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敬心是修身的基础


【“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齐装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尊贤也;爵其能,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笃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既禀称事,所以来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邦,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治天下国家有九经焉,其所以行之者一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


公曰:‘为之奈何?’” 哀公说:“应该怎么办?”

孔子曰:‘齐装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齐装盛服”在《中庸》中写作“齐明盛服”。“齐”通“斋”,“斋”就是“斋戒”。在古代,不仅是天子、诸侯,就是普通人,在祭祀之前的三天,都要斋戒、沐浴。斋戒要求不喝酒,不吃肉,还要夫妻别床,不能同房,这叫斋戒。“明”当清洁讲。斋戒沐浴,就是要洗头洗澡,把身体洗得很干净、清洁。“盛服”,是在正式祭祀的时候都要穿礼服、祭服。因为祭祀行礼有专用的礼服,所以叫“盛服”。“斋”指内心,沐浴、盛服是指外在。所以“齐明盛服”,就是说内外都要恭敬,做到“内敬外庄”。内在的“斋戒”指恭敬心,外在的“明”就是身体洗得很清洁。“盛服”,再穿上隆重的专门祭祀的礼服就很庄严。这是就祭祀而言。

为什么古代的天子、诸侯都特别强调祭祀?强调祭祀就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一个人对他的祖先能够念念不忘,想着定时去祭祀。那么对于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顺不照顾的道理?他不可能一边去祭祀祖先,一边还打爹骂娘,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所以祭祀祖先,培养一个人深厚的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意识。而且在祭祀的时候,这种盛大的典礼,通过礼乐把人心调得庄严和谐,而且还要宣讲祖宗的德行。哪一朝哪一代,有哪一位有德行的祖先,他对国家人民有哪些贡献;作为他的后代子孙,应该继承他的美德,传承好的作风,让这样好的家道、家风代代相传。这就是祭祀的作用。

现在也特别强调家道、家风的作用。要传承好的家道、家风,必须要有礼仪。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特别是通过祭祀这种特别的场合来传承家道、家风,宣讲家文化,使这样好的家道、家风、家训代代相传。上行而下效,天子国君都带头祭祀,那老百姓也会兴起祭祀之风,祭祀自己的祖宗。这就是深厚的报恩意识,也是提倡孝道很好的方式。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一些人看不到祭祀的教育效果,仅仅看到它的一种形式、礼仪,认为它是四旧,是封建迷信,就把它给破掉了。那么结果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做事,不仅不会想到祖宗,能够想到他的父母都已经很好了。

古代人在结婚之前,新郎要去迎娶新娘之前,这一天要很早地起床。为什么起得这么早?就是要祭祀天地、祭祀祖先。提醒今天所做的这件事,不仅仅关系到两个人的幸福。实际上关系到整个家风的承传,关系到整个后代能不能够教育好。所以,古人对待婚礼非常重视,也非常隆重。那么现在的状况是什么样子呢?两个人再过几个星期就要结婚了,才把对方带到家里,见一见父母,说:“再过几个星期,我们要结婚了,请给我们准备房子,准备钱吧。”如果不是为了房子,为了钱,两个人住在一起,父母都不会知道的。所以现在年轻人,容易去试婚,提倡婚前性行为,这都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不知道婚姻是一件关系到社会和谐,家道承传的大事。

所以,没有采取审慎的态度,最后的结果就是闪婚、闪离。现在的离婚率迅速攀升,家庭破裂,孩子没有人教管,没有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古人把家庭形容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就像人的身体有很多细胞组成。如果仅是个别细胞坏死了,对身体的健康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身体里很多的细胞都坏死了,怎么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现在从事司法工作的人也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是来自不健全的家庭。而这种不健全的家庭,因为人们对婚姻太多的草率,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社会不和谐也越来越严重。

这就是用“礼”,特别是“祭礼”来做例子,告诉人们人要非礼勿动。在祭祀的时候,无论是主祭者还是陪祭者,所站的位置,所行的礼,都有一定的规矩,不能乱动。

所以非礼勿动,不仅是说不符合礼的事情不能去做,甚至连起心动念都不可以。颜子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回又问:“请问其目”。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个“动”,就是不符合于礼的事情,连起心动念都不可以。告诉人们,修行要从自己的起心动念处入手。

这里拿祭礼来做代表,告诉人们能够这样做,修身就有了基础。推而广之,不单是祭祀如此,任何的言语行为都要能够做到“内敬外庄”。对待一切人都能够如此恭敬,就能够诚意、正心,自然能够修身,治国、平天下也就能够做得好。

《论语》中记载,季康子来问孔子:“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季康子问孔子,如果想让老百姓尊重我,而且对我效忠,竭尽全力;他们彼此之间还能够互相规劝,劝勉为善。怎么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孔子一听这个问题,就知道问这个问题的人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正,他的心念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季康子的念头都是在向外求,想让别人怎么做。孔子马上让他反省自己,从自己身上做起,不是要求别人,而是要求自己。所以,教育者和领导者先受教育,这才是符合教育的规律。孔子说:“临之以庄则敬。”你面对百姓臣民的时候,要非常庄重,懂得自重,别人才会重视你、尊重你。自爱而后人爱,自己懂得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如果你穿得很庄重,老百姓就会觉得你尊重他、重视他,他也会对你表示恭敬之心,你也会感到老百姓的敬重。

孝慈则忠”。孝慈,就是说国君自己要做到孝,对父母孝,对百姓慈爱。不仅自己要率先垂范,还要教导百姓做到。古人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百姓人人都有孝道,知道知恩报恩、饮水思源,就不会忘恩负义,对他的国君也会生起感恩之心,感恩才会图报,所以说“孝慈则忠”。国君能够慈爱百姓,做到君仁,那么臣回报你的就是忠。领导者起到君亲师的作用,不仅要管理他、率领他,而且还关心他、教导他,就像父母关爱儿女一样去关爱属下,教导他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正确方法,那么百姓自然就会对你尽忠,他会竭尽全力地回报。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如果把社会里贤德的人、好的榜样树立起来,让大家都去学习,教导那些不能的人、不够贤德的人,这样大家才会劝勉为善。这都是教导季康子要从自己做起,而且要举贤、举善、教不能,不要去要求别人,这样别人才会自然生起效法之心。

斋庄盛服,非礼不动。诚敬心是修身的基础。做任何事都要有恭敬心,恭敬心首先从自己的衣着上体现出来,内外真诚,内敬外庄,这样修身才有了基础。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