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智愚、贤不肖,死是人人必经的过程,只是迟速有别、种类各异。显贵如秦始皇,虽然可以拥有世间一切,征服天下四海,但是也无法获得长生;高龄如彭祖,纵有八百岁的寿命..
本文为最近在美国东部华盛顿近郊兰溪行馆拍摄南师示范如何静坐录影带时,当场参加学生的问答录音誊录。特录如下,以供初学静坐者之参考。(2006年08月26日,陈运生志)一般..
净土宗第九祖蕅益大师(图片来源:资料图片)《蕅益大师全集》:“念佛第一品人,顿悟自心是佛,念念圆明;第二品人,深信自心作佛,念念入理;第三品人,深信佛力无量,念..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这是佛教的根本认知,所有的外境悉是吾人的业心识所变现出来的,一切唯心造。基于这一认知,吾人于一切时处,应如是观照:当逆顺境界现前的..
当你遇到烦恼,只须看着它,放下它,就超越过去了。别留恋已经历过的烦恼,也别预期尚未出现的困难。专注于现在,一切皆在变化当中,无论遇到什么境界都不要执着它。当修行..
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胸怀,是指一个人的心胸、道德、气质以及对生命的感悟等。是理想、追求、抱负、胸襟..
曾经有人问我,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境界是不是若即若离?其实,不一定需要若即若离,但一定得有空间。不论是什么关系,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与自由。正如你自己希望畅快的..
佛所教导的一切教义,还有一切经论,跟你生活分开了就没意义了,无论多深的法,多浅的法。如果不能跟你日常生活结合到一起,那你学他有什么用处?法深也好、浅也好,能运用..
问: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我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因此特别烦恼,怎么才能排除这些多虑的想法?每到黑夜就有种害怕的心理,怎样才能排除这种害怕的心理?大安..
我们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一定要对大乘的通途教理有所了知,这样对我们净业、净土的信心的建立才会有理论的基础。这样既有理论的突破,又有深切的净土情怀,我们的信心才会坚..
问: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大安法师答:安乐死说白了就是自杀,是不是这个样子?用人为的药物中断生命,他为什么会中断生命呢?是因为经不起这样的疾病痛苦的折磨。那么也..
问: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念佛有追求数量的,有追求质量的,哪种念法更易成就?大安法师答:念佛念到什么境界才有把握往生?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你只..
《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所谓修..
【人生境遇何须料,岁月无痕独自游。寄语如今营营客,回光一照是来头。】人生应该具备三种现实而超越的境界,可是很多人却并不了解自己真正的人生,更不知道这最珍贵的三境..
学佛法的人,要认识佛法,要修持佛法,也就是吃佛法,穿佛法,睡佛法。行住坐卧都在佛法中。认识佛法的人,一切以利益他人为前提,绝对不为自己利益作打算。总而言之,要把..
1、问:一般都说,风水要好,大门入口处要掛镜子,屋内左边要有绿色植物,主人床上应掛两把剑,走道上应掛风铃,是否如此?宣化上人答:(1)镜者净也,净身出户,扫地出门,..
忍无可忍的问题症结在于自己不会忍耐,倘若对任何人事物都能抱持感恩与宽容的心去善解,就能提升到无忍的境界,常保欢喜自在。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和他人发生冲突时,都自认..
修行学佛,重要的不在于找「境界」,最主要的应是「自然」。每个人来到世间,都带有一分很美的自然之美;只要多数人受到后天社会习气的薰习,使得习惯变坏了。若不能顺于自..
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不能贪图他人的财物,尤其是富人的财物。人家住别墅,自己也想住;人家开宝马,自己也想开。富人具足了很多拥有,那是他自己修来的福报,我们应该随喜..
修行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肯定会出现一些境相。有些人今生没有那么大的功夫,但是前世带来的也有。这些境界都很正常,你不执着都是好事,你执着了都是不好,你不执着就行。..
我们平时修行的时候也是,所有的境都一样,如果你去执着这些境,这些境都是你的障碍;如果你不去执着这些境,它们都不会障碍你。在对境面前,你会不会被伤害、被障碍,完全..
在修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对照自己,然后去改变自己,这很重要。别人没有错,都是自己的错。为什么这样说呢?别人对错与否与你无关,如果你自己能把握住的话,谁也伤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