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所有的负面念头是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借着结合更高深的禅定与观修,最后可以灭除所有的负面情绪与负面念头。处于这种状态的心,即我们所谓的涅槃、解脱或入灭。入..
举例来说,一个人拥有缺陷的身体或不健全的心灵,如果另一个人对他或她说:「我将给予你一个更美好的身体,更宁静安祥的心灵」,那么他﹝或她﹞将立即产生愿意接受新身体、..
因此,如果有人想要根除心的缺陷,先了解心的本质以及心的转化是很重要的。首先,努力试着去检视心的状态。有时候,一个人之所以经验了不同的心识与妄念,乃是因为太多遮掩..
此刻,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究竟是否能够止灭痛苦。很自然地,我们必须先探讨「心识」的涵义。现象﹝即诸法﹞可以分为色与心﹝心识﹞两种。如果从粒子或分子的角度来看,一朵..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便会发现其实自己对“有求必应”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我们希望在佛菩萨面前许下的愿望能够实现;另一方面,我们又怀疑这样是否有些“迷信”。生活..
那么二谛在词源上的意义为何?我们之所以使用「俗谛」一词,乃是因为,对于一个蒙昧昏暗的心而言,它是真实的。这种昏暗无明的心,把世俗真理视为真实;不明了事相,暗昧事物..
各位同修好,今天是12月6日,藏历火鸡年十月十八,为观世音菩萨的节日,逢此吉祥日请广大发心,广行善业,吃素放生、诵经等。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众生吉祥安泰!..
佛陀曾经三转法轮。初转法轮之时,佛陀教授四圣谛。对于那些清净持戒的人,佛陀讲授《般若波罗密多经》,其中主要包含了「空」的教授。然而,根据人们诠释佛陀教授「空」的..
对于这本谈论该如何对治情绪及培养安忍性情的书,把它论证中的一些纲要性原则做个说明,应可更有助于一般读者了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则是某种可称为心性可塑性的信仰,亦即相..
现在我们要谈谈安忍的最后一项特质:容忍他人所造成的伤害。或许是因为此特质极具重要性,寂天菩萨特别将之留在最后一部分﹝三十四至六十三颂﹞中详加讨论。我们大概可以说..
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寂天菩萨在〈安忍品〉中的第十二至二十一颂中,讨论了容忍之心第一个面向的特性。他由观察到痛苦和受苦乃人生存在之本质谈起,说明人若不愿面对这个事实,只会招致更多的不..
我们可明显看出安忍的第二个特性,它所强调的就是佛教教义中最基本的缘起论。在此观点之下,世间不存在任何孤立事件,因为每件事的形成都是因缘合和而成。由于这份道理有许..
各位同修好,今天是11月17日,藏历火鸡年九月二十九,为大护法及一切勇父护法会集荟供日与供养龙王日。诸位大护法,为利益和挽救迷失轮回里的苦难众生,如严父般将深沉的慈..
各位同修好,今天是11月9日,藏历火鸡年九月二十一,为地藏王菩萨节日。殊胜日子请大家行善、吃素、放生、供灯、护戒、持咒、诵经等广做功德,并回向给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
佛陀说,当下一切万物都是无常的。但不能因为是佛陀讲的我们就毫不怀疑地去相信,我们可以好好观察观察,最重要的生命是不是无常的?万事万物是不是也是无常的?这里有个小方..
温暖(资料图)我们每个人的品质都有善有恶,按照佛教的观点,分析人的心理现象,善的心理有11种,而烦恼,也就是恶的、贪嗔痴的、自我的,显现出来的有26种。我们也可以看看..
禅定和观想是解药,是大乘佛法中非常重要的修法,不可或缺。事实上,除却佛教,其他宗教也有不同的禅定方法,而大乘佛法的禅定及观想,最可以给人类带来快乐,彻底消除人类..
慈悲超越分别与狭隘若要对众生产生真正的慈悲心,我们就得摒除所有态度上的偏见。通常我们对他人的看法都是受到起伏剧烈和分别心情绪所主宰。我们对珍爱的人内心生起亲密感..
如何理解加持?【顶礼上师本尊空行!】即顶礼三根本。我们修行和依止上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加持,但所谓的“加持”不在于形式之上。例如有时导师会把书放在你的头上,并且念..
问:佛陀加持犹如阳光普照大地,但要怎样做才容易得到呢?索达吉堪布:若自相续真的已被佛法感化,那即使身处红尘之中,也会时时领受佛陀的加持,比如乘电梯、坐公共汽车等..
西藏僧人贡嘎扎西和他的“电子朋友”中新社拉萨9月9日电题:西藏僧人贡嘎扎西和他的“电子朋友”作者白玛卓玛“我依然记得两年前的那天,发出我人生中第一个微博,第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