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讲述人生来不平等,人有个差别,在立足点上是平等的!
【原文】古今人不知随心造业随心转业之义。多少大聪明大学问人,弄得前功尽弃,尚且遗害累劫。若不修德,即亲身做到富有天下,贵为天子,与夫位极人臣,声势赫奕之宰辅地位..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阐述一心二门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真如门讲性空,生灭门讲缘起,一念心性在般若真空中随染净缘而生一切诸法,这是佛法的重要纲领。众生执着一切..
古人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所不幸者,自愧业深障重,无力断惑,速出三界,了生脱死耳。然又幸得闻我如来彻底悲心所..
延寿大师在常住永明寺期间,常为七众弟子授菩萨戒,日定一百零八件佛事为常课,主要是受持神咒、礼佛忏悔、诵经、坐禅、放生、说法等,每夜则经行念佛、施食鬼神,时人常听..
【原文】律藏不许未受戒者看,一则恐其未明远理之人,见其因犯制戒之迹。不知乃大权菩萨,欲佛制戒以淑后世,遂现作不如法相,以启如来立制以垂范耳。由其未明此理,唯据近..
【原文】问: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念一佛净土随得往生,何须偏念西方弥陀佛耶?答:凡夫无智,不敢自专。专用佛语,故能偏念阿弥陀佛。云何用佛语?释迦..
久负盛名的宁波阿育王寺右侧,有一处隐藏在茂林深处,并不十分起眼的舍利塔。这里,即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灵骨所在地。雍正十二年甲寅(公元1734),住世四十九..
自古高僧,无论是古佛再来,还是菩萨示现,都以凡夫自居,决没有说我是佛、是菩萨的。佛在楞严经上特别强调:我灭度后,一切菩萨及阿罗汉,化作种种形像,示现降生,度脱众..
在家闲居,当以净土法门,为双亲认真讲说,俾生正信以得往生,则功德大矣。虽读大乘经典,仍以念佛为正行。倘一心研究经义,将念佛付之脑后,则大通家或可仿佛做到。即生超..
原文: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及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若失..
【原文】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现量、比量、圣言量也。现量者,谓亲证其理也。如罗什大师,七岁随母入佛寺,见佛钵,喜而顶戴..
【原文】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则若宿业、现业,皆仗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为之..
光阴荏苒,太子各方寻师访道,虽未能如愿,但太子并未失望,他更加坚定了追求解脱生老病死大患的志愿。一天,太子来到伽耶山附近,到那里的一处苦行林中去修行。这里,面临..
一位在蓝毗尼花园附近的智者也来了,他博学多才,善于观相。他一遍遍看了安祥而卧的太子,然后说:“人生在世,第一是希望生一个出类拔萃的儿子。大王今天生下这一位面如满..
念佛要有真实信心,第一要深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就是在本体上我、众生和佛没有两样。佛有如来觉性,我也如此,没有高下之别,我是还没有远离垢染的佛,弥陀是已经成..
世所流传的文字本华严经,有三种。其实完整本只是两种,晋译六十卷华严与唐译八十卷华严,晋经尚简,称为旧译,唐经宏丰,称为新译。两译相对,以示区别。唐译四十卷华严经..
性灵不可以有无求,断常取。由无始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所以耽著有常。及闻非有非常,又转计断无,而生恐怖。不思恐怖断无者,毕竟能断无否?又恐怖者,念..
什么是实相?什么是无明?什么叫“直心是道场”?这里提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实相?什么是无明?这个只要查佛学辞典,或者上百度搜索,都可以有所了解,这是佛教的通途名相。..
名观世音者,以菩萨因中由观闻性而证圆通,果上由观众生称名之音声而施救护,故名为观世音也。普门者,以菩萨道大无方,普随一切众生根性,令其就路还家,不独立一门。以故..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