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效法《容斋随笔》而写出他的《竹窗随笔》
1)大约2005年的一天,我在北京灵光寺书店看到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莲池大师在一篇随笔中说,他写随笔学洪迈。宋朝洪迈的《容斋随笔》问世数百年来,所青睐者,不仅有皇帝、官员、学者、普通百姓,还有佛门祖师莲池大师。《随笔》问世之初,南宋孝宗皇帝“御览”后赞不绝口,清代大才子纪晓岚辑之入《四库全书》。
2)莲池大师效法《容斋随笔》而著《竹窗随笔》,其《竹窗三笔序》说,“古有《容斋随笔》,予效之竹窗之下,时有所感,笔焉,时有所见,笔焉。”“余如世谛中事,无关于法化、无补于修进者,则不暇及焉。”
3)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以自悟心性,儒家笔法,演绎佛法妙旨,竟然改变了蕅益大师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印光大师1934年撰写的《江苏吴县佛教会通告各寺院僧众巽言》,记述了蕅益大师由谤佛而成净宗祖师的转变因缘:“明末,蕅益大师,木渎钟氏子,天资聪敏,少随母吃素礼诵。七岁读书,以圣学自任,誓灭释老,开荤酒,作论数十篇辟佛。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序,及《竹窗随笔》,乃不谤佛。后遂极力研究,二十四岁出家,彻悟自心,深入经藏。一生著述数十种,均为古今不多见者。”
4)我最早读到的《容斋随笔》,是1995年在北京书市上买到的白话选辑本,深为作者的叙述智慧所打动。于是心里一直求着想买到文言原版书。1997年2月,我在家乡湖北浠水县参观完“闻一多纪念馆”,意外在一家新华书店看到了文言原版的《容斋随笔》,赶紧买到手。从此,“爱不释手,长期珍藏,不时翻阅”。
5)作者洪迈(公元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宋代人,出生于宋朝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一个官宦家庭,其父洪皓官至礼部尚书。洪迈是洪家最小的儿子,23岁考中博学鸿词科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洪迈勤于治学,著述甚丰,博学多闻,对经、史、医、卜、星、算,无不深究,凡有所得,随笔记之,不拘一格,议论风发,见解独到,探幽发微,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欣赏价值。
6)读洪迈的《容斋随笔》,我发现洪迈由早年不认同佛法到晚年感兴趣佛法的转变。
7)洪迈在早期《容斋随笔》卷七中,有短篇随笔《虞世南》,说唐太宗因清晰梦见虞世南,下圣旨在虞世南家为设五百僧斋,并为虞世南造了一尊天神像,表达唐太宗自己的思旧之情。洪迈不以为然,评论说:“夫太宗之梦世南,盖君臣相与之诚所致。宜恤其子孙,厚其恩典可也。斋僧,造像,岂所应作?形之制书,著在国史,惜哉,太宗而有此也!”
8)洪迈早期不信神灵存在,但洪迈晚年,对佛法很有兴趣,他的《容斋随笔》透露了这个信息。洪迈写了《容斋随笔》之后,又写了《容斋续笔》、《容斋三笔》、《容斋四笔》、《容斋五笔》。现在通行的《容斋随笔》即是这一到五笔的合集。在《容斋四笔》里,洪迈曾连续写了《金刚经四句偈》、《四莲花之名》、《黑法白法》、《多心经偈》、《天宫宝树》等五篇随笔。《金刚经四句偈》随笔显示,洪迈非常喜欢《金刚经》,研究过五种《金刚经》译本,还研究了《大般若经》。
9)而在只有三句话的随笔《天宫宝树》中,洪迈写道:“‘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华华相顺,实实相当。’此《无量寿经》所言,天宫宝树,非尘世所有也。”单看语气,洪迈虽把“极乐世界”写成“天宫”,但他向往极乐世界溢于言表。(200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