刚开始就是这样带妄修真,带有妄想修真,但是没关系,佛法有的是方..

在佛门中的衣、食、种种资身的东西,都是由十方施主们省吃俭用供养出来的,所以在使用这些资具的时候,除了应该心怀珍惜之外,在平时就必须养成一种节俭的习惯,一方面可以..

【原文】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法门,只在第七识上用功,参禅法门能在第八识上用功,何不舍念佛而参禅乎?弟子愚蒙,不了此义,未知是否,请师证明,..

发愿之后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如果放逸懈怠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听到净土法门:哎呀!不错呀!好像对净土法门、对西方极乐世界存在也有点信心,但是他会说:我现在工作..

诸佛菩萨,他一方面想办法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一方面在广大的人事当中积功累德,这个积功累德当然不会白费,成就他的身心世界有十种自在,他这个「六波罗蜜多」,刚好是配..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人和人之间周围会有一些好的因缘,我帮助你、你帮助我。但是也有一些过去的恶因缘也会接触。..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我们要知道,今生所出现的假相,是事出必有因,跟..

每一个人都应该要不断地陶冶锻炼自己成长、进步,因此要常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我们可以不管别人好坏,但对于自己的好坏则要负责任,绝不可说我就是这样而不想改变,这是最..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与徐福贤女士书》在念这句佛号的时候,一定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能念的是什么?是当下这一念心。所念的是什么?是这..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对于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曾讲一个小故事:有一贫穷人供养天神,求能离苦得乐,他早晚上香供水供花,如是虔诚供养十二年。天人被他所感动,有一..

这以下分三段,别释当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约果报,报障。如得重病箭入体,诸苦痛集安可眠。说我在这个地方打坐,为什么不能睡觉呢?这以下讲出一个理由说,如得重病箭入体..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欢迎、赞叹、恭敬、拥护、护持,但这得要有福报智慧,且多与众生结善缘。一般人见了毒蛇、尸体皆会远离,所以当你觉得别人不喜欢你、不支持你、不理你的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