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学佛的人往往落入一种极端。比如:某个人虽然能做到长期吃素,也经常去寺庙做些朝拜、烧香供佛等佛事,但只注重外在表面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在的修行。作为一个佛弟子..
问:“大经第十九品中,经云:‘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其中若欲食时,‘若欲’是动了妄念,还..
佛教的时空观主张“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经中经常提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说明十方三世有无量诸佛存在。但是凡夫不信有他方诸佛,因为没有亲眼看到。其实,事物的有..
初学佛的人一般都有许多问题,有关吃素的问题也许是诸多问题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影响到一个人每日的饮食生活,如果选择吃素,那将是他的饮食生活方式的完全改变。..
佛教的时空观主张“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经中经常提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说明十方三世有无量诸佛存在。但是凡夫不信有他方诸佛,因为没有亲眼看到。其实,事物的有..
1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无量寿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很明白,阿弥陀佛在作菩萨的时候,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重叠的刹土,他统统都去参访过。参访的目的何在?取长舍短,建..
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魁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愿享受幸福安乐,也无有一人不想远离痛苦不幸。可是自从来到这个人世间,却屡遭怨憎恚、爱别离、求不得、以及病、老、死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
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从身口意开始,学佛的身、学佛的口、学佛的意。学佛的身就是学佛的行为,行住坐卧怎样达到最高的标准?学佛的口,在日常生活中,讲话怎么讲?该有..
释迦世尊住世时,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其究竟的意义乃在于破除我执、法执!我执是主观的我,法执是客观的宇宙,换言之,佛法的内容无非是剖释人生,我,宇宙,我们所..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说的一种密意。比如,亚青寺是一个真正佛的刹土,有十个人要到亚青寺去,十个人的根器不同,十个人的理想不同。有些一听说亚青寺距离那么远,还在高原4000..
我们从净土三经中,获悉西方有一尊伟大的阿弥陀佛,和那里有一个无比庄严、清净、美妙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美妙,天下没有一个词儿足以用来形容它,它就如阿弥陀佛四十八..
人和人之间有善缘、恶缘、情缘、恩缘,在我们的生命体当中,就像流不断的水一样。因为我们有思想、语言、行为,曾经的造作如同种子,今生遇到缘就结果了。我们知道了因缘果..
有一只猫,捉到一只老鼠。老鼠对猫抗议道:‘你是生命,我也是生命,大家应该平等相处,你怎么可以吃我呢?’猫一听,没想到老鼠也懂得平等,还要求平等。那好,猫就告诉老..
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这个问题,一直是佛学界向世人解释不清的问题。先说方位,佛经中说在“西方”,现在的佛教界人士也说在“西方”,从古到今的“修行人”总是会说..
问:若极乐世界如上师所描述那样美好,是否又给了众生另一执念,对极乐世界的执念?答:以前做家具或房子的时候,要把一个楔子拆下来,方法是用另一个楔子去打它,这叫以楔..
极乐世界昼夜不停地从天空飘落曼陀罗宝化我们从净土三经中,获悉西方有一尊伟大的阿弥陀佛,和那里有一个无比庄严、清净、美妙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美妙,天下没有一个词..
给寻找答案的人心灵的安顿和自由是人人渴望的,但是,我们在追求这安顿和自由的过程中,往往被自身的矛盾所限制。缺乏对自己的了解,令我们总是处在困惑和痛苦之中。有人说..
问:汉地一些丧葬习俗,比如迅速处理尸体、哭丧、杀生宴客等,往往会给亡人的转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有一位福报足够大的老人,在死后极短时间内有幸被上师超度到极乐..
问:所有人都需要面对死亡,包括亲友的死亡和我们自己的死亡。对于世俗的人来讲,死亡是一件不太吉利的事情,大家一般都避免谈论它,但是在藏传佛教里对此却有很多探讨、研..
问:我妈妈得了癌症,已快走到生命的终点,我非常想学一些临终引导的方法,却不知从何学起,衷心祈请您开示。答:劝你母亲持诵阿弥陀佛圣号,一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你也要..
有人问:“是不是每个人都要经历了磨难,最后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像西游记一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我们回答问题,有时候要感受问题背后问者的心理,..
内容简介自从《次第花开》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了解希阿荣博堪布,并通过短信、微博、邮件等方式向堪布提出各种在生活及佛法修行上的疑问,希望得到指导。这些问题..
问:现在很多人为家里的亡人请僧人作法事,开销不算小,请问这样做真的对亡者有利益吗?或者只是一种民间信仰的心理安慰,觉得这样做了之后算是给亡者和自己一个交代,心里..
问: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如何起到断恶行善的警示?答:严格说来,因果都是跨越时空的,因与果不可能出现在同一时空点上。时空的间隔有长短远近之分,而这长短..
问:我们究竟是从佛那里找寻到内心的力量,还是在寻求庇佑,诉求各自的欲望?答:在问“佛法能给我什么”之前,应该先问自己:“我想从佛法中得到什么?”人们的出发点各不..
问:佛教作为从印度传过来的宗教,和中国传统的道家、儒家是不是有冲突?比如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佛教出家人自然就不能结婚生子,这个矛盾该如何解释?答:是不是真..
问:关于临终诀窍,《修心七要》里说:“虽然平时我们对任何罪过都要有后悔心与恐惧心,但在临终时,却不能对以前造过的罪过有后悔与恐惧之情。”这和临终时至心忏悔有什么..
问:现在的社会,往往是狭隘极端的意见容易博取掌声,反倒客观、冷静的观点少人问津,好像正确的见地不再受到关心,在这个哗众取宠的时代里,学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看待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