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体要行动还是口中要讲话,首先都应该观察内心,观察发心和动机,看自己的发心和动机是什么?通过观察,若发现内心是烦恼或恶念,这时自己要稳重,不能被烦恼所转,..

禅师们对于安贫乐道,所谓“少一分物欲,就多一分发心;少一分占有,就多一分慈悲”。他们对于世间的一切,享有但不一定要拥有。——星云大师..

[原文]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放不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要做到这样很难。如果你完全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样..

[原文]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放不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

这篇文章是印祖为教诫故乡初发心学佛者撰写的,我们选取其中的两段来讲:第一段、佛法实益从恭敬中求【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1、基于某..

问:发菩提心是往生条件之一,出离心能不能等同菩提心?若不相同,应当如何将出离心长养成菩提心?大安法师答: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是三辈往生共同的条件。对菩提心的..

古人说,教育,要从最基础的、最早的时候开始。教妇初来,就是新娶进门的媳妇,你要教育她,她刚一来,你就得教她,以后她就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儿婴孩,在婴儿的时期,就要..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世有行人,一向修..

人喝酒以后很容易丧失意志,很容易放逸,通过饮酒还会犯其它的戒,所以佛对酒戒的要求特别严。我们这里有很多做生意的人,出于业务上的需要,经常会有应酬,这就要观察自己..

我们经常说,发心重要,发心正确就行了。如果你有一个正确的发心,吃喝玩乐都是修持的方法,行住坐卧都是修行的过程。我们上班工作的时候也是,发一个好心,跟周围的人结个..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的事业,但都只是在嘴上这么说说。没有看破没有放下的时候,真正要做到很难。如果你完全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的事业,这样你在精神..

今天晚上我给大家开示一下学佛的重要性。我也曾经讲过,不管是为了暂时的利益,还是究竟的解脱,都应该学习佛法,修持佛法。我们真正学佛了,真有修行了,才能实现这些愿望..

问:早上起床的时候应该怎样发心?达真堪布答:我们早上起床的时候首先要发心:为了众生我发誓要成佛,为了成佛今天我一定要认真学修佛法。发这个心,带这个念,起床都有功..

起来的时候发心,下个决心,做个决定,我一定要为众生成佛。我为了成佛,今天一定要精进修法,不能浪费。今天一天我不能虚度,一定要精进修持。我们这个发心仪轨,就是为了..

家家都有老鼠,都有蟑螂。都特别恨这些蟑螂,一见到心里就难受的不得了。还有苍蝇、蚊子等,都讨厌的不得了,苍蝇一飞来,就开始想打它。不要这样子,好好做火施,好好发心..

问:我们发心做事情,但是由于智慧没有圆满,做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如法的行为,可能还会造业。我们是否要等智慧圆满了再做?达真堪布答:在不同的层次里,如法和不如法的标准..

发心、动机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按照发心、动机,皈依可以分为三种:下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和上士道的皈依。第一、下士道的皈依,是为了获得善趣的安乐而皈依。以这..

我们在闻法、学法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心态与动机有三种情况:第一、不善不恶的状态无记的状态;第二、恶的动机恶念;第三、善的动机善念。第一、不善不恶的状态。如果在..

净土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不曾在其他学术和其他宗教里提过;它是指佛的世界、菩萨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人的烦恼是不存在的。我们这个世界上的生命,非常脆弱,没有绝对的..

人有道德,我们要礼赞他;人有学问,我们要礼赞他;人有能力,我们要礼赞他。其实,人能发心,我们更要礼赞他。古人一直叫人立志,行者一直要人发愿;立志、发愿,就是发心..

身处一半一半的世间,顺逆境无不在我们生活周遭交替发生着。顺境固然是助人成功的跳板,逆境同样可以激发心志,而成为逆增上缘。如果没有专制的厉声,哪来慧远大师「沙门不..

问:长辈没有经济能力,儿孙代他修福,发心随喜供养三宝,请问是否妄语?净空法师答:这不是妄语,这是孝心。他要是不信三宝,你就瞒着他,你花钱,以他的名义来修福,将功..

问:大乘佛法对当今时代有什么重要性?净空法师答:当今天灾人祸频繁,而且灾害的程度一次比一次严重,这是很多人所担心的社会问题,也有不少志士仁人,希求解决这个问题的..

问:请师父谈谈关于心性上的体悟对一个学佛人的重要性。慧律法师答:心性上的体悟,就是所谓的不生也不灭。为什么我们讲摩诃般若?为什么我们讲涅槃妙心?涅槃为什么叫做妙..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