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皆相什么意思

问: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如何跨越?济群法师答:佛与众生之间,在一般人的感觉中,似乎有着天渊之别。事实上,距离并不是那么遥远。《六祖坛经》有句话,叫做前念迷..

大悲心为父,菩提心为母,善法为知识,能救护众生。《大集会正法经》一、大悲心为父慈能予乐,悲能拔苦,经云: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慈悲是诸善生起的根本,能产生不可..

问:我们应怎样和众生结缘?济群法师答:如果我们以欢喜心接纳一切人,以柔和心理解一切人,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人,以恭敬心尊重一切人,以感恩心报答一切人,就能与众生结下..

从佛法观点来看,世间万象,种种差别,既不是由神决定,也不是由物质或精神派生,更不是偶然出现的。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众生的心念差别。《华严经》有一著名偈颂,就为我..

问:《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请开示其意义。大安法师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方法。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当中排列在第二十四,属于根大..

原文(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者:佛成道时,已当浊世;况今末法,正入斗争,转展陵夷。后之又后,皆赖此经神力,救拔余生。岂非至极悲心,预垂济度!略..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在我们青少年的时候,追求事业、追求五欲六尘,我们是很少想到父母的。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就是一个不知恩、不报德的这样的众生。那么念佛法..

我们为什么要恒顺众生?是由于众生跟我们同体,我们要对苦难众生生起大悲心,由大悲心才能引发菩提心,由菩提心才能引导我们的六度万行,由于六度万行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针对我们这些遭苦的众生,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的呢?佛在这种同体的心性当中,跟一切众生,无论是有情和无情都是同体的。当佛在成佛的那一刻,他现量见证的一切都是佛。所..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佛在这里非常恳切、非常悲悯地说出如来与众生的关系,尤其是母子关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

圆瑛大师是我们中国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领袖,他三十六岁时主张禅净双修,为一吼堂主人。随着他道业的增进,弘法的深广,他逐步领会永明延寿大师、莲池大师等祖师的思想,对..

一切菩萨成佛,他的依据就是众生。没有众生,一切菩萨不能成佛。所以佛菩萨跟众生的关系太密切了。普贤菩萨行愿品恒顺众生,为什么要恒顺众生?为什么众生欢喜诸佛欢喜?就..

净土行人要努力让自己念出的这句阿弥陀佛,如沉舟溺子,声声呼唤娘亲的救度,念佛时如同面对真身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就不敢念得轻率、浮浅,每声佛号就有份量。印祖曾经慈悲..

阿弥陀佛的大愿是他因地发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这种大愿、大力是针对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而生发。在他果地上,垂出金色的手臂,头头接引,头头救拔。我们这些轮回的众..

【彼佛相好神通,巍巍赫奕。至彼地狱最上之顶,垂臂弹指,慈音告敕。于其支体,放大光明。其音随光,直至地狱渊源之底。其狱所有铁城铁门、铁网铜柱,乃至刀山剑树、镬汤炉..

确实有很多人吃常素是很困难的,他已经吃惯肉,很多人不吃肉就不能吃饭,再加上受世间一些观念的影响。现在很多观念说:你不吃肉,就营养不丰富,营养不良。他如果接受这个..

佛在世的时候有这么一桩事情,有一个国家的众生很难教化,像富楼那、舍利弗这些弘法的大将、传教的大将去,都没办法教化他们。最后佛说:大目犍连可以去教化。大目犍连尊者..

谭嗣同(一八六五年──一八九八年),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年少之时即“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甲午战争后,谭嗣同象许多仁人志士一样,忧国..

我们佛法的道理学了这么多,但是佛法真正是救苦救难的,懂得道理我们还要去行,知道我们心的伟大,那我们都来用一用我们的心,我们来观想好吃的,甚至水啊,饿鬼道水的名字..

过去释迦佛陀跟阿难尊者在外面,结果遇到一个人,释迦佛陀跟他讲佛法,竟然这个人不要听,阿难尊者那个时候还没有大彻大悟了,还没有证阿罗汉果,阿难尊者把佛的法,搬过来..

谈弘法关怀民生,要去观察社会需要什么中华佛光文化网记者:您认为佛教缘何能流传千百年依然香火旺盛呢?达照法师:佛教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主要得益于两点。第一点是佛教..

众生乃众缘和合而成,从十二因缘演变而成人。蚂蚁乃至细菌皆是众生,我们不用往外找众生,人自性中已有无量众生。现在科学发达,已经证明人体内有很多细菌和微生物,我们的..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始终也没有去超渡他的母亲。因为释迦牟尼佛是从他母亲的右胁生出来,生出来之后,他的母亲就死了。等到他成佛了,他的母..

我在年轻时,从十二岁开始先向父母亲叩头,因为我觉得父母生我一场,我没有报恩,我要向他们叩头。然後推想到天地君师,天能覆我,於是我向天叩头,地能载我,於是我向地叩..

什么叫众生?众生是揽众因而成,逐境而生。众因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因,揽这五因而成的身体。逐境而生,由这种因缘境界而生出来的,就叫众生。业,怎么会有业呢?这..

南传小乘的佛诞日和北传大乘的佛诞日,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哪一天,只要虔诚纪念,庄严礼拜,就是佛诞日。因为法无定法的缘故,若是专在这些事情上研究,把头发累白了,眼睛..

在《法华经》里,诸佛就曾三变土田,把娑婆世界变成庄严清淨的世界;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我们看这个世界是有泥、有土;但在诸佛份上看来,..

「心里若是烦恼纠缠,自己就是苦难众生。」上人表示,众生之苦在于烦恼多,心结打不开,不但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也和他人过不去;烦恼是「苦」,过不去是「难」过,自己就是尚..

一般学佛的人常常思考:要怎样才能解脱生死?而我倒是比较注重现在的人生;既然来人间,我们应该用心探讨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我们能为社会人群做些什么?佛陀告诉弟子们:人..

我们不能只知道消福,不知道积福。如果我们没有慈悲心、没有菩提心,一直在贪嗔痴慢疑的状态中吃喝玩乐,这一切都是在造业,都是在减福。等到福报穷尽,业力现前,我们只能..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