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当中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断烦恼,消业障。入门,你看看须陀洹、看看初信位的菩萨,等于说佛的小学一年级。他修什么?他断“见思烦恼”,先断“见烦恼”。“见烦恼”五大类..
这种事情,“或时心诤”,我们常常见的,我们自己能克制,可是一般人克制不了,不肯让。因为这个就结怨了,引起往后冤冤相报,这决定的错误。我们学佛,在这方面要特别谨慎..
佛教开示净土法门,告诉我们大千世界中有许许多多佛土,但特别提倡两处:一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以西,称西方极乐净土;一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以东,称东方琉璃净土。西方净土的教..
我们要反闻闻自性,就是参禅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楞严会上佛敕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以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最第一。我们要反闻闻自性,就是参禅。这..
《行愿品》里头又说,「若人诵此愿者」,假如有人念诵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这个人在命终的时候,最后这一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这是说..
闻佛名号,如得种子,信愿持名,即是具足因缘。《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因缘是其中一个,信愿持名,你的因缘具足了,善根是不迷,福德是真干..
【解】而圆成上求下化之愿行,是为最上之菩提心,谓为缘理之菩提心。“安住中道实相”,不是什么都不干,上求下化干。上求下化不是着了相吗?他不着相,他心里只有阿弥陀佛..
早年章嘉大师就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到底是先看破后放下,还是先放下后看破?众生根性不一定,所以从哪个先下手没有定法,完全看个人根性。大概是烦恼障重的人..
世间所有宗教你细心去观察,相同地方太多了。那是什么人写的?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摩西、耶稣,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叫他做“佛陀”;中国的孔子、老子,如果生在印度,..
佛门里面讲供养法师,这是福报,怎么供养?佛给我们讲,四事供养,不能过分。这个四事是什么?饮食、医药、衣服、卧具。供养不在物质多少,在心量。量大福就大,你修的是大供..
【解】以愚昧蒙昧,故不明经义。这两句话重要!我们现在看佛经、学佛经看不懂,听人讲的也听不懂,往往把听的意思错会了。他要肯提出来跟老师研究讨论,还比较好一点;如果听..
「以见佛故,闻法修行,入佛法藏,圆满觉心,究竟彼岸」,这是一生究竟圆满成佛。入佛法藏,性相、理事、因果,圆满觉心,无不通达明瞭。究竟彼岸是念念与自性相应,佛在《..
那么修行最高的法门、秘诀有没有?有!我曾讲过四句话:“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觉”就是你真正的自己。“时时自觉”,真我就时时抬头,真我就时时..
无常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依物理学来说,宇宙世间一切事物没有一样是静止的,既然是动的,就是「无常」。因此,《八大人觉经》说:「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无常..
一信念阿弥陀佛往生安泰世界一法门,约之不出信、愿、行之三要。信者,疑断解成,志专心决之谓。约有:信自心、信佛土、信法门之三信。甲信自心一、信吾人良心,无始无起,..
准提咒的修行目的?修行的目的不外乎三种。一、是处理我们的存亡疑问,这个疑问很首要。存亡疑问处理不了,还会轮回,那你修行就没有作用和意义了。这个存亡疑问才是最根柢..
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信众提出的中阴身问题。昨天还有一个信众:临命终时看到各种明光,这个明光那个明光,我要跟哪个光汇合呢?那变成了中阴身阶段就麻烦了。所以..
修心中心法,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作声。由于作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咱们修法首要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可是..
菩萨父者,《华严》十一经:威光童子睹如来相,获十种益,首云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疏》谓以念佛三昧,菩萨之父,故首明之。良由菩萨以方便为父,念佛即真涉事,是..
以幻化的法门对治幻化的烦恼既然依他起的自性是毕竟空,为什么「菩萨」内心依止「无颠倒」的菩提心,还来成「办」种种「利乐」的「事」情?来三界「受生」?也就是说,从因..
正修慧时应具足六种殊胜和六波罗蜜多益西彭措堪布讲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七)正修慧时应如何行:在开发三类智慧(通达胜义慧、通达世俗慧、通达饶益有情慧)时,应让自..
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此八个字,为解粘去缚之第一法门、无上法门、秘密法门!亦为了生脱死的堂堂大路!朝念暮念,坐念行念,念念相续,必成三昧!必出三界!必生净土!..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为诸比丘开示:“比丘们!当行慈心,广布慈心,由于修行慈心,全部瞋恚的心念自然可以化除。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当知,曩昔有一..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为诸比丘开示:“比丘们!当行慈心,广布慈心,因为修行慈心,所有瞋恚的心念自然能够化除。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当知,过去有一..
在大乘佛法当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偏重心力的修学。有些人他平常修行不念佛的,他完全依靠自己的戒定慧来修学,这种情况入道多辛苦,因为你要用你短暂的一生的修学..
(一)沉香烧为木炭在《百喻经》第二十二喻里面,就有一个入海取沉水喻,这一喻非常有意思: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扬其懈怠,而俾生欣乐。然后久在泥涂,始嫌污秽。乍闻净妙,浚起愿求。此大火聚,彼清凉池。炎烧众生,不得不避此而趋..
问:听一些法师说,修行必须要按次第修,要不就是盲修瞎练,应先修人天法,再修解脱道,接着修菩提道。净土法门属于大乘菩提道,我们直接学习,能契入吗?大安法师答:修行..
《往生论注》的作者昙鸾大师,最初出家的时候,读《大集经》,准备注解这部经,但是后来他得了病,到处都医治不好。他说:“人命危脆,旦夕无常。”人的寿命是很短暂的,什..
净土本可无修,修是因为众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种种法门的施设。法门平等本无高下,高下是由于众生的根机不同而有差别。众生的根机既有许多差异,自然修行的方法也分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