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的次序
为什么有禅定时,识种子流注的越来越少?了别的越来越弱?是谁决定要了别?是谁决定少了别和不了别?在禅定里,为什么意根决定少了别和不了别?为什么不在禅定里意根就不这样决定?意根与禅定是什么关系?
如果禅定只把六识定住,不定意根,意根八处攀缘,八处强烈想了别,结果是什么?意根少攀缘不攀缘消停下来,叫作什么?是什么现象?
修定时,浅定是修五俱意识,深定一定要修到独头意识。修定的一般程序是,由制伏五俱意识,渐渐深入到转换到独头意识,然后再制伏独头意识。甚深禅定都是从独头意识起修,如佛经中的各种观想法门,都是制伏独头意识的。在所有修定过程中,从头到尾,都由意根主宰和牵引六识的生灭变化。虽然有时候和最初是由意识牵引意根,利用思惟说理说服意根不要胡乱攀缘,最后实质还是意根决定了六识的有无轻重,由意根牵引六识的来来去去,由意根把六识减弱和灭去。
独头意识远远比五俱意识活跃得多,不容易制伏,一旦制伏,禅定轻而易举。一旦能抓住和牵引独头意识,入定出定就有门路了。抓住和牵引都由意根来做,所以意根一定有欲心所,降伏意根的欲,调动意根的欲,牵引意根的欲,禅定就轻而易举。所以修定,还是修意根降伏意根,牵引意根。
修定的次序:降伏五识,只剩五识之一,这叫专注。然后五识之一也要减弱,让五俱意识功能增强。之后把五俱意识的功能,转换到独头意识,再减弱五俱意识,增强独头意识。再之后让独头意识专注、专一、深入。
再深定,就减弱独头意识,最后灭去独头意识。独头意识太强,也影响禅定,尤其是深禅定。比如总是要思惟法义,心中总是要有念头,念头不能断,还要转换念头,这时深禅定很难保持。
从修定的原理来看,意根一定与定心所相应,定就是定意根,定六识没有用,也定不住六识,孩子必然要跟着妈妈走,定住妈妈,同时就定住孩子。看事情不能看表面现象,一定要深入到事情的本质和究竟处。观察不了意根的运作,也观察不到深层次的本质,只能停留在事情浮面,观察一些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