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
有许多佛弟子学佛多年可是生活一直没办法改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绝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戒律不严谨尤其最常犯的就是口业,而且以网路上造业最为严重这些佛弟子往往不知道自己...
现在很多人都不敢受戒。因为什么?因为怕犯戒。一点点决心都没有,还想成佛。你怕犯戒,心里根本没有定。怕犯戒,于是就不受戒,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对一个真想解脱的人来说..
这种情况最好要讲一些因果的故事给他听,启发他,希望他能够学佛,劝他学佛,跟我们自己一起修学,他得的利益就大;如果他不肯学,你单是诵经回向给他,力量不大。你如果真...
我们都知道因果相续,我们从因果论上来谈,要谈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为什么谈因果这样谈呢?在我们业相续中,虽然它是无常无我的一个业相,但是,它由过去的秉性所现...
佛说我知道你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你是怕一切被业障缠缚的众生无法成佛。众生本来是佛,何以不能成佛?因为众生被业障所缠。究竟是哪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呢?归纳起来..
现在是世尊末法时期,一切众生智慧、根性都比不上前人。不要说太久,六十年前,我们上一代的人,我们都比不上他,也就是说,他们比我们有智慧,比我们有福德。从什么地方看..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钱为中心,你会活的很苦;如果你的生活以儿女为中心,你会活的很累;如果你的生活以爱情为中心,你会活的很伤;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为中心,你会活的很苦闷;如..
现讲一讲魔的境界,你如不修道,魔不来找你,你一修道,魔障就会来找你,为什么呢?因为人在没有修道时,是个穷人,魔等于土匪一样,土匪不会去抢穷人,因为知道他根本没有...
无始轮回起,此世或他生,无知犯诸罪,或劝他作恶;或因痴所牵,随喜彼所为,见此罪过已,对佛诚忏悔。自无始轮回起,无论是今世或过去世,我出于无知,所犯下的一切罪业,...
为什么我们人要信佛呢?因为佛就是我们,我们本来就是佛来着;不过现在我们迷了,就不能证到佛的果位上。为什么说我们本来就是佛呢?佛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
真正信佛的人,相信轮回,相信此生短暂,会做好准备面对死亡。生死是一个过程的开始与结束,好像每天早上从沉睡中醒来,昨天的生命已消逝,今天又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这也..
有的人虽然家财万贯,由于浪费奢侈,不懂节约,最后免不了穷困潦倒。周武王曾感叹:‘像纣天子这般奢华,竭天下之财以穷己欲,安有不亡国者!’相反,有些人勤劳节俭,所以..
禅修:自古艰难在一忘赵州禅师问沩山灵佑道:“什么是历代禅宗祖师的意图?”沩山禅师叫侍者道:“快把椅子拿来!”赵州禅师说:“自从我成为一寺之主以来,还没有见过一位..
①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
问:我是中国台湾台北三十三岁的念佛行人。请问,出离心是不是会显得孤僻?我要与这杀盗淫妄的世间一起过日子,觉得没意思,太痛苦,业障太深重。我吃素,天天听您讲经,念..
问: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听说香蕉、梨等是不能供的,有这回事吗?正如法师答:有的地方说梨,谐音“离”,让人联想到分离,因此,梨子不能招待亲朋好友,特别是不想分离的...
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你就麻烦了,你...
感悟致傻傻的自己人,要么像辣椒一样有脾气。要么像白菜一样有层次。要么像莲藕一样有心眼。可我做不到!我就像一根甘蔗,直,不会拐弯抹角,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虽然这样..
汉地很多人接受了密法灌顶,但往往修不下去,这是为什么?索达吉堪布:汉人的想法过于简单。他们认为灌一个顶就可以修,修了以后马上就能成就,但事实并非如此。没有打下教..
顶礼堪布!我是一个学生住在宿舍里,不方便摆设护法像和供品,室友也不太赞成,请问如何善巧方便地供护法呢?智诚堪布(生西法师):当然供护法最好有护法像和供品,作为一个..
一个人如果没有福报的话修财神的时候会特别的困难而修地藏王菩萨则不需要福报地藏王菩萨是大地的宝藏只要想一下地藏王菩萨无论祈不祈祷有没有信心珍宝就如雨下地藏菩萨圣号..
佛说法时,常常放光。为什么?因为为令众生快点觉悟。佛在最后说《涅槃经》时,从面门放光,又由口里收回,这表示去也是如如,来也是如如;去也是到智慧光明藏去,回来也还是..
佛经说这个世界叫“娑婆”,意为“堪忍”,就是忍受烦恼的意思。同时也指此世界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诸多苦恼而不肯出离。因此“烦恼”是这个世界众生的共同感受,不会厚..
修行,就是把心量给打开。如果背诵了很多佛经持诵了很多心咒,上了很多佛学班,但心量仍然没有打开。那一样入不了佛门。顶多,只能算多懂了佛学知识,种了善根而已。心量的..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先来说明「我」这个题目,「我」可以分成二大类:第一类是佛..
活在世上,不要太较真,不要太计较,不要太认真,最好傻傻的,痴痴的,做一个笨人就好了。如果被别人欺负了,怎么办?若无其事就好,若无其事,你得大自在。不要对这个世界..
佛学,可以让人心静无为,抛开杂念,达到致静心息欲、圆融无碍的境界。佛学,在经历过各相应证解层面的清净、平等、妙观、圆满、俱藏、宛然之后,让我们的人生从微末的细节..
这是一片广袤的田野,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为了灌溉庄稼,农人们在这里挖了两条河,一条小点,一条大点。这条大的,我们姑且叫他大河吧。刚开始,小河和大河都勤勤恳恳地灌..
佛陀最看重因果规律,也最重视因果规律。什么是因果规律?也就是我们世间的法则,宇宙的法则。宇宙就是这样的法则,不是佛所创造出来的。是佛发现了宇宙存在这个法则,所以..
佛显示成佛了,也转法轮了,传法了,佛法也住世,仍然存在,自己也进入佛门了,但是没有上师善知识的摄受,不能修持正法。佛法广大奥妙,特别浩瀚,如果没有上师善知识的窍..
人有八个心,也就是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这六个识,是一般人能够体验到的,因为我们能够看、能听、能闻、能尝、能触乃至能思考;可是除了这之外,我们还有..
我们皈依佛以后,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不能皈依世间鬼神,不能以他们为真正的皈依处,但是可以供奉他们。皈依是四种决心:以佛为导师、法为道、僧为道友、上师为真正怙主的决..
在这个世间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有人说:‘钱财最宝贵!’事实却不尽然。何以见得呢?一个人平常都是‘要钱、要钱’,如果有一天,他身怀鉅款掉到水里去,他还是会喊:‘救..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不禁慨叹: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
这个故事出自《佛本行集经》——(白话译文)(前注:世尊往昔已值遇百千万亿诸佛,四事供养,但均未得授记,直到这一世...)云童子(世尊前身)是个智慧深广,受人尊敬的...
因诸渴仰,发明虚想【经典原文】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
我常说:“以智慧处理自己的事,用慈悲对待别人。”一般人会觉得用智慧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好像比较容易做到,但是用慈悲来体察别人的心,就比较困难了。其实,要想同时做到..
《吉祥经》云:“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三宝哀摄受。”佛教徒常用“六时吉祥”作为祝福语送给同参道友或护法檀越。大家都知道“六时吉祥”..
佛法的法门中,据说有八万四千种。但是,有的实在是太难太难了!可喜的是,其中也并不乏简便的法门啊!只要您真正了解到佛法的本质,健康,爱情,成功,智慧,自信,这些会..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人被称为万物之灵,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灵性的一面,都有对终极价值的渴求1。网友:顶礼师父!有时候明知道种种想法和感觉不好,可偏偏会无法控制的产生出来,比如别人说一...
当你对佛教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读诵了一些基础的佛经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打坐了。打坐就是让你的身体、思维和心灵都能安静下来,这既是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又是学佛修行之人..
1、以戒律门求忏悔:戒律门就是守法、持戒,守戒律可以防非止恶,恶法不生,善法就会增长,持戒可以灭罪,灭罪也就是忏悔。2、以功德门求忏悔:你去布施、行善,为人民服务..
1。现在,食物对许多人而言,真的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也许,太容易得到的就没有想过应该珍惜。小时,曾经见到外公在扫地,看到一粒被丢弃的糖果,外公很自然地拣了起来...
有人说:“什么善恶报应,都是劝人向善的空话!说说而已,骗骗那些迷信的人的,我怎么看不见报应呢?如果有的话,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看我就相信了。”劝人向善固然是好事,..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却被误认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炉里面残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结果弄成脏乱和容易引起燃烧的危险。其实,我们寺..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
只要把佛法用一点点在心上,就会体验到改变的快乐。只要把学到的佛法用一点点在自心上,就会体验到改变的快乐。真正用心学佛的人,内心的欢乐度会提升很多,心量打开了,眼..
信众: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请示要怎么样将此句含义真实的融入自心,平常怎么修?传喜法师开示:这问题来了,这就要问,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