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 人道 天道


首先,请大家来看看佛教发展的历史:佛教被公认为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以世尊初转*轮(释迦牟尼悟道后第一次开始宣扬佛法)为标志,佛教成立距今至少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这样的一个组织,它是靠什么样的力量,在这历史的长河里火尽薪传,世泽绵延的呢?而且往往在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以后,佛教会比以前发展得更为兴盛。这又是为什么呢?

现在遇到做连锁店的同修时,我们就会跟人家讲,你们要想把连锁店做好,就要跟着佛教学习。这并不是自吹自擂的说法。你看,在汉传佛教中,每一个寺院都有相似的规制。寺院基本上都是三进,进了山门殿就是一尊弥勒佛,弥勒背后是韦陀菩萨。正殿里基本上都供养着释迦牟尼佛,佛像背后或有观音像。大雄宝殿两边一般还有左右配殿。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那么寺里的师父们都是什么形象呢?他们都是剃了光头,僧衣加身,佛珠在手的悠然样子,见到香客,就会笑着合掌欢迎,是不是?你问他们什么,他们都会耐心地答,你不问他们,他们也就注目着自己当下的事情,洒扫庭除,都是十分专心。

全国的汉传寺院,是不是都是这样?你走到这里,或者那里,都一目了然,这就是佛教的道场了。绝对不会误认为这是其他的地方是不是?你看,这个连锁店做得好不好?

所以,我们就想到,其实在企业运筹的背后,一定也要有一种具有通约性的文化在高处支配着企业的运作。而且这种文化一定要是真的、善的、美的,是为大多数人所喜闻乐见的才可以。只有这样,这种商业背后的道才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就像佛教一样,永有衲子,续佛慧命。这种文化在最高的意义上,要与宇宙的规律相契合;在普世的意义上,也要符合道德律令的制约。陆机在《文赋》中说: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就是说,如果是不合礼义廉耻的东西,即使你再喜欢,它再能够给你带来好处,你也一定要将它捐弃。因为不符合道的东西,终归是不长久的,而且会伤你的慧命。

大家想必都知道玄奘大师。前段时间,我看了一本英国人写的书,他叙述了自己沿着玄奘法师走过的路程重新游历的所见所闻。书中说,他在中国时,讲起玄奘,不一定有很多人知道;讲起唐僧,却是家喻户晓。中国人对于玄奘的了解不够,以至于对他没有相当的崇敬。但是在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玄奘法师曾经经过的国家,人家都会问作家,你是在干吗?当他说我是沿着玄奘法师的路走过来的,是从玄奘法师的出生的国家走来的时候,连饭店的老板娘都会对他肃然起敬,而且给他很多优惠。那些国家的人说,玄奘法师是他们从小的精神偶像。

现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的很多EMBA班,都会让他们的企业家学员去走玄奘法师走过的路,还进行比赛;让他们在那种荒无人烟,没有一点绿色的环境里面,去挑战自己的极限。这样的徒步行程,在有充足的设备、食物支持今天都尚且没有办法坚持下来,更何况是在落后的古代呢?

那么玄奘法师当时西行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宁愿往西迈一步而死,也不愿往东迈一步而生呢?

那是一种止于至善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一种心灵的道在支撑着他。固若金汤的理想使他克服了一切常人所无法克服的障碍,直到达成自己的理想,取经而返。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是没有小说中的孙悟空会帮助玄奘的,但是困难却时时都会出现,甚至死亡时时都会悬临在他的上空,等待着他,捕捉他任何一个疲惫不堪的神情。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也经常会碰到困惑、难题,碰到我们无法面对的事情,但是我们往往都会找无量个理由给自己找退路,让自己可以不去面对,不去担当,不去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会在这种妥协的状态里退缩。如果在我们的心中,没有那么坚定的道,指引着自己前进,那为什么还要奢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像佛教中止于至善的理想、缘起性空的淡然一样能够长存于世呢?

我们讲,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人,真的是寥若晨星,很多人都在生活的茫茫大海中折戟沉沙。虽然佛说每个人的内心,都具备相同的佛性,相同的成功的可能,那么为什么众生在尘世中还是有分别呢?因为当你自己不愿意实现那个可能性时,你身上所有天赋而来的佛性也就像沉舟残骸一样,永远没有重光于世间的可能性。

我们佛教里面讲,一切众生皆具如来佛性,这诚然是真理。但是那也只不过是告诉你,每个人都有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如果你愿意去努力,或者愿意去修炼自己,那就有可能成佛。但是如果你不为,自己不愿意去改变,这种可能性就会远离你,随着成佛、成功的可能性的消弭,失败、堕落的可能性就接踵而来了。所以,古话才说:不成功,便成仁。

但是,必须指出,对于成功的衡量,不应该是狭隘的、功利的。我们推荐过一本稻盛和夫的《人为什么活着》。书里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在乎你是什么样的职务,不在乎的是做什么样的事情,其实质都是人性圆满修炼的过程。只要你做的事情,是符合道的,是向善的,那么即使再琐碎,也是有益的修行。

昨天,有两个交大的老师跟我聊天,他们说如果把佛学看作是哲学的一部分,那么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我想,诚然,佛学也思考人类最为根本的生死去来,但是与其它哲学派别相比较,佛学强调当世的慧解脱,它所有的思想都是为了改变我们的身、心、灵而服务的,它所有的理论都是为实践而设定的。它就是火,佛教每一个理论都能在我们生活当中点燃。

大家来这里禅修,慧海法师、照明法师给大家讲的每一句话,你们都可以仔细去思考一下,实际上,每一句话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应用起来。当你应用起来,你马上就能得到快乐,你的人生也会得到幸福和圆满。比如,在你们不了解空的概念以前,一定会在尘世中计较利益得失,但是当你真正理解了万物生住异灭的规律以后,还会执迷于酒色财货,不可自拔吗?

柏拉图讲过一个著名的洞穴寓言:有一些囚徒背对着洞口坐在深洞里,由于他们的手脚都绑上了镣铐,他们没法动弹,也没有办法转头。他们只能通过背后的火把所发出的光隐约看见身后一些物品的投影。最聪明的囚徒可以凭借自己的记忆力记住物体移动的顺序,至于物体是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有一天,一个囚徒被松却绑缚,他转过身来,借着火光,终于明白了身后的真相。他跟另外的囚徒说,但是囚徒们并不相信,反而以为他疯了。继而他走出了山洞,在眼睛一阵刺痛以后,他见到了太阳,明白了这才是一切事物得以成形的终极原因。我们把那种经过修行,最终得以见到太阳的境界,叫做大彻大悟,也就是慧解脱。

只有在明了了万事万物的根本真相以后,才不会纠结于蝇头微利之中,不会被眼前的难题所困扰,也不会因为暂时的所得而感到欢欣雀跃。当我们的内心世界被自我的局限所困扰的时候,你就很容易在顺境中产生一种功高我慢的情绪;遇见问题,又会妄自菲薄起来。

我们总是在生活的过程中感到繁难,小的时候要学习很多东西,进了学校要考试,出了社会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及至每天都有不同的状况出现。到老了,身体又经常出现状况。更可怕的是,我们最终还要面对死亡。生活真的有那么难吗?你把每天的日程概括一下,其实无非是吃喝拉撒睡而已;把自己的情绪概括一下,无非是喜怒哀乐而已;把人生的过程概括一下,无无非是生老病死而已。这个道理,你抬头看看月亮,想想它阴晴圆缺的过程,就应该能够了悟。当我们明白这种道理,了解这种人生的过程,明白事物存在的规律,我们就应该知道如何安住自己的心,把我们那颗浮躁、驿动在心收摄回来。

我们禅修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心安住下来。当你的心安住下来的时候,智慧就会升起;当你的智慧产生后,你对于事情的全局就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得以把握。事情看清楚以后,和没有看清楚就盲目去做,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之所以要站在佛学的高度,就是为了要透视人生,了解宇宙,把握万事万物的规则。古代的那些禅师就要求他的弟子们从自己的内心中流溢出思想,而不是拘泥于古人怎么说,师父怎么看。

如果我们跟别人交流,所说的思想并不是从自己内心流露出来的,也不是你自己对宇宙的理解和感悟,那就不是你在和别人交流,你只是某一个理论家的喉舌而已。所以,要是想实现自己某一种梦想,那你就要从自己的内在里面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变。当我们真正用自己的身心去体验改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捆绑我们、局限我们,让我们放不下的一切困难和局限统统可以得到解决。这种解决方式就是把你的心打开,把你内在闭塞的状态打开。

刚刚我们讲到,佛教这个团体在世间存在那么久,不是依靠它的硬体,而是依靠它的文化。你想想看,一个老太太目不识丁,却会念《大悲咒》,会念《心经》,都会懂得佛菩萨随时在保佑她。她觉得做善事就会有善报,做恶事就会有恶报,佛菩萨在离我头顶三尺之上,随时都在审核我。这就是佛教文化的魅力所在。它用道德的力量帮助人们在通往彼岸的路途中不断地修证自我;它不露痕迹地将自我升华为自我的审视者和监督者,帮助人们获得心灵的圆满,最终证得涅槃。

我们再回头来看一看,你说企业管理难吗?但是在稻盛和夫看来,它却可以简单到如同小时候妈妈告诉他,做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一样的朴质。妈妈说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话;做人要利益别人,做事要有坚持的精神。企业管理,不就是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们为人处事的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吗?当你把这种活法用到管理当中,这就是企业管理最高的境界了。那么我们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家人相亲相爱,与他人沟通愉快,是不是也是活法的延伸呢?

当你学会去付出,别人自然就会更喜欢你,管理企业最终的目的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对接。

很多人讲,我们不是老板,就不需要学习企业管理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懂得管理的道理。我们自己本身需要管理,每一个家庭需要管理,你的朋友也需要管理。为什么有的人找东西,把整个包都倒出来,东西还不能找出来,那就是因为他的生活缺乏管理,因而乱七八糟。而有的人给人感觉总是井井有条的,非常清爽。非常洁净,非常舒服。那就是他通过管理自己的形象,给你的一种印象了。还有的人穿得很邋遢,颜色搭配得不对,虽然可能他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名牌。但在他身上就是很难看,很不和谐,他也没有管理好自己。

我经常跟人家讲,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是一个品牌。你的性格,你的状态,在别人心目中就会形成一种特定的印象。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对你接下来的事业、家庭、人际交往造成很大的影响了。所以我们自己如何定位,你的人生就展现出一个特定的样子。

但是有时候,说起来那么简单,可是我们往往还是做不到,或者说,即使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却不会付出行动来提升、优化自己的品牌。我们在不断地犯同样的一个错误,可能还是不会吸取教训,因而重蹈覆辙。在摔倒、爬起、摔倒的过程中不断挣扎,直到有一天遍体鳞伤或者大彻大悟。实际上,这就是人生,每一个人都拥有或曾经拥有过的不同的人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那种生活阅历,或说经验来认识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面对同样一个人,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诠释。所以说,正是你的心态、你的心灵世界决定着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在小偷的眼中,所有的人都是小偷。因为他觉得,每一个人都和他一样,每个人都会偷别人的东西,或者说每一个人都生来具有偷盗的本能。小偷会安慰自己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所以自己并没有什么不义。小偷看到别人偷情、欺骗朋友时会产生一种同理心,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君子。

所以,我们在禅修过程中,要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诠释这个世界,就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如果说,你原来的观念是不正的话,你就要想办法把它修正过来。你哪一种行为如果不彻底或者不规范的话,你也要想办法把它修正过来。

很多人认为修行是道人、出家人的事情,但是实际上任何一个人如果想要达到圆满的人生境界,都需要不断地修行。那么修行用什么方法呢?就像前两天照明法师说的,用观照,用觉察的方法来修行。用心念时刻觉知当下,你就会觉得在你的心中时时都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即使阴天没有太阳,你也会把所有的生命都放在遥远的野外,那里有暖阳的照耀,在那里我们可以看清一切事物的本然真相。禅修实际上就是这样,把我们内心最困扰自己的恐惧、挂碍,全部摆在太阳下,用智慧的心去观照它、融化它。

比如我最初的时候是不怕蟑螂的,但是因为在佛学院上学的时候我找了很多青岛啤酒的箱子,习惯把我的书全部装在纸箱里,再用封条封起来。毕业了以后,回到老家,因为暂时没有可以定居的地方,所以那些书就一直封在箱子里。后来,等我的书架做好,要把书都移出去的时候,把那些箱子打开,竟然看到几百只蟑螂蜂拥而出,有的甚至还用翅膀飞出来,真是非常恐怖。我所有的书上,都积满了蟑螂的粪便,恶心极了。从那一天我看到蟑螂密集出动的样子以后,我如果再看到蟑螂,心里就会生起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恶心。其实想想,蟑螂也不会怎样,并不会咬人,也不会伤害人,但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心结打不开,看到蟑螂就会不舒服。当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症结以后,就想尽办法来消除内心的恐惧。再以后,如果有人说哪里发现了蟑螂,我就过去抓住它,还把它放在瓶子里面观察它。我就观照自己说,为什么会害怕蟑螂呢?实际上,蟑螂还是很漂亮的,赤红的颜色,圆润的身体,饱满而长的触须,光洁的翅膀。也许蟑螂界也会有美丑的分别,也会按照触须的长短来评选美髯公呢。这样想,渐渐的就觉出它的可爱来,也就不害怕了。

这也就是说,当我们自己内心意识到有问题的时候,就要努力面对那个问题,越逃避,越害怕,就永远也解决不了内心深处的问题了。禅修正是要帮助你觉察,而后修正、面对。比如有的人做事情,刚开始热情很高,慢慢的就没有耐心了,其实,那种没有耐心的状态正是需要我们修的。

我以前对数字很排斥,看到数学方面的问题就觉得好像百爪挠心,十分不愉快。这次在上海交大读EMBA,就不得不面对一大堆数据、参数,不懂得这些,投资就会有障碍。我一看到那堆数字,头都大了,但是我还是对自己说,千万不能有排斥的心理,否则我根本就不能接受它,也就没有办法学习了。后来我发现,当我勉力去接受它以后,常常做出来的决策跟老师最终给我们的答案竟是一样的。当我排斥的时候,则得不到正确的答案。其实,绝大部分的人智商都是相近的,你在一个领域中投入多少时间、精力、兴趣,你就会有相应的所得。

生活在某种意义上真的是平等的。每一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绝大部分的人出生时都有健康的身体。那么为什么别人能把事情做好,我们就做不好事情呢?正是因为用心的程度不同以及面对困难的心态不同啊。所以,禅修就要对治我们内心的恐惧、浮躁或者挂碍。让我们用冷静的思维去分析身边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我昨天在和别人分享,那个做老干妈辣酱的老干妈,是一个家庭妇女,根本没有学过企业管理,但为什么她就能把企业做那么大呢?有个记者去采访她,问她怎么样把企业做得那么大?她说,就是因为我把每一个来这里的员工,都当做自己的孩子。她用慈母的心来对待她的员工,让她的员工都体会到一种母爱。

你想想看,当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果是与这个人相处得不和谐,一定是因为你自己的心在对他进行抵触。当你的心在抵触的时候,所得到的反馈也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自己的心态。

上个月,我碰到一个上海的朋友,他的能力很强,做事情很快就能上轨道,但是不知为什么,做着做着慢慢就就做不下去了,最后就炒了别人鱿鱼,或者被别人炒鱿鱼。他一直都在不断地跳槽。我对他说,当你决定迈入这个公司的时候,当时你肯定认可这个公司的理念,认可他们做事情的方式。所以,以你的心态找工作是没问题的。但是为什么做做就坚持不下来呢?你不要跟我讲,某某主管不好,老板不好,实际上最不好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你和这种理念产生摩擦,和那种方式又产生隔阂,觉得东家西家都不尽如人意,这就说明你自身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心与境的关系,你有什么样的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境界。

你们为什么要把休假的时间放到这里来,到香海来禅修吗?实际上也就是为了解决我们人生当中重复出现的问题,对治这些困扰。但是解决问题,不是你来这里三天就可以的。禅修的方法为你们提供一个观照自我的门径,但是真正想解决问题还是要不断通过自己的反省、审查自己的行为,最后在实践中把自己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一个个处理掉。

为什么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各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呢?

以前,我看到有杂志上说,有一个博士要写博士论文,他就找了一个自认为很简单的课题去做调研。他选择的课题是婚姻与家庭的持久之道。他采访了6000多对夫妇,去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能走在一起?回答多是因为爱情或者对方身上有什么优点吸引了我。

然后,那个博士又到去法院了解夫妇离婚的原因,往往与爱情无关,而是因为日常生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举了很多案例来说明。第一个案例,男方是一个警察,他的太太是一个医生。这位先生经常不洗脚就上床睡觉,而且很喜欢吃肉。因为太太是医生,非常爱干净,每天都要洗澡,而且不主张经常食用大鱼大肉。就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同,他们婚后每天都在吵架当中度过,到最后就过不下去了。还有一个案例,两个人是大学同学,先生是从农村里面出来的,亲戚朋友很多,兄弟也很多,两个人毕业以后,都很努力的工作,和他们一起毕业的同学们不是买了车就是买了房子,可是他俩的生活过得还是那么拮据。原因就是男方有那么多亲戚需要他们帮助,某某弟弟要上大学了,学费要他们出,妹妹要干什么事情,家里没钱,又要找他,很多亲戚到他家一住就是好久,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状况,两个人就开始吵架。最后觉得过不下去了,爱情也没有办法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于是就离了婚。

这个写论文的博士感到很难得出结论,于是就去问他的导师,他的导师说,你再到公园问问那些金婚银婚的老人家,看看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可是老人家似乎也没能给他高深而理想的答案。他们只是说,两个人在一起就要不断地容忍,就是要宽容,要善待对方。这位博士觉得似乎婚姻的真谛不应该是那么简单的,但是得到的答案又摆在面前。

最后,他在两种情况的对比中找到了答案。他说,所谓婚姻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两个人在一起,一定找到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双方在不仅在精神上也在现实生活中组成一个共生体。能够真正把对方的优点移情为自己的优点,把对方的缺点看作是自己的缺点一样地包容,这样婚姻才能持久。

一个人长得再好,看了几年,也无非尔尔;一个人长得再丑,如果他的内心阔达、包容、儒雅,几年下来,你会发现,他越来越美了。人生真的就是那么回事,但为什么很多人就是执著于皮肉的表象而读不透它。这就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用心去感受这样的道。

正好像我们想把事业做长久,却不明白天长,地久的真正原因一样。我们上次去日本的时候,看到人家的企业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而且发展得非常良性。有些中国的朋友就很想把他们在中国的总代理拿去做。去找日方洽谈的时候,中国的朋友说,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会帮助你们在一年内把中国的业绩提升多少,销售量提高多少。日本的老板根本不为所动,他根本没有那种需求,他只不过是想把这种产品更加优质地在他的手上延续下去。如果对方重视的是长久,而我们考虑的是规模,这样的思想差别就导致了磁场很难对接。

比如我们看一棵树,如果这棵树从最开始的种子开始,就生长在这里,那么不管碰到地震还是十二级的台风,这棵树基本上都不会被吹倒;而那些从其他地方移过来的树,上面的枝干可能很大,下面的根却很浅,被台风一吹就倒下了。

那些能够维持几百年而不倒的企业就好像是扎根于斯的参天大树一样,不是倚重于树上要挂多少华丽的装饰,而是看重其根基的稳固。我觉得这种退步原来是向前的审慎态度才是企业的长存之道,是发展企业的真正灵魂所在。树底下的根扎得多深,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正因为它的根扎得很深,碰到外在的冲击比如说是金融风暴、股市大跌、经济大萧条时,其深厚的根基就会帮助它度过难关。我们为什么来禅修,就是要好好反思自己,问问你的思维、你所做的事情,甚至人生所走过的路,是不是永远只停留在表面?

我们到日本的时候,他们说,在日本最受人尊敬的是哪些职业呢?第一是宗教家,第二是艺术家,第三是有专门能力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在那边很受尊敬,他们非常尊敬那些园艺家,修剪树木修剪得很漂亮,实际上这体现了什么道理呢?在日本,如果你终其一生,努力精进,哪怕只是做好一件事,也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

当我们的心很浮躁的时候,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会停留在表面上。所以,大家不要觉得,到寺院来接受三天的学习,回到家后你就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改变就是你回去后,用禅修中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时刻修证你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话,以后做事情,才能不躁动,才能拥有喜乐的心;以后面对来到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也都能用包容、接纳的心来善待他们了。真的,一个天天和你在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人,才是你真正修行的对象。

你想一想,当我们远远地看一座山,苍翠欲滴的样子,树木郁郁葱葱,清泉激石,鸟鸣悠扬,你一定会觉得非常喜欢,觉得大山非常妩媚,甚至对它进行深入的审美活动。然而,当有一天你就定居在这座深山里,发现自此将你与人类社会相隔,与现代生活相隔,要让你自己每天在山里耕作,饱受生计与蚊蝇鼠蛇、疾病之苦的时候,你还会觉得它很美吗?还会有心情进行审美活动吗?

生活也是一样的,你可能开始时会觉得这个人非常好,就是我心目中真正想要的人,但是如果这个人不断地走近到你的身边,你用放大镜不断地放大他身上的所有特征,当他和你生活几年后,你就会觉得他和你心目当中的那个完美的形象离得很远。这时候,调整自己的心态就非常重要了。

其实每一个人身上都同时住着天使和魔鬼,当你的心向上奋进、无限清净的时候,你就会和好的东西相接近;当你的心境充满染污和黑暗的时候,你就跟污浊的东西接近。我们禅修就是要不断观照这两种状态,要弃恶从善,要抵制染污的东西,要争取积极向上东西,要往上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和格局。当你向清净靠近的时候,你的生活品质和状态就都会得到提升,那你内心世界就会得到改变。

禅修时,当你的内心升起不开心的情绪,你就马上看住它、关注它,最后接受它。比如你这几天到寺院里来,感觉这个床冷得很,不好睡,心里很有情绪,想着这个寺院怎么这样对待我们呢?当你在不断抵触的时候,这一个晚上,你就别想睡觉了,最后情绪就会变得越来越负面。就像我有一次去天童寺讲课,他们给我安排的房间,已经是那个寺院里最好的了。但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拉上被子,感觉那床被子可能半年都没有洗过,上面什么味道都有,汗味、脚臭味、狐臭味都能从被子上闻到。我想,如果拿个刀子在被头上刮的话,一定还能刮出一些杂质出来。深更半夜了,我也不能跑出去到其他地方去睡觉,人家都睡了,我也不能找他们给我换被子。于是我就把所有的衣服都穿起来,把被子拉到腹部的位置,还是睡不着。我再把外衣脱下来放到枕头上,因为枕头上也有味道。然后告诉自己我要接受,我困了,一定可以睡着。这样暗示自己以后,那个很难闻的味道,也慢慢地能接受了。有时候想想,如果我没有地方住,让我住到桥底下,我能不能欣然接受呢?当你不断地去假想更不好的情况,对比你现在所得到的东西的时候,你的心境会一下子平和下来,就不会用抵触和排斥的心去面对它们了。但是当你不断地和好的东西去对比的时候,你的心就很难平静下来。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必须要时时观照自己,让自己存在在一种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平和状态之中,寻求天地圆融的长久之道。

人活着就是一个过程。你以什么样的精神去面对生活,你就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来。人的一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可能今天企业破产了,家庭破裂了,和朋友绝交了等等等等。对我们来讲,这些问题出现时,可能在一生中都是刻骨铭心的。在当下,我们一定会觉得自己无法面对的这个过程,这时候你们说用什么方法来面对最好?是逃避吗?

学员答:不是,要用平常心把它们慢慢接受下来。

还有呢?你们设身处地想想看,当你自己碰到这些问题时,会怎么办呢?深爱我们的父母离我们远去了,和我们走在一起的伴侣和我们分手了,我用一生的精力所做的事业突然破产了,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身体突然间被截肢了,失明了。那时候,你怎么办呢?

学员答:试着忘记痛苦。

真的能忘的掉吗?心理学说,痛觉是无法被适应的。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呢,让他的弟子学习不净观。不净观是什么?就是观想人死掉后,自己的皮肤发黑,七窍流血、流脓。蛆虫从耳朵里跑进去,从鼻孔里跑出来,又从眼睛里跑进去,从嘴巴里跑出来;刚开始,跑出来一只两只,接下来,越来越多,布满全身,最后把身上的皮肤都捅破了,整个身上都爬满了虫。后来,皮肤全都没有了,变成一堆烂肉、一堆脓血。再后来细菌越长越多,把烂肉也吃光光,剩下一堆白骨。最后,白骨化为脏水,化为尘埃,与细菌、微生物紧密地生长在一起。从前你活着的时候感到最恶心的蠕虫,在你变成尘土以后就与你融为一体了。你是什么?什么是你?你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没有手脚,没有形貌,更没有丑的或者美的,复杂而深刻的感情。你再也不能看,再也不能听,鬼的形象也比你可爱。看吧,这就是你,最终的你;我也是一样。我们都是一滩馊水,恶臭难当。那你现在在执着的,又究竟是什么呢?

这就是生死观,你观想自己死掉了,那种观想越真实,更多的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其实,生死观,不净观,对我们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我们真的碰到灭顶之灾,碰到你没法面对的事情,你就用刚才的方法观想,那么一切都会过去,然后,告诉自己,我会死掉,任何事情都是一个过程而已。当你用这种思路去想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一定要真实地去观照自己。观照自己真的死掉了后,你还有什么东西放不下。

面对痛苦,佛教让我们观生死的根本问题;而面对人生,佛教要我们去发愿。发什么愿呢?你要利益一切众生,断除一切烦恼;你要学习无量法门,要成就理想的人生。就是这两个方面,一方面佛教要我们放下,另一个方面要我们精进。这样活着,就会有未来,就会有希望,就会活得很快乐。

如果说,佛教只是让你去观想人生无常,缘起性空的道理,观想每个人都要死掉,一切物质都会生灭,你就很容易会堕落到消极的人生状态之中。

所以你还要观想,你此刻的存在会利益到很多人,通过你可以帮助很多人,通过你,可以成就一种所谓的理想,那样你内心当中的能量就会得到升华。佛教要求他的弟子每一个人都要有远大的人生理想,都要发宏大的愿力,去引领自己往这个人生方向前进。

你看,地藏王菩萨的愿力是什么?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就连堕落到无底地狱的恶人,他都要想尽办法去度化他们。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胸怀?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再看观音菩萨,他的修行法门就是慈悲,慈就是给予快乐,悲就是拔除痛苦。每一个人碰到问题的时候,只要发出求救的声音,我们都要像观世音菩萨那样第一时间到他的身边,去帮助他。当你去帮助他的时候,你也就变成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了。这就叫做寻声救苦。

在生活当中,我是这样解读问题的:我先观想自己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果,就比如说这个杯子是我想得到的那个果,那我现在就要种得到杯子的因,自然而然的,最后那个果肯定就会展现在我的面前。你如果没有去种那个因,却妄想得到那个果,这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是因果一线,当我们违背了这个因果规律,就不可能得到自己期许的果报。当你真正理解了这样的规律之后,才会知道现在该如何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比如现在该如何去规划自己的未来;现在做的每件事情,都会决定着你未来的果报。把事情都联系起来思考,你的人生就会呈现完全不同的状态。你再也不会去做不善的事情,因为你知道,恶的愿会开出恶之花,造成恶的果,这些都要由你自己来尝。因为你知道,现在就是我们过去的果。过去所做的每件事情,得到今天的这个果;如果你想达到未来理想的那个果,那现在就要学会种那个因。

我有一次看到一个西方哲人讲,爱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无尽的包容。你们记住这句话,不管对方做出什么让你无法理解的行为和举止,你如果全部能够包容了,婚姻才能持久。那种爱才是真正的爱,无私的爱。你们觉得这样是很亏是吗?这样是简直很不人道,是吗?实际上,爱本来就应该是没有要求的,你有要求了,爱就不是真爱了。你希望投给他一块钱,明天他涨成两块钱还给你。那只是一种利益的交换。就好像我今天帮你铺床,明天就要你帮我洗衣服;我今天帮你洗碗,就要求你明天帮我买菜;我今天帮你生个孩子,我就可以翘着二郎腿,你就要伺候我。爱是这样的吗?那是一种交易,那不是爱。当你总是用交易的心衡量婚姻,就会不平衡;当你不平衡时,你内心当中的失落就会产生。

所以,每一个人走到你身边,其实就是来修炼你的。真的,古人有句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如果没有缘,这个人不会莫名其妙地走到你面前,肯定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缘才走近你身边的。佛家讲,当你的因缘还没有了却的时候,怎么做也没有办法摆脱这个人;当因缘尽了,你就可以自在从容地离开他。

有的人想离婚离不掉,父母给他压力,孩子给他压力,社会给他各种各样的压力;以前一起经营公司的,公司又不能因为离婚而分开,各种各样的关系,都把他们两个人绑在一起。那你就不要抱怨,这就是因为你们两人的业缘还没了。这个时候,你就把心静下来,好好去修炼自己,对方的任何行为都是来修炼你的。我们在企业当中,碰到不好的高管,碰到不好的员工,也都是修炼我们老板的一个过程。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对象,每个人都是有毛病的,区别只是在于这个人的毛病体现在哪一方面而已。当我们理解了这种思维方式后,你就能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碰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一句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能做多少事情,有时候真的是天注定的。对年轻人来讲,这样的话有些消极。但是,当你到了一定的年岁后,会发现真的就是那么回事。我以前在普陀山教书的时候,有个德高望重的老方丈去世了,他的弟子想把他一生的功绩全部展现出来,放在纪念堂那里。我把他所有的事情看一遍以后就发现,他一生当中其实只做了几件事情。你想,活到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一生中,没黑没夜的在那里做事情,也只能做成几件而已。那么我们呢?我有时候和慧海法师、照明法师聊天的时候说,我们这一生只要能把这个禅修做好也就知足了。要能把这一件事情做好,就是我们存在的真正价值。

如果在我们的生活里面,一旦认定了某个方向,未来会有前景的,那你就要和树一样,不断地把根往下扎。一心一意地把这件事情做好,不要听说房地产好赚钱,就做房地产;期货好赚钱,就做期货;炒股好赚钱,就去炒股。最后只能是一事无成。还不如只做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事情,用心地把它做好。如果能用一生去做一件事情。就会活得很快乐。你会发现,人活着,真的是越简单,就越容易得到喜乐。当你一点都没有妄想地去做某一件事情,你就会做得非常好,别人都没有办法代替你。那个时候,我觉得你就是成功的案例了。

实际上,禅修也就是要来收摄我们的妄想,不要使自己整天处于妄想纷飞的状态。有个朋友对我说,她老公把7000万资金全部投到股市里面去了。股市一路狂跌,那几天,和我们去日本时,她整天抱怨说:师父啊,我这个老公怎么也控制不了,把钱都弄掉了。我们这么多年所赚来的积蓄,就这样被他扔掉了,而且这其中还有我妈的钱。我和她讲,你要接受这样的老公,要接受这样的命运。前几天,我再去义乌的时候,他买的股票又涨上来了,不断的把原来投入的钱赚回来后,还多了3000多万的时候,她又高兴地笑开了花。我说:你现在也不要太高兴,以后,还会有让你揪心的事情。实际上,人生真的就是这样一种起起落落,浮浮沉沉的状态。我说:当你的老公怀着这样一种冒险投资的心态时,就注定你的心永远都会起伏不定。那还不如你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在前面点火,你在后面灭火;他在前面炒作,你在后面安抚。她又告诉我说,她老公前两天开车,把一个人撞死了,赔了好多钱,动用了很多关系,才把这件事摆平。我说,你应该知道,他就是这样沉浮、冒险的人啊,你既然没办法改变对方,就要学会改变自己。如果不能改变自己,你就要想办法接受当下。反正,人活着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怎么样生下来,就怎么样死掉,来去空空,现在担心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不只是徒增烦恼吗?不如好好地感受这个过程。从每天的生活里面找到喜乐,这才是活着的真正意义。

通过自己这一生的修炼,我们的灵性会得到成长,那么我们下一生就会比这一生更聪明一点,做事情更顺畅一些;通过我们这一生的修炼,要力所能及地多种一点福田,多施一些善行,多做一点利益众生的事情,这样未来才会证得圆满。

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贤崇法师

贤崇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贤崇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贤崇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贤崇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