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出世,说法度生,原欲一切众生,直下了生脱死,亲证无上觉道而已。但以众生根机不等,不能究竟畅佛本怀。只得随顺机宜,循循善诱。大根则称性直谈,为说佛乘,令其即生..

复高邵麟居士书一谢恩光来山,持阁下书,展读之下,见其慕道心切,而愿力宏大,誓期深入,而不肯得少为足,欣慰无量。至于过赞不慧,令人惭愧无似耳。阁下欲了生死大事,况..

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第以众生之根性不一,故如来之教法万殊。是以一代时教,随机演畅。法门..

今春令兄来书,观其词意,恳挚真切,光因不揣固陋,略为启发。至四月间又来一书,其讼过自责,询求出要,颇合克己复礼,亲师取友之行。光阅之,不胜庆悦,因亦缕析条陈以复..

复邓伯诚居士书一相晤已来,忽满六年。不但星霜屡更,即国历已非其旧。世相无常,诚可叹悼。接手书,知不废净业,洵足嘉美。而云身心不安之至,为境遇不嘉,致不安耶。抑或..

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一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此圣人以己之心无念虑,而随机说法示人也。断断不可会作谦词。夫圣人之心,犹如明镜..

遥捧云章,实深惭愧。不慧幼失问学,长无所知,客路竛竮,寄食普陀。不意阁下,以宿承佛嘱,乘愿再来,得儒佛之心宗,穷性相之秘藏,遍参缁素,力修净业之出格豪杰,过量大..

〖经文〗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释义〗应该以居士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化身居士为他说法。《华严经.入法界晶》有所证实。海幢比丘,从他的足下变化出..

净饭大王见到太子常常陷入沉思默想,很是忧愁。所以,在太子十七岁的时候,就替他选了美丽的耶输陀罗为妃。大王以为太子若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可能会转忧为喜。耶输陀罗公主..

灵岩山是个专修净土的道场。因此,除了数百个出家众以之为安身立命之处以外,并且不少专修净土的居士,常年住在山上随众熏修。在我记忆中经常住在山上的居士有:窦存我、胡..

问:为什么没有居士佛学院呢?或者佛学院为什么不招收在家居士呢?曙祥法师开示:没有专门的居士佛学院,但有佛学院招收居士的。1、有招收居士的佛学院很多佛学院,或者说..

一念清静起,一朵莲花开,黄帅用歌声传递信念,被称为明音居士

佛教的根本教义是把人生界说为无常、无我、苦、空、不净。尽管苦海无边,但人们只要领悟了释教真理,作到自我净化,就能被摆脱,脱离苦海,到达美好的对岸。释教落发的为和..

佛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已与中国文化融然一体。而我们却对佛教一无所知,甚至有着种种的误解和偏见。你想知道佛教怎样看待世界和人生吗?你想知道..

事实上,《梵网经菩萨戒本》同于净土法门,即不是单一的佛力,也不是单一的自力,是将自力与佛力融为一体,是合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一乘圆教,契理契机,念佛与..

杨杰,字次公,安徽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官职太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最初时喜好禅宗,追随天衣义怀禅师学法,参究庞蕴居士的机锋话语。有一天奉..

那要看什么样的居士,菩萨戒弟子不应该,作为三皈五戒,他在社会上,他老想要发财,他老想要赚大钱,但是我们不提倡,但是他控制不了,他非得要做,我们又不好管,但是结果..

这是常常被人问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家学佛需要设置佛堂吗?如果需要,又应如何设置?这要看各人的情况而定。如果住处很小,或者住于公家宿舍,与同事、同学等共住一室以及..

一、宜简不宜繁在家居士,家庭工作与修行皆要兼顾,实属不易,理应权衡,不可于某一方面投入过多精力,而影响到其他事情。也不可为了生计而废弃修学佛法,所以,功课可以简..

原文:来书发明普敬僧尼,此理此事,实为至当。然教儿辈,又须反复为论。若止一往,则或恐不知去取亲疏,或致受损。譬如有人,若诗若文,若宗若教,皆悉高超。而其品行卑劣..

居家学佛者,皆会供养佛像,朝暮礼拜文,以此践行信仰。佛陀灭后,化相三宝转为住持三宝。今日所供之佛像为佛宝,印刷之经卷为法宝,单身僧装素食之僧为僧宝。三宝具足,代..

在家居士修行时的事项主要包括: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持斋、修行菩萨六度、居家八法,等等。1、皈依三宝,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

中国佛教的当代抉择——浅谈赵朴初居士《佛教常识答问》的历史意义韩焕忠(苏州大学哲学系,江苏苏州215123)摘要:《佛教常识答问》是1949年以来佛教界推出的影响最大的一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