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中的戒律
1)五戒
五戒包括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戒律中最低的要求,在家男(女)
众受五戒的称为优婆塞或近事男(优婆夷或近事女)。其中,不杀是生命平等思想的体现;不盗是提倡正道谋财;不邪淫是反对不正当的男男女女之间的关系(婚外恋、同性恋等);不妄语反对夸口虚论;不饮酒则考虑到饮酒容易昏昧,失去觉照,容易要么误事要么做傻事。每条戒律的针对都是由于当时有八众弟子中出现某件不道德的事情制定的,比如饮酒戒是由于一个僧人酒醉后连续做了杀生、盗窃和邪淫三件很严重的事情才制定的。佛家戒律类似于社会的法律,但戒律
不是死的,因人因事可有变化,而且更注重心持。戒律分“开遮持犯”四种情况,“开”是在一
定因缘条件下,某个特定的戒律可以犯,不算破戒,比如有人用药酒疗病,非由贪故,只作
疗病想,此时虽饮酒但不算犯;“遮”是坚决不犯;“持”是遵循;“犯”是破戒。一般破戒有3种
情况:自作(自己作破戒的事),教他作(使他人作违背戒律的事)和见作随喜(看到别人作违背
戒律的事,自己心中反而跟着高兴)。
(经典原文【杂阿含经八七四】: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种子。何等为三。有随生子.有胜生子.有下生子.何等为随生子。
谓子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子亦随学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
是名随生子。何等为胜生子。若子父母不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子则能受不杀.
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是名胜生子。云何下生子。若子父母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
不饮酒戒。子不能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是名下生子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生随及生上 智父之所欲
生下非所须 以不绍继故
为人法之子 当作优婆塞
于佛法僧宝 勤修清净心
云除月光显 光荣眷属众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五戒。如是信.戒.施.闻.慧经亦如是说”
2)十恶十善
不同于成语“十恶不赦”中的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佛家的十恶包括心三(贪、嗔、邪见)口四(恶口、两舌、绮语、妄语)身三(杀、盗、淫),十恶不为,即为
奉行十善。
(经典原文【杂阿含经四九〇】:
“舍利弗言。业迹者。十不善业迹。谓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经典原文【杂阿含经五四八】:
“复问。大王。婆罗门杀生.偷盗.邪淫.妄言.恶口.两舌.绮语.贪.恚.邪见。
作十不善业迹已。为生恶趣耶。善趣耶。于阿罗呵所为何所闻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
婆罗门作十不善业迹。当堕恶趣。”
(经典原文【杂阿含经一〇三九】:
“佛告淳陀。有黑法.黑报。不净.不净果。负重向下。成就如此诸恶法者。虽复晨朝早起。以手触地。唱言清净。
犹是不净。正复不触。亦不清净。执牛粪团。并及生草。唱言清净。亦复不净。正复不触。亦不清净
淳陀。何等为黑.黑报。不净.不净果。负重向下。乃至触以不触。悉皆不净。淳陀。谓杀生恶业。手常血腥。
心常思惟挝捶杀害。无惭无愧。悭贪吝惜。于一切众生乃至昆虫。不离于杀。于他财物.聚落.空地。皆不离盗。
行诸邪淫。若父母.兄弟.姊妹.夫主.亲族。乃至授花鬘者。如是等护。以力强干。不离邪淫。不实妄语。或于王家.
真实言家.多众聚集。求当言处。作不实说。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闻言闻。闻言不闻。知言不知。不知言知。因自因他。
或因财利。知而妄语。而不舍离。是名妄语。两舌乖离。传此向彼。传彼向此。遍相破坏。令和合者离。离者欢喜。是名两舌。
不离恶口骂。若人软语说。悦耳心喜。方正易知。乐闻无依说。多人爱念。适意.随顺三昧舍。如是等而作刚强。多人所恶。
不爱.不适意.不顺三昧说。如是等言。不离粗涩。是名恶心。绮饰坏语。不时言.不实言.无义言.非法言.不思言。
如是等。名坏语,不舍离贪。于他财物而起贪欲。言。此物我有者。好不舍。嗔恚弊恶。心思惟言。彼众生应缚.应鞭.应伏.应杀。
欲为生难。不舍邪见颠倒。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报.无福。无善行恶行.无善恶业果报。无此世.无他世。无父母.
无众生生世间。无世阿罗汉等趣等向此世他世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淳陀。是名黑.黑报。
不净.不净果。乃至触以不触。皆悉不净
淳陀。有白.白报。净有.净果。轻仙上升。成就已。晨朝触地。此净我净者。亦得清净。若不触者。亦得清净。把牛粪团。
手执生草。净因净果者。执与不执。亦得清净。
淳陀。何等为白.白报。乃至执以不执。亦得清净。谓有人不杀生。离杀生。舍刀杖。惭愧。悲念一切众生。不偷盗。远离偷盗。
与者取。不与不取。净心不贪。离于邪淫。若父母护。乃至授一花鬘者。悉不强干起于邪淫。离于妄语。审谛实说。远离两舌。
不传此向彼。传彼向此。共相破坏。离者令和。和者随喜。远离恶口。不刚强。多人乐其所说。离于坏语。谛说.时说.实说.
义说.法说.见说。离于贪欲。不于他财.他众具作己有想。而生贪着。离于嗔恚。不作是念。挝打缚杀。为作众难。正见成就。
不颠倒见。有施.有说报.有福。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世阿罗汉于此世他世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淳陀。是名白.白报。乃至触与不触。皆悉清净”
(经典原文【杂阿含经一〇四〇】:
“婆罗门白佛。瞿昙。云何为贤圣法.律所行舍行佛告婆罗门。谓离杀生。不乐杀生。
如前清净分广说。依于不杀。舍离杀生。乃至如前清净分广说。离偷盗。不乐于盗。
依于不盗。舍不与取。离诸邪淫。不乐邪淫。依于不淫。舍非梵行。离于妄语。不乐
妄语。依不妄语。舍不实言。离诸两舌。不乐两舌。依不两舌。舍别离行。离于恶口。
不乐恶口。依不恶口。舍于粗言。离诸绮语。不乐绮语。依不绮语。舍无义言。断除
贪欲。远离苦贪。依无贪心。舍于爱着。断除嗔恚。不生忿恨。依于无恚。舍彼嗔恨。
修习正见。不起颠倒。依于正见。舍彼邪见。婆罗门。是名贤圣法.律所行舍行”
(经典原文【杂阿含经一〇四四】:
“尔时。世尊告婆罗门长者。我当为说自通之法。谛听。善思。何等自通之法。谓圣
弟子作如是学。我作是念。若有欲杀我者。我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
作是觉已。受不杀生。不乐杀生。如上说。我若不喜人盗于我。他亦不喜。我云何盗他。
是故持不盗戒。不乐于盗。如上说。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云何侵人妻妇。
是故受持不他淫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为人所欺。他亦如是。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
语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他人离我亲友。他亦如是。我今云何离他亲友。是故不行两舌。
我尚不喜人加粗言。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起骂辱。是故于他不行恶口。如上说。我尚
不喜人作绮语。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作绮语。是故于他不行绮饰。如上说。如是七种。
名为圣戒又复于佛不坏净成就。于法.僧不坏净成就。是名圣弟子四不坏净成就。自现
前观察。能自记说。我地狱尽。畜生.饿鬼尽。一切恶趣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
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杂阿含经卷三十七 离杀生乃至正见,十善业迹因缘故,。。。。欲求刹利大姓家、婆罗门大姓家、居士大姓家,悉得往生。(中略)若复欲求生四王、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悉得往生。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行净戒者,其心所愿,悉自然得。若复如是法行、正行者,欲求生梵天,。。。。乃至阿伽尼吒,亦复如是。所以者何?以彼持戒清净,心离欲故。若复欲求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欲求慈悲喜舍,空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欲求断三结,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漏尽智(阿罗汉),皆悉得。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持戒、离欲,所愿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