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自性识心梁乃崇

三维动画演示佛教的宇宙观,和现代科学何其相似!

非浊者,云有则不受一尘。非清者,云无则不舍一法。无背者,纵之则无所从去。无向者,迎之则无所从来。言即此灵明湛寂者,不可以清浊向背求也。举清浊向背,意该善恶、圣..

“疾病,来自宇宙的情书”,初次听到一位医者如此解释疾病时,心着实被惊到了。修学前,对于疾病,从来都是讨厌的,排斥的,抗拒的,抱怨的,痛苦的,无奈的。如果这类的情..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缘见因明,一般人眼根的见都必须要“因,就是假借,要假借外在的光明才能够..

一般宗教大多重视信仰或慈悲,唯有佛教重视理性,追求智慧。佛教认为开发般若智慧,才能分辨邪正真伪,断除烦恼;才能自度度人,究竟解脱。大乘菩萨以般若智慧作为六度的上..

一生当中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断烦恼、消业障。入门,你看看须陀洹,看看初信位的菩萨,等于说佛的小学一年级,他修什么?他断见思烦恼。先断见烦恼。见烦恼五大类,第一个身见..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

有时候听人说,因为佛教教人放下,告诉人们一切皆空,信佛是生活中失败者的安慰。这不仅仅是对“空”的误解,也并未了解佛教所说的“放下”。放下精进(图源:网络)要说“放..

一叶(网络图)那么再看底下一个死殁。什么叫死殁?就是死亡。其实昨天跟大家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你看这个死人,我观察了很多死人,有些人最后走的时侯面目狰狞,有些人最后走..

上一期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概念,叫做四土。那我记得我们讲到了,凡圣同居土是我们所在的位置,今天我们把它就像一个镜头一样,往近距离的推近。今天我们讲一下从凡圣同居..

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的一个概念,接着上一次的三界,我们在欲界,那么我们把这个欲界转过来,再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就是我们常说的:六道。关于我们人人都知道的六道轮回,但..

在我们欲界,与人类共属于欲界范畴的,还有六重天的世界。也就是说,虽然他们是生在天道,但是跟我们这里,同样具有这个,吃东西和情欲的烦恼所束缚的,但是比我们要轻微的..

这次我们再打通了整个欲界来讲,咱们作为人,在四土的凡圣同居,三界的欲界,六道的人道,那么我们一般以为说,人好像就是我们眼前的这些人,在整个宇宙中,人的种类远远不..

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它是怎么来的。就着说前面的几种国土,净土来讲呢,它是常住不坏的。但是凡夫和圣人所区别的,世界上的..

我想每一位学佛的人,最初走入佛教,一定要有一个定位,就是要知道我们身在何方,同时也要知道心归何处。所以说在人的宇宙视野里边来讲,我们的所知所觉是非常有限,有局限..

签售会现场(摄影:昊阳)6月24日,北航著名的高歌教授,受邀在深圳深圳湾创业广场举办了新书《智慧宇宙》签售会暨专题讲座。活动当天,约有240位听众从全国各地来到会场,使..

智慧宇宙新书信息:《智慧宇宙》这本神来之作,对于未来的科学家而言,一定是一本开创性的经典。就像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之于物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

整个宇宙都是无常的(资料图)当我们讨论“无常”的时候,很多人会联想到死亡无常,其实无常的概念并不仅限于死亡,它包括了外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涵盖了整个宇宙和一切生命。..

1《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德相是自性本具的功德,一切众生统统具足,现在透不出来,是被妄想、分别、执着障住了。2我们六道凡夫,一天到晚妄..

佛陀悟道佛教认为,于时间上,宇宙无始无终;于空间上,宇宙无穷无尽!时空的长短大小之于生命亦是相对的。佛陀认为,众生轮回,三世流转。佛陀时代,尚无科学仪器,那么,佛..

引力坍塌(资料图)作者介绍:罗伯特•兰萨(医学博士)被认为是世界科学家中的一位领军人物。现任先进细胞科技公司首席科学官及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他发表的论..

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为人生做好了规划,但这一切都很难实现。也有一部分人看似很成功、很如意,可能是运气好,也可能是因缘到了,但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无常的。..

一切唯心造今天给大家讲我们经常念的一本经,也是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我们学习的题目叫做“心经中的智慧——《心经》导读”。《..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