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悟法师】深入经藏,并将它落实。拜佛,观无常,觉知所谓,缘起性空。【明藏法师】精进修行!阿弥陀佛!【明君法师】只有念佛念经改变自己去掉缺点,分别心妄想执着,念..
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对中国的历史、医学和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佛教为外来教,扎根于中国文化习俗并迅速壮大。本文旨在探讨道和佛两家的区别,并无任何褒贬之义,若有不妥..
一个有南无,一个没有南无那么南无的意思是,恭敬,归敬,顶礼,皈依。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一句“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刚才说,南无是恭敬的意思,也就是说常念南无观..
供养佛前灯,红色、黄色光有什么分别?佛前供灯光什么颜色?这个是没有分别的,佛要有分别佛是凡夫。供养我们一定会想到,佛菩萨必然是如经典上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放下不等于放弃,执着不等于坚持。人活得再漂亮,也会有凄凉;路走得再潇洒,也会有迷茫,所以,生活要理性一点。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我们不察觉自己的幸福,因为我们..
一般无宗教信仰的学者的确是作如此观的,他们以为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劝人为善总是一样的。从这劝人为善的基础上,他们就顺理成章地推想到,佛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前面都是约着凡夫的发心,..
世事:世间的所有事情无常:没有永远固定不变的东西意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没有永远固定不变的东西。这个词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就是世间的人无常,也就是人心叵..
师父和徒弟之间有系统严格的师承关系。今人,常把“师父=师傅”来作称呼,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不少同修,仍常把师父作“师傅”称呼,其实,这一点是为不妥。父简释:“..
学佛的人,往往会碰到一个问题,每部经都讲功德最大,最消业障。咒语也是,大悲咒,楞严咒。佛都宣扬功德第一,好像没有听过有第二的。每个都第一,就反而麻烦了。但实话说..
一般人们听到学佛要断除妄想心、执着心,获得清净心,就错误地理解成要断除心中的心念思想,让心处在一种宁静、不随外界环境刺激引发联想的清净状态,就是获得了清净心。那..
佛门当中讲的十斋日,出自地藏经。亡人过世作七,也是出自地藏经。可知,地藏经里所说的,对我们日常生活讲得很多,而且都非常重要,这是这个法门以及地藏菩萨利益众生具体..
学佛者,是佛陀真正的弟子,皈敬佛陀的五戒十善,深信因果。在信和恭敬心的基础上,躬行实践,真正接受佛陀的思想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修正自己的言行,增长智慧和..
寺和庙有什么区别?在各种关于佛教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记者朋友们将佛教寺院称为“寺庙”的,有时候和一些居士聊天,也经常能听到他们说:“我哪天哪天去庙里烧香去..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古又意译为近诵、力生。其义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经..
1、贪念是触碰法律的一道沿线这几天听村里的人说起,离我家不远处的一户人家家中发生了变故,作为父亲的他因为贩卖毒品而被判了十年期刑,而一大家子的经济来源就这样活生..
那么成佛之道应该怎样找出捷径呢?请看以下的说明。第一个,我们先谈从自力的角度找到圣道修行的捷径。先看圣道门,再看净土门。圣道门,第一个,安心,安住清净心。这个是..
佛教说的“执着”是指执幻为实,具体又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我”是指实有自性。把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幻妄身认作自己的身心,妄执为我,名人我执。把一切事物、现象..
五蕴又作又作五阴、五众、五聚。“蕴”是聚积的意思。“五蕴”也指一切有为法的五种要素,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佛教五蕴指什么?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迷信对社会的危害较大,宗教信仰对社会有许多积极的影响。迷信不能解决人的心灵归宿问题,宗教信仰能够为人的心灵提供一个较好的归宿。有宗教的人对自己的信仰有理性的认识..
佛教不讲许愿,讲发愿。前者是把希望寄托于神秘的外力保佑,后者是策发自己内心的力量。每一个人的际遇,都是由于自己的造作,别人是无法代替自己去努力的,佛菩萨也无法帮..
在《楞严经》的思想模式,就是空假中三观。你遇到任何的人事,你永远保持空假中三观。就是你要先修空观,破执。我们遇到一个生命的现象,可能是一个顺境,也可能是一个逆境..
净土宗和华严宗,到底有什么样的关联呢?刚才通过内涵的介绍,我们就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就是这两部经典都是大乘圆顿之教,都是展开的佛的果地上的境界,也同样是大不可思议..
当我们作完佛事之后,常会念道:「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但若我们在诵念类似的回向偈时,只是参照仪轨法本口头上念念罢了,这样回向的..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习..
【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这是说出菩萨的行动。这话应该要用现代话来讲,他老人家跟观世音菩萨教化..
中阴身:自亡者断气,第八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阴身”。所谓“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前阴已谢指此期寿命已尽,后阴未至意谓尚未投胎。就一..
举头三尺有神明!如果你不相信这句话,请离开。逢年过节到庙里烧香祈福,是中国人的传统。正月初一那天更是人山人海,所有寺院道观都是香烟缭绕,功德箱里塞满了钞票。每个..
问:佛讲放下执著,佛也讲发大愿,请问堪布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答:佛教说的“执著”是指执幻为实,具体又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我”是指实有自性。把色、受、想、行、..
不执着不等于冷漠地什么也不做!并不能从执着与不执着推导出消极和积极,消极与积极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是从要做的事情的价值来衡量的;执着与不执着是我们做此事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