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释迦牟尼花21天,讲了80卷《华严经》花12年,讲了180万字的《阿含经》但仅有260字的《心经》他却足足讲了22年!四祖道信禅师曾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世间之事,皆在于心。当你读懂了《心经》里的这三句话,就有了改变人生的神秘力量,必将福气盈门。
有位哲人曾说:“世上没有跨越不了的事,只有无法逾越的心。”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是苦难重了、事情大了,走不出来。其实,是我们的心还困在过去。曾经有个人,年轻时遭人陷害,后来冤案虽被平反,但他已经坐了八年牢。出狱后,他终日不开心,总是骂骂咧咧:“我真倒霉,人生最好的年华,都在大牢里荒废了。我吃了那么多苦,那个陷害我的家伙,就算把他千刀万剐,也难泄心头之恨!”一直生活在痛苦中的他,六十五岁时,生命也快要走到尽头。慧通禅师前来看望:“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何苦耿耿于怀呢?”他气若游丝,仍喃喃道:“大师,我是被冤枉的,如何释怀,那个人把我的人生都毁了。”禅师摇摇头:“你在里面坐了八年牢,在外面又坐了整整三十年牢。真正毁掉你的不是那个人,而是你自己的心啊!”是啊,一个人一直放不下过往,总是在委屈、怨恨、痛苦中度日,哪怕身体自由了,心却始终困于囚笼。《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万物有生有灭,皆是梦幻泡影,所有的痛苦,并不在于外物,而是源自内心。心不住在往事的牢笼,就能走出挫折、困难的迷雾,真正获得自由。而生活中,因名利斤斤计较,为得失耿耿于怀,看似是被生活折腾,其实都是自我折磨。人生不长,快乐本就不多,何不放开怀抱,放下痛苦的过往,拥抱幸福的新生。曾经有两个书生学业相当,都有望考取进士,于是他们结伴上京赶考。路过一片树林时,突然一只小鸟摔下来,死在他们脚边。矮个子书生心里咯噔一下“鸟落在地上,岂不是“落第”吗?”到了京城,他越来越郁闷,满脑子想的都是考不中的悲哀。结果,考试那天,他心中被“落第”纠缠,答题毫无思路,最终名落孙山。而高个子书生,一心高中,答题行云流水,果然金榜题名。不相干的事,一个没当回事,一个瞎想事,最终结果天差地别。《心经》有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外在的环境,遇到的事情,都是虚幻的,并无好坏之分,真正定义它的是我们的内心。一旦有了妄念,心镜就扭曲变形了,成了哈哈镜,让世界失了真。我们每天都在遇事,若是内心无明,则看不清世界,更看不清自己,最终就会搬起莫须有的石头,砸疼自己的脚。相反,遇事少想些,多专注于起初要做的,则能安然以对,过好小日子,收获大幸福。很多时候,我们内心不清净,旁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搅得我们不得安宁。古时候,有个人给他的母亲过八十大寿,请唐伯虎为他母亲题诗。这个人很生气,心想“这个唐伯虎居然骂我妈,早知道不叫他题了。”过了一会儿,唐伯虎慢悠悠地,边喝茶边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这个人,一下子又开心起来,“写得太好了,夸我母亲是仙女。”这个人的心情又雨过天晴“写得好!说我到天宫偷桃供母,孝心可嘉。”不过一盏茶的功夫,短短四行字,就能让一个人,有这么大的情绪起伏。故事虽然夸张,却是我们日常的真实写照。话还没说完,事情还在发生,我们就坐不住了,情绪就上来了。落在纸上三两语,听在耳中一席话,轻易就能搅扰内心,弄丢自在。在乎他人眼里的样子,纠结他人给的选择,完全忘记自己是谁、究竟要什么,被人牵着鼻子走,最终一事无成。《心经》有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情绪不受凡俗影响,行事不因变化波动,坚守内心的清净,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人生无常,凡事先放一放,置身事外想一想,于喧嚣处不慌张,拥挤处不迷茫,福气也就来了。
心境广阔的人,不论外界是晴是雨,内心都是天高云阔,总能放空自己,不生苦难。这便是般若心,能装下世间无穷美好,收获人生旅途珍宝。正所谓“心大则福大,心无量则福无量”。读懂了《心经》,就能在一花一世界中,快意生活,在一叶一菩提中,绽放人生。
经 云☞ 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处度此生,每日更新佛学文章,修行路上同为伴侣,【般若电影】公众号你关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