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的核心思想

中国的飞升世界的希望2008.8.15张尚德教授讲于上海市立图书馆各位朋友:大家好。一、开场白今天是我第四次来上海跟各位做文化交流,回想二十年前,第一次来到上海,当时前..

六、禅宗的独特思惟禅宗,这已经是众所皆知,称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法门。不立文字,便是不用语言文字,不用语言文字,则其思惟便无挂搭处,思惟尚且不能挂搭,还有..

七、结论假如我们要全盘讨论中国佛教的思惟问题,实在说,非一钜著不为功。在本文中,我们只能指出来一些显著的特徵,而未多在细节著言。特别另有几点中国佛教思想的问题,..

三、中国佛教之被限性与展开性此一特殊形态之形成,不用说,一是顺应中国语言的思惟形式,而展开了一种迥异印度的思想特色。而同时又综括了中印两种特异的精神内涵,开创一..

五、天台与华严的思惟特徵继承魏晋开始中国化的佛学,最大的成就者,当然莫过於台、贤两家。我们把这两家说是最大的成就者,乃是指其所具有的空前的组织体系而言。在中国古..

佛学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人类思想宝库赖永海教授来源:《觉群》杂志赖永海教授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

僧肇思想辩证龚隽提要:关于僧肇与中国传统道家和玄学的关系,一直是佛学界有关僧肇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学术界通行的观点,几乎以“同质化”的观念,把僧肇思想看成..

二、中国思想之特性但是,要了解中国佛教思想的特质,观察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首先,亦即必须从了解中国思想的特性著手,然後才可进一步分析佛教的思想问题。思想和思惟,..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张曼涛一、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差异中国佛教传自印度,就一般情形说,应该是属於印度形态的,但在实际上,今天我们已经很清楚知道,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

四、魏晋佛教的思惟展开A、概述现在,让我们具体的从思想史的角度来察看此一中国式的佛教思惟的展开。中国佛教正式有本身独立的思想,那是东晋以後的事,但是在我们要了解..

慧能的劝善止恶伦理思想试析杨曾文内容提要:据敦煌本、元·宗宝本《六祖坛经》,对慧能在传授“识心见性”和“无念为宗”禅法的过程中,倡导信众进行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在中国的传译蔡宏内容摘要:《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一部佛陀为十六大国王讲的护国经典,经中讲到了以般若性空来护佛果,以五忍来修行般若..

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中的禅学思想伍先林《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流行最广的《坛经》版本,经过元朝僧人宗宝的改编,里面反映的不完全是慧能的思想,但基本思想还是和慧能..

真禅法师的佛学思想——兼论真禅法师对中国佛教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伍先林真禅(1916—1995),俗姓王,出生于江苏东台安丰镇,七岁出家,先后攻读于镇江焦山..

神秀的禅法思想伍先林神秀(606—706)是禅宗北宗的开创者,他是禅宗五祖弘忍(602—675)的上座弟子。据说弘忍对于神秀十分器重,曾说:“东山法门,尽在秀也。”①,还曾亲..

略谈如何弘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李富华内容提要: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是从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开放性格;重视文化建设,始终把佛教学术事业视为自身发展的生命力;自力更生的..

善导净土思想之特色伍先林关于善导的净土思想,国内已经出版的魏磊《净土宗教程》、陈扬炯《中国净土宗通史》和释印海所译日本望月信亨《中国净土教理史》等都有章节论述,..

道安与中国佛教伍先林如果能以般若智慧为指导,那么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就都是般若的妙用,禅观实践法门也是般若之妙门。以般若为指导的禅观实践是“于戒则无戒无犯,在定则..

《金刚经》中的般若思想伍先林《金刚经》是佛教大乘空宗的重要经典,对于中国佛教的许多宗派,尤其是禅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经属于般若类经典,因而,本文也就主要从般若..

虚云禅学思想研究伍先林内容提要虚云和尚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禅宗的泰斗和旗帜性人物,虚云和尚阐扬的主要是南宋大慧宗杲以来的看话禅,同时以看话禅融通默照禅,他根据自己禅修..

净土探微第一章净土思想的产生第一节净土思想的因缘净土信仰,也就是大乘佛教“彼岸世界”的信仰。一般来说,比较成熟的宗教,都有自己的“彼岸”方式。大乘佛教所讲的“净..

净土探微第二章净土思想在佛法中的意义第一节本愿思想本愿,在空间上为“前方”、“东方”之义;在时间上为“以前”、“往昔”之义。这里的时间,指“佛陀成佛以前”的意思..

净土探微第八章中国净土教义的宏扬者第一节慧远大师净土宗实为唐代善导创立,成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法门,故名净土宗。又因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结莲社念佛,故而又称莲宗..

百丈怀海的禅学思想特色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伍先林百丈怀海(720-814)是中国禅宗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洪州宗风开创者马祖道一(709-788)大师的法嗣。据《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

太虚“人生佛教”思想初探编辑:黄夏年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是当代“人间佛教”思想的渊源。本文对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做了较系统的..

论《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佛学思想编辑:杨维中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首先考释了《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在中土的传播情况,并指出在早期的十几种汉语译..

印顺佛学思想解读编辑:麻天祥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印顺是当代意在探求真理、重视闻思的学问僧。作为僧人,印顺对佛家的终极关怀,饱含信仰的激情;作为学者,他能够独..

建国以后大陆禅宗研究方法论的两次转向述评编辑:杨维中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论文将1949年之后,大陆半个世纪的禅宗研究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进行评述:第一个历史阶段(194..

新世纪中国佛教的使命和社会关怀编辑:杨曾文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新世纪中国佛教的使命是实践人间佛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应当创..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