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悲过去不贪未来有人曾问释迦牟尼佛:“梵行圣者,你们居住在树林简陋的茅屋里,每天仅仅吃一顿饭,为什么还这么快乐?”释迦牟尼说:“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
佛教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确性,正像大家相信吃饭可使胃囊满足那样的正确。一般人怀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为仅仅站在当下一生的立足点上来看善恶报应的不公平:有人吃苦行善一..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48集2014年12月19日讲于香港佛不度无缘众生。什么是“无缘”?他不肯来听经,他对佛也没有任何问题提出,这种人跟佛没缘。能够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慈悲的释迦明净师父看到猎户捕获小黄仙(黄鼠狼),准备用它们做药引,师父慈悲,发心救助,共有十位小黄仙得到了救助。其中一只在路..
《净土》杂志2014年第1期文/唐洪有师兄问我:“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是不是与活在当下相违?是不是没有根据地自己吓唬自己?”我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禅,源于印度而盛于中国,当下全球风靡。2014年,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升精神文明,上海众居士发起此“百年虚云”的图片公益展。近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
再看下面这一段,「本经之末,世尊重劝念佛,十方如来本心,一时和盘托出」。和盘托出是没有保留的,我连盘子都端出来了,这个意思就是说统统在此地,没有保留的。这谁的法..
摘录于慈法师讲解的《善导大师观经四帖书》我们一定要反复的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根本的愿望上善自思维,这样的誓愿就是饶益一切愿生者,愿生者必生,是佛成佛的根本..
一个修行人,可以将夜间分成三个时段,初时修法,中间休息,最后时段里也是要修行的。睡觉的时候,心里要下决心:为了行持善法、为了修行,明天要早起。心的力量不可思议,..
问:为什么佛教一谈到幸福,就一定要谈死亡?苏格拉底认为,所谓的幸福只是某一阶段的体验。还有些观点认为,感受快乐的当下即是幸福,之后再遇到什么都无关紧要。为什么幸..
我们要建设当下的“唯心净土”,并以之为建设人间净土的法要。所谓“唯心净土”,是依据“心净则国土净”来阐述,只要保持自心的纯净快乐,开采自性的灵山宝矿,发现自心的..
频繁的灾难令许多人都活在忐忑和担忧之中,不知道自己是否会遭遇不测。没有人能提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不幸,但如果我们学会用一种觉悟的方式来生活,踏实地过好生命中的..
珍惜身边的人,特别是在言语方面,有时一句无心的话也许就会伤害到最爱你的人;如果遇到你不喜欢的人,请尽量迂回,找理由离开也不要肆意伤害,因为这种伤害不仅会搅乱别人..
珍惜现在,比不切实际地妄想未来重要得多。现在,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了,可惜大多数人都看不懂,一生始终在寻寻觅觅,为很多实现不了的期望,劳苦终日、行色匆匆。这样的人..
宁静、快乐、自在、觉悟、幸福、佛性——我们所寻找的这一切,只能在当下发现。为了在未来寻找这些东西而放弃当下,就是放弃了实物而去捕捉影子。——一行禅师..
生活中的事情无非分为已经发生的和尚未发生的两种。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也就无须执着。而尚未发生的事情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当下的行动能改变的;一种..
不要活在过去,或只是为了未来而活,现在很重要,当下很重要,即使它只是一块不起眼的砖头,却能垫起你明天的一段高度。不要说真爱难寻而将爱排除在你的生活之外,接受爱的..
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个幸福的家,每天都是个快乐的人。但在生活中,不是一切都尽人意,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烦恼、会遭遇许多无可奈何的事,邂逅很多恩恩怨怨的人..
生活中的事情无非分为已经发生的和尚未发生的两种。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也就无须执着。而尚未发生的事情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当下的行动能改变的;一种..
没有必要让昨天的失败决定你今天或明天的命运。集中于现在。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时,你才没把权力交给过去。——一行禅师..
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会有厚报;爱占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赢了微利,却失了大贵。再好的东西,你也不可能长久拥有,不必计一时得失,不如常怀怜..
人生短暂,如何活得快乐、精彩、有意义,是多数人思考与追寻的难题。如果不愿意蹉跎,就要找回真我,珍惜生命中每一段不起眼的经历,活在当下,用心享受和创造更多的真实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