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入解脱之门——归依智敏上师一、进入三宝之门——归依三宝我们要进入三宝之门,首先就是要归依三宝为入门之法了。我们没有归依以前,大家都根据自己的烦恼去造业,造了业..
讲经传法的上师必须具备弥勒《庄严经》中说的十个条件:①具戒学;②具定学;③具慧学;④学识高于教学对象;⑤勤于二事(自己学修和利益众生的事业);⑥博闻经论;⑦证悟法..
四圣谛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作曲/作词:许俊华歌手:柯佩磊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时世常行菩萨道。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时世常行菩萨道。愿消..
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我们跟众生,人跟人是要有因缘的,我看到你很欢喜;你看到我也欢喜,怎么说呢?过去有结善缘。这个结善缘,在大乘的佛法也是..
很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平常念佛、诵经、禅修、放生、供斋、助印等这些善事,都有功德,回向就是说我们要将这些做善事的功德,用在什么地方。回向其实是佛教中很独特、很殊胜..
修行的阶段不同,则修证的程度、重点也会不同。比如:有的人诵经、有的持戒、有的念佛啊等等。我在五台山静修的时候,有一个居士,对佛法很是虔诚的,说话合掌,走路还得正..
回向偈是佛教用词。回向偈的用处很大,修行的人不论念经念佛,念完了,都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遍。“回向”有归拢和趋向的意思,就是要把念佛念经的功德汇集到一个目的上去。..
假如上师是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通过他的殊胜加持,再加上自己的前世因缘,可能会产生一些奇迹。但一般来讲,最保险的方法,还是按照佛法的次第,在自己没有死之前,该修..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回者回转也,向者趣向也,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谓之回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于他者,回向于众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于佛道也。或以自己..
回向是重要的修行法门,关于回向,《大乘义章》卷九之中,曾提出三种回向,即(1)菩提回向:谓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种德。(2)众生回向:谓深念众生,故愿回..
‘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
诵此无上神咒,十方诸佛将自身所有功德都回向给这个人上学时,老师为了让学生好好读书,常讲“书到用时方恨少”,步入社会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钱到用时方恨少”..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回向”,看似简单,但是,认真的信徒觉得还是有点不明白,需要知道具体怎么回向?生怕“回向”的指令出错,这功德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回向,就是我们念佛、诵经、拜佛、..
问:顶礼法师!弟子知道一切善法都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但有时候又想对家人要尽到责任,所以通常也会回向家人。这样既回向往生极乐,又回向家亲眷属获得现世的安稳快乐,是..
【原文】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诵种种各功德,若任所作,则随得各种之人天福报。今将所作功德得人天福报之因,回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将来..
很多人问我:“师父应该怎样回向”?很简单!你去做就好了,不需要回向。这些人接着就会说:“不回向功德就没有了”!因为有“我”才有功德,没有“我”哪里来的功德?你去..
安心净土了,然后利他自利,菩萨处处念念不忘师尊、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依戒依法修行,念念不忘成佛度众生。我们每个佛弟子,都要把这个念念做到。比方一般人..
念佛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观像念佛和持名念佛,观像念佛的方法,即注目专缘阿弥陀佛的化身三十二相而作观,同时口称佛名。观得纯熟,阿弥陀佛的庄严形像便深植于心目之间,..
回向,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分我并不太了解,直到近来学习《道次序》中听者与说者一起应做的重要事项:满足结束时共作之规则:回向,于说听之诸善根,当发普..
我执它的引起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我执的情况有两种:一个是即蕴即我,一个是离蕴即我。即蕴就是就着五蕴,把五蕴当自我。比方说有些人是执著色身为我,可是你色身病..
回向有三种。回己向他,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其他的众生;第二是回因向果,将因地当中的修行回向一种最终的目标;回事向理,把事相上的福德回向实际理地。这三种回向《华..
事情发生在1987年,主人公是台湾屏东县的林美惠女士。她婚后生了二女,再怀第三、第四胎时,因为害怕又生女儿,就和丈夫商量把胎儿拿掉。当时虽然未信佛,但内心仍抹不去一..
清嘉庆三年(1798年)十月的一天,昭觉寺自丈雪祖师中兴以来的第五代方丈道魁了元禅师,自感身体不适。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召集四众弟子,预付后事。这位..
在古时候,特别是在农村落后的这些地区,孕妇生产实在是性命交关的大事。在现代卫生医药比过去发达,状况比过去好转太多了。为达到优生优育的人口合格指标,产妇会常常去进..
我们要想求福德的话我们多分是求解脱的,但是我们也求福德,在你回向的时候,你要特别地回向。回向得愈大,功德辗转增胜不是那个物质多少,这是一般的物质供养。我们念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