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必须从孝道做起


《孝经•开宗明义章》中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中生发而来。《论语》有一句类似的论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四书蕅益解》、《论语点睛补注》对这一句话这样注解:“为仁,正是为人。不仁,便不可为人矣。作乱之本,由于好犯上。犯上之本,由于不孝弟。”“为仁”的“为”是动词,是“求”的意思。君子求仁、君子行仁,学仁求仁目的都是要学习做人。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之心,就不能称之为人。

“仁”字拆开是单立人加二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从人从二”,是一个会意字,“言己与人相亲爱也。”意思是,仁是自己要与他人相亲相爱。仁是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能够把“他人”和“我”视为一体,没有“我”和“他人”的区别。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在儒家被称为圣人、贤人。

作乱之本,由于好犯上。犯上之本,由于不孝弟。不孝弟,由于甘心为禽兽。”孝悌是教育的根本,人与禽兽的不同在于人会接受教育,如果不接受教育就堕落得与禽兽没有差别。《孟子》中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不能够践行孝悌,那么人就与禽兽没有差别。“若不肯做衣冠禽兽必孝弟以为人。”如果不想做禽兽,要学习做人,而学做人要从学孝悌开始。

为人,即仁义礼智自皆具足,故孝弟,是仁义礼智之本。”仁义礼智就是人道,如果做不到仁义礼智,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

儒家把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左传》中说:“人弃常则妖兴。人不讲五常大道,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五伦关系会出现紊乱,社会上就会兴起各种道德败坏的现象。

盖孝弟是良知良能,良知良能是万事万物之本源也。”孝悌是人自性本有的性德,称为良知良能,王阳明先生讲的“致良知”就是这个意思。“良知”,用俗话来说就是良心。例如人做坏事会感到良心不安,受到良心的谴责,说明这个人还有救。如果这个人做了坏事,还心安理得、麻木不仁,那么这个人就堕落得离禽兽不远了。

良知良能是万事万物之本源也。”人有良知、有良心、有仁心,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如果一个人不孝父母,但知道惭愧忏悔,说明这个人还有良知,还有救;如果一个人不孝父母却不知惭愧,甚至理所当然,说明良知丧失殆尽,难以挽救。所以说孝悌是良知良能,而良知良能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论性则仁为孝弟之本,论修则孝弟为为仁之本。天下大乱之原,自不孝不弟始。孝弟则仁慈兴而乱机息矣。”这句话是从性、修两个方面来讲。从性德上讲,仁爱之心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在一个人和父母兄弟的关系上表现为孝悌;在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上,表现为仁和忠;在与朋友的关系上表现为信;在与夫妇的关系上表现为夫义妇德。

而从修德上来说,“论修则孝弟为为仁之本。”要培养一个人的仁爱之心,必须从培养人的孝悌之心开始,孝悌之心是仁爱之心的原点。

天下大乱之原,自不孝不弟始,孝弟则仁慈兴而乱机息矣。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人不孝父母、不友悌兄弟姐妹。讲孝悌可以使仁慈博爱的风气兴起,把动乱止息于萌芽状态。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实现社会和谐、人心安定,一定要提倡孝道,要提倡仁义礼智信。

那么,孝悌仁义礼智信从哪里做起?要从自己做起。很多人觉得,别人不讲信用,别人不讲仁爱,自己这样做会吃亏。但别人不讲信用、别人贪得无厌,是别人甘心堕落,如果向他们学习,自己也会随之堕落。他们甘心堕落于禽兽,但是自己要学做人。要做人,必须符合仁义礼智信,这才具备做人的资格。

一定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希望人生有好结果,如果希望自己有好结果,就要从自己做起,别人做不做与自己无关。自己身体力行,并得到好的结果,会让人对仁义礼智信升起信心,别人自然会向你学习,别人看到你学传统文化,践行仁义礼智信,结果生活美满、事事顺利、身心安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自然会想要效仿,你就会为社会大众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然则兴孝弟之道奈何?曰: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不孝不弟之人而居上位,天下大乱所由生也;孝弟之人而居上位,天下大治所由生也。”在位的领导者如果能够力行孝道,进而弘扬孝悌之道,用孝道来教化百姓,整个社会就可以兴起和谐之风。所以,道德教育必须从孝道来做起。

《说文解字》上把“教”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字,左边是“孝”, “孝”字的字形是上面一个叉,下面一个一模一样的叉,再下面是一个孩子的子。上面这个叉是父母、老师、领导所画的,下面一模一样的叉是孩子、学生、下属所画的,可见身教重于言教。

很多人奇怪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怎么说都不听,那是因为做父母的没有把正确的给孩子做出来,把孝道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如果你自己对父母说话都待搭不理,没有耐心,甚至还厉声厉气,那你会发现孩子对你的态度也会是一模一样。所以教育从孝道开始,身教重于言教。

“教”字右边是一只手拿着一根柳条(教鞭类的),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理需要顿悟,事需要渐修。理可以顿悟,一讲就通;但是事,需要在生活中,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去磨炼。虽然你告诉孩子要孝,但是他不孝的习惯已经养成,就需要我们拿着教鞭、柳条在身边耳提面命,不断地去提醒。身教加耐心做到,这个孩子、学生、下属就能够教好,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是上行而下效。


《孝经》讲完《开宗明义章》,第二章讲天子的孝道,然后依次是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孝道。由此可知,教育者和领导者要先受教育,才符合道德教育的规律。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