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王佛母身黄白色,有种种庄严其身,腰着白衣,衣上有花纹,着轻罗绰袖天衣,以缓带系腰。种种庄严“色”法胎藏界之义,种种尘沙诸法,因凡夫以菩提为烦恼,而菩萨以烦恼..

我们讲地藏经之前,先讲讲地藏经的大意,还有地藏经修行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大愿地藏王菩萨,先讲讲他的大愿。我们依着地藏经修行,怎么修行呢?就学地藏菩萨大行。但是一定..

佛陀曾开示,供养佛塔功德甚大,应当精勤诚心供养。过去,波斯匿王前往佛所,顶礼佛足时,闻到一股比天香还要香的香味,波斯匿王四处张望,寻着这股特殊浓郁的香味,不知道..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应施肉。何以故?我见不食肉者,有大功德。佛赞迦叶: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我意,护法菩萨应当如是。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声闻..

问: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功德偈颂之间其效用是否有差别?请法师给予明示,阿弥陀佛!曙详法师答:什么叫回向。我们通常接触到的回向就是诵完经以后,或..

我们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有关名号的功德,简单的提出五点:一、消除业障:因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他的光明加持,能够消除一切灾障。其实很多念佛人,虽然没有明显的感..

净业持名四十八法之第三法端身持名,就是用持名念佛来摄护好我们的身业,就是练习在念佛堂有行走着念,有坐着念。坐就要有坐样,那走就要有走样。用念佛把它再延伸到我们的..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这一段所揭示的殊胜利益,正是阿弥陀佛大愿的展开..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它跟先秦的原始儒家有很大的不同。宋明理学用心性的,佛家禅宗、华严的大道理来诠..

首先是校量闻经的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及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若失念,数..

【编者按】在一诚法师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期间,他弘教育人,且不忘造福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推动佛教的对外交往,努力促进宗教和睦,被教界誉为佛门领袖,禅门尊..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制定的暂时出家修行的戒律和斋法。佛陀悲悯,为让再家人过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净生活,种出世善因;又能适应在家生活的特点,所以制定在家人的..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

念佛可得到无边的利益宿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三障,障碍着我们让我们非常的痛苦。所以当我们念佛,我们要知道,念佛这个佛号其实就是叫我们忏悔业障,念佛就可以忏除..

持不杀戒的功德大乘以不杀戒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杀戒居次,厌离生死,必须断淫欲故。菩萨利生为事业,宏法是家务,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普度九法界众生,皆成..

三世所积诸善根,回向成大菩提因“三世所积诸善根,回向成大菩提因。”不管我们平日作了多少大小善行,当善行圆满时,一定要记得作功德回向。我们将诸佛菩萨所做的功德,众..

《法华经》中,世尊宣讲了三种净土:兜率内院弥勒净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娑婆世界灵鹫山本师释迦牟尼佛净土。在佛教史上,游历过灵鹫山净土的高僧,大众所熟知的..

经常有初学佛的人问:“我现在学佛了,每天都诵经、念佛,但是仍然断不了肉食,这样诵经念佛,还有功德吗,将来能不能生极乐世界呢?”梦参长老这样诵经念佛也是有功德的,..

福报的积累,不在于多大的形式和内容,在于真正的发心。大家都认同积德行善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去积德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想要..

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如果自己稍有成就,或为他人、为众生做了一些事情,就贡高傲慢,觉得自己跟不同于普通人,很了不起,不能有这种想法。首先,大部分学佛修行人都是凡夫..

这一品不少篇幅从各个角度描述发起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成为菩萨的利益。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进入教理的修学,反而从利益开始?我想这正是论主深知我这凡夫无法直截了当地认..

佛菩萨为什么不多显神通利益众生?信仰宗教,大多数都是为了所信仰的对象,能够感应与保佑。如果能得到感应,不管对象是神或是鬼,是圣人或是妖魔鬼怪,都很多人去信仰拜拜..

功德的大小在于意念上,起心动念的清净与否从前,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印度的国王阿阇世王。他为了得到王位,杀死自己的长兄,成为皇太子。接着为了想要早一点得到王位,又把..

行布施时,付出的行为,就是在让我们放下贪爱执著的心。一旦不执著、不贪爱,便不会因贪求而产生种种烦恼。同时藉由布施还能利益比自己更需要的人,真是自利利他,修善积福..

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心是一切善法的来源,可以生出一切功德,因此说信心是功德之母。佛陀曾说过,没有虔诚心的人,善法白业不会成熟在他身上,犹如被火烧过的种子不..

“修行都是在修心,我们供香花灯烛,供养的是佛,修养的是心,这一颗习惯于烦恼、贪吝的心在那时那刻欢喜了,宁静了。心里常常装的是庄严、美好,生活也会变得庄严、美好。..

“修行都是在修心,我们供香花灯烛,供养的是佛,修养的是心,这一颗习惯于烦恼、贪吝的心在那时那刻欢喜了,宁静了。心里常常装的是庄严、美好,生活也会变得庄严、美好。..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