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许多人努力了大半辈子,回首看,难免有这辈子似乎白活了的感叹。可是人生不能重来,难道就只能如过河卒子,拚命向前冲而已吗?答:所谓‘白活了’这种感觉,..
问:禅语中常提到‘脚跟下’或‘看脚下’,它是否叫人要步步踏实,注重当下眼前,不要耽于过去或幻想未来?师:的确是这个意思。在修行的过程中,许多..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
守心的本身是一种方法,是从制心、守一而产生的。五祖弘忍讲到守心时,提到《遗教经》中的两句话:‘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是将散乱心变成统一心,再由统..
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大智度论卷三)失眠时觉得长夜漫漫,疲倦时觉得路途遥远,而愚痴的人生死无尽,是因为不明正法。这四句话以夜长、路长来比喻愚..
我们先要善恶分明,才能开始修行。善恶分明的人,是正直明理的好人,善恶不分的人是胡涂虫或是烂好人。孔子说的‘乡愿,德之贼也’便是这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
问:这句话是不是叫我们不要执着,但也不要因无所执着而冷漠消极,应该提起智慧心、慈悲心、菩提心?师:一进农禅寺的门,在照壁上就可见到这句话。它本是《金刚经》中的句..
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在显教和密教中都很受重视,显教常用的两部经典中均有特别介绍观世音菩萨,一部是《楞严经》,另一部就是《法华经》。在《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介绍..
很多人以为佛教的因果观念是消极的,其实不然,学佛的人如果懂得因果的观念,一定会更积极努力。因为即使努力,还不一定能够得到成果,也就是说‘种瓜不一定得瓜,种...
人是群体的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除非你想成为与世界隔绝的人,把自己关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不想和任何人接触,也不想请求任何人帮忙,那才不需要与人沟通,否则都免不了..
很多人想知道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是女?是印度人还是中国人?中国人说他是中国人,印度人说他是印度人;也有西方人告诉我,圣母玛利亚大概就是观世音。曾经有人问我:&lsquo..
问:‘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句话似乎用在禅修居多,只要一发现自己在打妄想,就立刻回到方法上;如果一任自己随着妄想走,恐怕这样的修行只是在浪费时间吧!..
问:六祖惠能大师有一个偈子,‘本来无一物’是其中的一句,时常被人引用,请师父为我们说明它的精义。师:凡是读过《六祖坛经》或听过禅宗故事的人,对这句话都..
多闻令志明,己明智慧增;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法句经卷上.多闻品)多闻是博闻强记、博学勤学的意思。在佛的弟子中,多闻第一是阿难尊者,他只要有所听闻,就牢记不..
我在法鼓山的禅修营中,经常强调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但自我成长之后则要自我消融,人格的升华,便为清净心的完成。成功或失败,不可以有形或无形的名利权位势力作衡量。你..
问:唐朝牛头法融禅师说:‘一心有滞,诸法不通。’一旦这个心有牵缠纠葛,要谈自在解脱就难了。是这个意思吗?答:所谓‘一心’是指一个念头或一段时..
在平常的意识形态中,每个人都幻想着以为自己是很巨大,很少有人觉得自己很渺小。特别是趾高气扬的年轻人,那些自以为已能征服天下,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以及各行各业之中..
佛教有一句古训:‘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若以我的解释是这样的:将相是豪杰的型范,大丈夫是圣贤的型范,豪杰是凭气势而成,圣贤则禀气质而成,圣..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的凡夫,所以既不相信自已也不相信他人。如能相信佛法,便能化解不安的自私,也能渐渐地自信信人。相信诸佛是矿中的纯..
一般人误解佛教,甚至佛教徒们也误解佛法,认为佛教是出世的。世间太苦,离开世间之后即解脱,所以信仰佛教修行佛法的目的就是逃避现实,离开世间,此即解脱、涅槃。事实上..
电视上曾经流行一句广告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句话似乎给人很乐观的感觉,但其实也暗藏了灰暗的一面,那就是成为‘今朝有酒今朝醉&rs..
‘三宝’,就是佛、法、僧。只要三宝住世,人类就有光明,人类就能得到救济,就有未来的希望,所以三宝是万世的明灯。正信的佛教必须具足三宝,缺一不可。如果只..
一般人只知道‘无常’是损坏、消失、死亡等消极面的现象,这绝对是错误的观念。正确的无常思想,可以产生努力、改进、再生等积极面的效果,例如当你受到苦难时,..
散漫可以分为头脑的散漫,和生活的散漫。头脑的散漫就是没有组织力、没有计划,说得好听叫做随缘,说得不好听就是没有主见。而生活上的散漫,如果是有钱的人,可能就会花天..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徒?我经常有机会与各界人士相聚,见面时,他们常会主动表明说:‘我不是佛教徒,而且我还没有准备信佛。’一旦我问他们:‘究竟什...
业障病又分为外病、内病两种。外病是由于福报不够,所以修行时会发生障碍。譬如平时不肯放人家一马的人,便会到处碰到荆棘;平时多给人方便的人,修行时会吉祥如意。如在过..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众生为了逃避劫数,必须修学佛法。修五戒十善能免除三涂之苦,即刀兵..
首先,我们要发现自私的我并认清自私的我。如果我们能经常自我反省,就会逐渐发现及认清自私的我。而在自我省思的方法上,我们可以念佛、禅坐及修定,使我们的心理越来越平..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前面已经做了一些说明,进一步谈‘有相’这个‘相’是什么?《金刚经》中提到四种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开始。所谓好习惯,包括衣食住行等的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应对言行,不失仪态,不让他人不便,不使他人不舒服,对家人..
有一次,我和一位居士同乘一辆车,遇到红灯,车停下来,一个卖玉兰花的先生马上将花送进窗口,看到我说:‘师父!玉兰花,很便宜!’并对着那位居士说:‘...
2006年11月9日,这一天正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圣严师父在纽约东初禅寺向信众讲述与法鼓山关系密切的观世音菩萨。师父娓娓道述观音菩萨的出现、功能、经典出处,让我们...
我想先谈一下小时候发生的三件事情,它们在我的学佛之路上影响很大。每一件事都让我对生命的本质产生了疑惑。我小时候身体很孱弱,所以在成长和学习方面都比一般人迟缓,直..
真有亡灵吗?当然。超度有用吗?是的。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怪异事,不过,先要探究清楚,如果不是空穴来风,便可以用佛法来开导这些灵体。碰到怪异现象时,先要查明真相,..
‘人前不说别人好,人后不说别人坏’的人不多,当你发现你的朋友在你背后说你坏话,最好能以包容及谅解的胸怀泰然处之,这样才能化解误会,保持友谊。凡是人就多..
常常听到很多人说压力太大,不知道如何纾解,而忧郁症的问题,更是困扰着许许多多的现代人;据说,今日台湾已有上百万的忧郁症病患。忧郁的产生,有的是求好、求完美,怕失..
人类为了生存活口,必须赚取活命的衣食,农耕时代的人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就是为了生活。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跋山涉水,畜牧牛羊,都是为了生活。现代人上班下班,劳..
每年到了夏天,就是升学考试、求职考试等最热门的季节,大家应该用平常心来面对每一次考试,不要把考考考变成了烤烤烤。其实,人生的舞台就是一个大考场,每一个人终其一生..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做善事、做好事,这代表着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和温暖。但是,慈悲必须和智慧配合起来,否则,虽存好心却可能做了坏事,出钱出力的结果造成别人的困苦,反..
一位居士曾经问到:‘一些父母生下孩子后,为了使孩子平安幸福,一辈子无灾无厄,即过继给观世音菩萨,让孩子成为观音菩萨的契子这样做,究竟有没有用?是不是一种依...
‘不住于相’,‘相’的意思在《金刚经》中讲得很清楚,即不住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行布施。拿什么来做布施呢?有钱可以布施,没钱也可以布..
接着我们来讲‘因果’,因果是从因缘而来的。从‘前与后’的关系看,叫作因果;从‘彼与此’的关系看,叫作因缘。你和我的关系,他和他的关..
害人的感性就是有心欺骗他人,蓄意使人上当,或者自己的性格不稳。性格不稳的人,经常会发脾气,而发了脾气之后又常常后悔。有的人生气时就去拜佛,可是拜完佛,看到人又发..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我们有一个活着的身体。生命的整体,包括生命的过程、生活的状态和生存的事实。而什么叫关卡?不安全、不快乐、不幸福、不健康、不顺利,全都叫关卡。..
如果人生而没有目的,生活便显得十分空虚。如果生命欠缺意义,便会像行尸走肉一般,何必要生活着受苦。假使生存而没有价值,不仅生存的本身变成多余的赘物,而且也白白地浪..
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脱,不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解脱什么?脱苦。有人对我说:‘我不要佛法来解脱,我不觉得苦...
《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来,为佛的十种尊称之一,是没有来也没有去的意思。广钦老和尚往生前曾说过一句话:‘没来没去,没什么...
‘悟’的意思,就是本来不知道的,突然间知道了;但是佛教所讲的‘悟’与此有所不同。就一般人所谓的悟而言,约可分作五类:(一)艺术的悟艺术的悟实..
爱美是人的天性,现代女性为了追求美丽,花费了许多金钱来整容、塑身,或是购买高级化妆品,所以在各种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整型美容广告。这些现象..
从自我肯定、自我提升,到自我消融,是从‘自我’到‘无我’的三个修行阶段。事实上,在未肯定自我之前,是无法达到无我的境界,所以,我们必须先从&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