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卷第五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圣典。《杂阿含经》为汉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南朝宋时,由求那跋陀罗依据梵本译出,共50卷,收录1320经,因每部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

《杂阿含经》辨义一、前言黄崧修居士在八月出版的《佛教青年会讯》第七期有古仙人径,现代走法──试论杂阿含经中修行法门的现代修法一文〔注一〕,末段论及「杂阿含中修行..

《杂阿含经》贯珠读《杂阿含经》,发觉经中所载佛陀开示的修行法门实多种多样,足见趣入涅槃之道,本来就不是仅有一途。这里仅就兴趣所及,对其中部分法门作一初步的整理与..

原始佛教指导悟道的方法--以《杂阿含经》所见实例为主佛法作为一个实践的宗教,它的救赎意义在于透过对诸法实相的契证而达到一切烦恼忧苦的止息。开启这一法门的释迦牟尼..

部派佛教与杂阿含[日]水野弘元一、各部派对于阿含的分类佛教诸部派均各有自派传承奉持的三藏圣典。其中经藏名为阿含或尼柯耶(部),可分为四类或五类。所谓四阿含与五部,则..

情到深处人孤独第十章杂阿含经中的譬喻佛陀说法善用譬喻,无常是佛陀说法内容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杂阿含经中有好一些关于无常的譬喻。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的经典记载;..

止观禅修之杂阿含经卷24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lt;lt;阿含部2gt;gt;p.176.2~p.177.2)(六三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住摩竭提那罗聚落。疾病..

第619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有益的真理,即“自护”与“他护”之间的关系。佛陀首先给大家叙述了一个过去世的一则故事:有一位“缘幢伎师”(竹竿特技表演者),大约是用一..

佛陀在623经(世间经)中,再次重申了持住于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在这部小经中,佛陀作了一个形象的譬喻:“若世间美色,世间美色者,能令多人集聚观看者不?”“若世间美色..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B646经叙述对信等五根的解说,比如说,谈到何为信根,“当知四不坏净”;“精进根者,当然是四正断;念根者,当知是四念处;定根者,当知是四禅..

621经是阿难向佛陀请教:对于年少比丘应给予何种教诫?佛陀的回答是:要教诫他们努力修习并安住于四念处。阿难白佛言:“世尊!此诸年少比丘当云何教授?云何为其说法?”..

第605经,佛陀对比丘说:“有四念处。何等为四?谓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在606经中,佛陀说“于此四念处修习满足,精勤方便,正念、正知,应当学!”强调了比..

第617经:在本经中,佛陀以生动形象的譬喻,来阐述比丘应守住四念处而远离五欲的境界。而在本经中,佛陀以小鸟与苍鹰之间展开一场斗智斗勇,最终小鸟依靠自己的智慧而战胜..

638经:本经记述了舍利弗尊者因病涅槃后,阿难异常地感伤与悲叹。佛陀教导他不要悲伤,而要努力修习于四念处。根据本经的记载,舍利弗尊者的涅槃地是在“摩竭提那罗聚落”..

在第613经中,佛陀把四念处纳入“善聚”,并叙述何为不善聚。三不善聚就是贪、恚、痴三不善根,而善聚就是四念处。为什么?“纯善满具者,谓四念处,是名善说”。除了贪恚、..

第616经(厨士经):本经主要讲作为比丘,自然要努力回顾自己、反思反省自己,“当取自心相,莫令外散”这里的“取自心相”,便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观照方法,即要把握住自己修..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F685经(乳母经):在本经中,佛陀以婴儿从小至大的成长全过程,来譬喻声闻比丘从有学到无学的全过程。其实,天下的父母在对待养育子女的问题上,..

第641经(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因缘经):本经叙述阿育王晚年的一些布施行为,以及孔雀王朝的末代国王破坏佛法的事迹。关于阿育王晚年的一些事迹,史书记载得比较详细。如果从..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D(接前)即位不久的阿育王是残暴的,如果我们考察其暴虐的根源,乃是为了镇压不同政见者,并树立个人威信;而更重要的一点乃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第624经阐述有关修习四念处的一些次第问题。郁低迦尊者来到佛陀座下求法:“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E673经~680经(五力经):在673经中讲的五力,实际上前面诸经已有所涉及,“有五力。何等为五?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674经说“诸..

(接上)无忧王子所到之处,百姓悉皆降伏归顺。在其外出征讨之际,此时老国王身体开始每况愈下。由于无忧并不讨老国王的喜欢,因而继承王位的问题,基本是将无忧王排斥在外,..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杂阿含经》的第二十四卷的主线便是围绕着“四念处”法门而反复重申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而佛陀不止在《阿杂含》里谈四念处,在《中阿含经》的《..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642经:叙述三无漏根。此三无漏根分别为未知当知根、知根与具知根(无知根)。1、当知未知根:入于见道的刹那时,对于无始以来的生死,而欲知未曾知..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