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妈妈有病,我可以祈求上师加持吗?我有这样的要求是不是贪心啊?达真堪布答:可以,你为了家人请求加持不算贪心。家里人有病了,关心照顾他们是应该的,这就是佛菩萨..
学佛修行,皈依是最基本的,相当于进入佛门。皈依也要如理如法,否则,仅仅走这样的仪式,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希望大家都要一个正确的发心。其实,皈依有皈依的基础等前..
八热地狱、八寒地狱都是真实存在的,那里的众生所感受的痛苦,我们只能大概地形容、描绘,除非亲自感受,否则没有办法真正知道。一提起这些地狱的痛苦,有些人虽然嘴上没有..
十八层地狱中的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无间地狱都有很多痛苦,佛在经中对这些痛苦只是大概形容,无法详细描述。极乐世界的功德,在《阿弥陀经》等佛经里也是大概地..
我们现在所遭受的痛苦,都是过去世中种下的恶因,结的恶缘。现在学佛了,就要断除这些,发誓再也不结恶缘,再也不种恶因了。有的人可能会想:我也不想种恶因、结恶缘,但是..
人都是一样,谁都不愿意感受痛苦。如果不想感受痛苦就不要造业。造业了就有因,有因就有果,就一定要承受果报。没有修行的凡夫不怕造恶业,就怕感受恶报。有修行的大德高僧..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苦恼的事。不管什么人,无论穷富、贵贱,都一样在感受着快乐与痛苦,因为这些感受都是由自己的心来制造的。好和坏是自己的心制造的,快乐与痛苦..
什么是恶语?无论所说的是何种话,无论是好听的还是难听的,只要让对方生起烦恼,让对方反感了,就是恶语。所以说话要把握分寸。虽然你说的话没有不悦耳的,但让对方起烦恼..
我们看影视演员在演戏的时候,无论是演善人还是恶人,是演爱情还是演战争,都演得特别形象、逼真,这就是缘起;但他们内心里知道自己是个演员,正在演戏,这就是性空。因为..
问:我们为什么要闻思地狱的痛苦?达真堪布答:讲地狱的痛苦,不是吓唬你,也不是让你难过,而是让你忏悔,让你以后不要再造业,让你解脱。现在很多人都不爱听,一讲轮回的..
何谓积极?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于过去的骄傲与悔恨,也不将宝贵的生命消磨在对于未来的幻想与忧虑,即是积极。许多的人成功时很骄傲,失败时很后悔,..
四安:提升人品的主张安心在于少欲知足安身在于勤劳俭朴安家在于敬爱互助安业在于服务奉献四它:解除困境的主张面对它正视困境的存在接受它接受困境的事实处理它以悲智处理..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而人是血肉之躯,和心爱的人分离时,难免会心生忧苦、潸然泪下,而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爱别离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分成亲..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趋乐避苦、追求快乐。但是现实生活中,痛苦却如影随形、难以摆脱,而且追求快乐到最后,往往又都变成是苦的,这是为什..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怀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因素也是永恒的,前者是物质不灭,后者是..
有很多人因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所以总把人生过程中的高潮与低潮、得意与不得意,当作好坏的标准,得意顺利的时候就庆幸自己交好运,不得意不顺利的时候,就哀..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许多的梦想、许多的心愿,常常想:我将来要……。但是长大后,梦想是否兑现了呢?一旦遇到生命的困顿时,便会有疑问:为什么我要被生下来?让..
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众生皆苦,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等苦,才希望能够藉由修行得到解脱。佛陀开悟之后,..
有位太太跟先生吵架,到我这里来诉苦了半天,听她讲完,我问她:「还有没有?」她想一想说:「师父啊!真要让我讲,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倒了楣才嫁给他,到现在为止,没有过..
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是怎么产生的?人生究竟是什么?许多人都会有不同的解释、说明、看法,站在佛法和禅修者的立场来看,这个人生,究竟又是什么呢?人生,就是人的生命、生活..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人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当然就会有情绪。我们也大都体会过控制不住情绪,反被情绪所控制的苦,甚至常常因为一时情绪冲动而犯了错..
问:许多人努力了大半辈子,回首看,难免有这辈子似乎白活了的感叹。可是人生不能重来,难道就只能如过河卒子,拚命向前冲而已吗?答:所谓‘白活了’这种感觉,..
如果人生而没有目的,生活便显得十分空虚。如果生命欠缺意义,便会像行尸走肉一般,何必要生活着受苦。假使生存而没有价值,不仅生存的本身变成多余的赘物,而且也白白地浪..
一个人如果没有努力的目标,的确很容易就丧失生命的原动力,而一般人的努力,无非是追求名、追求利、追求权、追求势、追求位。其实,追求的本身并没有错,更不是罪恶,问题..
《心经》几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即使不识字的老菩萨们也多能背诵,因此讲《心经》的人特别多,听的人也最有兴趣。今天不仅这大礼堂满座,连走道上也都坐满了,这并非我圣严..
古代中国曾有一则做梦的故事,描述一位年轻人,在赴京考试的途中,遇一老人正在煮小米饭,老人见年轻人旅途疲倦,因此借他一枕,并对他说:‘既然很累的话,何不睡一..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法华经卷二.譬喻品》此偈是说,各种痛苦烦恼的根源是贪欲,如果把贪欲的问题解决,就等于拔除了苦果根源。可见「贪」是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