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别人的布施,会损耗自己的福报吗
《金刚经》有云:“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在布施方面,应该是无所住心而行于布施,也就是要做到三轮体空的去布施!
不管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等,布施的一方、接受布施的一方、布施的这一件事三者都是空掉的,都是没有先决条件、没有欲求的心在做,而心不住各种法相去布施的话,这样得到的福报、功德很大,不可思量!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1
布施与人 福德无量布施与人 福德无量
布施,即以福利施与人也,使他人得到利益。不论是用我们的智慧、知识、财力、体力,或用语言鼓励人、帮助人,只要能让他人从困难中得到利益与救助,都称为布施。
财物布施能使众生的物质生活改善,佛法布施能使众生的精神生活充足,无畏布施能使众生铁肩担道义,择善而从,勇猛直前。
布施不仅能利益他人,也能使自身获得极大利益。一方面,布施能帮助我们破除悭吝。
凡夫贪着财富,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往往因悭吝而不愿施舍。哪怕是平日几乎用不着的物品,一旦要送出去,又觉得它重要起来。
布施,正是克服悭吝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布施还能广种福田,改变贫穷之因。凡夫目光短浅,以为布施一点,自己就失去一点。
殊不知,布施就像农民播种,每一粒种子,都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2
接受布施 随喜发心
而接受别人的布施,不一定会损耗自己的福报,主要还是取决于心态,也就是发心。
接受他人的布施,对布施的人来说,你就是他布施的对象,是在成就他人的培福之发心。
而在你需要得到帮助时,不以贪求之心,发慈悲心,乐于接受他人所给予的帮助,这样不但自己得到了需求的帮助,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他也做了相应的善事,成就了福报,彼此之间成就一段施与受的善缘。
而自己得到帮助的同时,也将这份发心根植于内心,将来以同样的发心帮助他人,回馈社会。这样的接受布施,就变成了互相成就的布施。
如果因为担心,不敢接受他人的布施,对方没有布施的对象,就无法圆满成就福田,对于他人来说,也是种缺憾,无法成就发心。
3
施与受 同为布施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这样的环节,无尽意菩萨有意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肯接受供养。
后来佛陀相劝观世音菩萨,既然想慈愍众生,那接受供养也可同样慈愍,将供养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所以,我们用慈悲心接受他人的布施,并将这份布施和发心转化出去,以帮助更多的人,同样是在增长他人的福报,这份发心也是在增长自己的福报,何乐而不为呢?
《金刚经》中也说了,知道布施、回馈的最高标准以后,就会积极精进的去努力做到“心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也就会逐渐接近并最终证到阿罗汉的世界。
《佛说八大人觉经》中的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这是对于贫苦多怨的一种觉察、觉悟。
每个人都有很艰难的时候,但困难只是暂时的,如果我们暂时缺乏布施的能力,那就去接纳他人的布施之心。
以感恩的心态去开启我们自身的布施之心,这样才能真正利益社会,从而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以一种冤亲平等的觉悟。
接受别人的布施,也是具有智慧和爱心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极乐世界、清净的世界,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来自一颗清净的心,愿我们都能清净布施,积累无量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