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一叙品第一原典: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二方便品第二原典: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
万缘的内容是什么?我们佛教常常讲,万缘放下,到底要放下什么呢?其实,我们的根身器界,万事万物,都是互为因缘,都是缘分。那我们大家要放下万缘,面对这么多内容,我们..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三)譬喻品第三原典: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勇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四解品第四原典: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希有心,欢喜踊跃,即从座..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五药草喻品第五原典: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六授记品第六原典: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七化城喻品第七原典: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
圆觉经原文唐佛陀多罗译序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无量寿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据历史记载,《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迦叶摩腾、竺法兰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如果一个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么样的妄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有了这样的语言,慢慢就会付诸于行动,行为做多了,就会变成习惯。习惯成为自然,就会改变我们的命运。实..
过去,在一座佛寺前的市集上,有一些做生意的摊子,其中有一摊是杀猪卖肉的,这位屠夫每天在市场卖猪肉,看到许多人进入寺内,出来的时候都是满面笑容,觉得很奇怪。有一天..
上文仅仅讲到佛经的皮相,还没有接触到经文的内容。可是皮相和骨肉是有密切关系的。要是名词混淆,句法错乱,讹字连篇,章节不明,那么我早就把它置诸高阁了;只因为佛经的..
布施及爱语,利行与同事,如是四摄事,普摄诸世间。——《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为行菩萨道必修的功课,是权巧度众的方便法门。一个人发心..
唐朝的文学家白居易向鸟窠禅师请示佛法大要,鸟窠禅师对他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之后,大失所望说:「这么简单的两句话,就是佛法大意了吗?三岁小孩子都..
课诵的原则,以定时做定课为主。内容应该包括供养、礼拜、禅坐、持名、读诵、发愿、回向等。所谓供养,是在佛前摆设香、花、灯、果、净水和食物。如果条件许可,应当每日换..
心善则美,心纯则真。人之靓丽,并非容颜,而是心里,心存善念,非靓也美,非富也贵;人之真挚,并非言语,而是纯真,心灵纯真,不语也真,不诉也纯。善恶仅是一念间,而这..
禅的国际是要咱们超出对错、善恶、有无、好坏、隆替等等相对的国际;禅的国际是要咱们在存亡以外,找寻另一个安身立命的地点。药山禅师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严,一个叫道吾..
佛教的因果循环和善恶果报释教考究因果循环,万事皆有因果,这4件工作千万不能做!释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释教文化遗产。释教..
笔者有一位同事张教授,有一次与笔者谈论因果现象一事时表示,他根据自己许许多多的观察和体验,现在觉得冥冥之中有因果报应一事大慨是不会错的,原因是他的父亲在小时候曾..
前几天听一位同事讲了他姑姑的故事。姑姑在昆明做生意,在老家公路边买了一块宅基地,请人给看一下风水及建筑规划。她新买的那块地,后侧紧邻别人家,那是一块没有出路的死..
在西藏,有一位著名的高僧叫潘公杰,是菩提道次第的祖师。他即没有闻、思、修,也没有参拜过很多的师父,只有一位给他剃度的师父。他是怎样成就的呢?他曾经是一个无恶不做..
编者按:你布施过吗?你供养过师父吗?你是以何种心态供养的?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之果,真实不爽,如影随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