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魏德东方东美先生说:“假使你讲唯识而执着识,认为识是真实,这可以说是一个根本错误的思想,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注:《华严宗哲学》上册,黎明..
论佛教唯识学的对象理论魏德东唯识学是大乘佛教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整个佛教体系中最具哲学性的学派。唯识思想的独特之处,就是它的对象理论。唯识家从自我意识出发,..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义[北京]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4期55-64页--------------------------------------------------------------------------------【作者简介】魏德东..
2001年两岸禅学研讨会论文集论唯识学的修行次第与内容──一个时代主题的回应魏德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提要修行问题可能是当代汉传佛教面临的最重要课..
西方有愿娑婆会净土弘开众生福——两位净土高僧海山老和尚与仁焕法师谈话纪实2010-09-03(海山老和尚,一九二八年二月初八生于四川省西充县。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四..
净土宗在当代台湾传播的四种方式李尚全就当代台湾的佛教信仰而言,1945年光复后的四五年间是以民间佛教——儒释道杂糅在一起的斋教为主,闽南寺院的五堂功课为辅,慈航法师..
培养定力,开发智力——论传统禅定在当代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曾琦云内容提要:禅定虽然来源宗教上的修行方法,但是没有丝毫迷信色彩。我们要取得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定力..
民国以来居士佛教的理论处境僧伽是佛教的中心,这一点在教义上和实际上都没有疑义,但是居士在佛教中的地位如何,无论是从教义上说,还是从实际的佛教社会来说,总在未定之..
龙树菩萨所述的极乐净土义一、前言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第一位大论师,著述丰富,有「千部论主」之称[1]。他是初期大乘佛教的集大成者[2],在他丰富的论著中,广引当时所见的..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水野弘元一、原始佛教的心识论(一)佛教与心识论[301]在这里所谓的“心识论”,虽然相当于普通所谓的“心理论”,但是,佛教的心识论在意义上并不是像..
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者。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入。是故《正法念经》云:行者一心求道时,常当观察时方便。若不得时,无方便,是名为失,不..
谈与往生有关的几点问题陈士东末法时期,净土宗流传较广,也很应机,得度者甚众。但在这轰轰烈烈的弘法及学法过程中,亦有诸多问题显现出来,如不加以解决,那将会使今后的..
此事不可轻――普劝推广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陈士东近年来致力于推广国学的南怀瑾先生,于香港创办了国际文教基金会,为中国人奉献了一份古而今、旧而新的教育理念――“儿..
仲敦巴仁波且传略顶礼仲敦巴尊者!陈士东仲敦巴仁波且姓氏曰仲,全名仲敦巴·嘉瓦郡乃,意为“胜生”。仁波且于木蛇年(1005年,宋景德二年)生于藏北念青唐拉沃杂杰莫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