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如何解决心理的问题济群法师开篇我们这次夏令营的主题是“生活在分享的世界里”,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关于佛教对心理问题的解决。因为现在是一个高度唯物的时代,..

欧阳竟无《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评述高振农欧阳竟无是我国近代的一位着名宗教居士,亦是研究法相唯识学的一名佛学大师。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有一句名言,叫做“佛..

‘佛法概论’导读黄国达观察有情乃无常相续的生命之流,只是身心和合的假名,身心都没有“我”,离蕴、处、界的“真我”,也只是玄想而已,许多人谈修行多偏于定心、感应、..

‘佛法是救世之光’导读黄国达从一一法的当体去观察时,体认“寂静涅槃”,一切法在现象上虽然呈现无限的差别、无限的矛盾、无限的动乱,而其实,只是缘起如幻的,似有似无..

佛法的真实受用黄国达佛法是觉悟的宗教,可以使人内心达到宁静,祥和、智慧、慈悲,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实际上,许多人学佛多年之后依然内心允满烦恼,不能深得佛法的受用..

佛法的判摄与抉择——兼谈印顺导师人间佛教的理念黄国达现代人学佛常会遇到一个困扰的问题:在某一个机缘下,听到老师、法师的说法、或看到一本佛书而进入佛法,但是当他接..

大乘佛法对五欲的态度黄国达佛法在人间,学佛的人处在现今物质丰裕、而心灵却相对空虚的时代,与佛陀时代的文明相反,佛陀时代物质没有现在丰裕,宗教修行却相当风行,许多..

判定佛法真实义之准绳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吕胜强前言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

修念佛法门以决志求生净土为根本凡是修念佛法门的,一定要以决志求生净土为根本。念佛不能去求得开悟、得神通、得人天福报,甚至到阴间多块元宝,这些都搞错了。很多人念佛..

居士: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法师: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我们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这当中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句话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一生当中,所受用的这一切的果报..

佛法东来汉魏西晋佛教华方田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的印度,于两汉之际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东汉、三国、西晋时期是佛教初传我国内地并逐渐扎根发展的重要时期。佛教初..

念佛人不可思议原文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

第六章佛法实践佛法在世间流布,根本目的是要救度众生,使众生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如果脱离了实践,只能给大家一个言辞的说教,或是一个美妙的向往,而不考虑众生能否依教..

第五章佛法概要一、三世因果「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因果」又称「业因果报」,「业」即行为。如果想揭示众生千差万别的生存境界,研究推动生命进程的直接动力,必须..

今天,我将自己进入书院以来的改变与大家分享,与师兄们共勉。我五岁时就开始生病,为了确诊病情,第一次被推进手术室,因为太小而不能打麻醉,被迫在清醒的状态下抽取骨髓..

工商时代的佛法菩萨六度万行和企业经营是一样的,都有一个共同的论点:自利利他,改善生活;自觉觉他,提升心灵。梁乃崇教授主持人:陈国镇教授各位女士、先生,早安!又到..

现代的佛法梁乃崇教授我今天要讲的是「现代的佛法」,因为贵社上一任社长告诉我「慧钟社」虽有很多同学喜欢佛法,可是并不晓得在讲什么,他们是在不清楚的状况下接触佛法的..

佛法与人类文化梁乃崇教授【引言——人类的问题】今天的讲题是「佛法与人类文化」,原先觉得这个题目很大,很好发挥;可是当我开始准备时,却发现要讲的东西太多了,有点不..

智崇居士学佛因缘——兼谈圆觉宗的修行与历史以及佛法传承的困难梁乃崇教授问:我今天第一次来,刚刚听您讲,学佛主要就是要修行,不知道精舍的修行方式是什么?可不可以请..

佛法与近代文明梁乃崇教授【西潮声中的宗教】从古至今,佛法兴盛的地方都是在东方。然而到了近代,东方这些国家却受到地球上另一股文化的强力冲击。这股从希腊开始,历经欧..

佛法如何融入现代高科技生活中?时间:2004年6月6日地点:新加坡滨海城港丽大酒店二楼会议厅(新加坡书展)主讲︰梁乃崇教授纪录:张春美整理:周雅容、汪义丽注记:2010年11..

《普贤十大愿与念佛法门》界诠法师普贤对善财童子说:“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宽运法师佛七开示《妙法莲华经》里记载了一个「化城喻」的公案,说一个聪慧的导师带着一群人,为了到达宝所要走五百由旬远的险道,走到一半的时候,很..

佛法初识(七)十二因缘(十二有支)有顺观、逆观两种观法。我们先来看逆观十二因缘:“生死何从、何缘而有?”即以智慧观察所由:“从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缘;生从有起,有是生..

佛法初识(四)○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从这里开始讲五蕴与空的关系,讲为什么可以度一切苦厄的道理。先讲色蕴与空的关系。“空”是和“有”相对的概念。..

佛法初识(三)百法:佛法把世间、出世间的一切法,概括为一百个法。这一百个法,前九十四个法是有为法,后六个是无为法。有为法:就是有功能、有作用的法,比如水能喝、耳能..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