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遮障越小,智慧越广大
分清意根与意识各自的功能作用,各自的影响力,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关键是何种人能做得到,做到什么程度,什么人做不到,这就在于每个人的智慧程度了。而智慧的程度也受制于烦恼的轻重程度和习气的轻重程度,也在于禅定的深浅程度。智慧、禅定和心的清净程度,这三者息息相关,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意识的体性、功能作用,也许相对于意根的体性和第八识的体性比较容易掌握一些,但是极大多数人仍然无法把捉,仍然处于懵懵懂懂状态。为什么会如此呢?主要是这些法还是比较深细的,如果对佛理了解的不深透,知见不足,内心浮躁,缺少禅定,那就无法细心思惟观行意识本身的运作,没有现量观察智慧,因此比较粗浅的意识体性也观察不清楚。
这其中也有烦恼遮障的原因,说到烦恼,一般人都认同贪和嗔,不知道愚痴无明也是烦恼的一部分,而且是最主要的部分,是烦恼的根本。愚痴就是心地不明,没有智慧,没有正知见,其根本原因也是福德不足所致。如果没有烦恼的遮障,智慧就很广大了,意识就能转识成智,能明了更多佛法之理,能现量观察很多法的运行,其智慧无法具体言说,又深又广又细,凡人无法想象。
意根的功能体性,一般人如果没有过来人引导都不能现量观察,因为意根的运行行相太隐秘,太深细,初地以上菩萨能现量观察到一小部分,地前菩萨依善知识教导也许能比较充分的理解,也许能体会到一点点。未开悟者依善知识教导也能证得意根,了解到意根的极少部分功能作用,也能有一些体会,但是可能还谈不到现量观察。
地前菩萨很难现量观察到所有法在运作过程中,意根与意识是如何协调一致互相紧密合作的;很难分清各种法在运作中,哪些是意识的功能作用,哪些是意根的功能作用;很难分清对于法的了别作用到底是意根的还是意识的,对于法的思量抉择作用到底是意根的还是意识的,很难分清各个心所的作用到底是意根的还是意识的,更不能分清意根的心所法都有哪些,分不清每个众生的心所法都有什么样的差别,不同阶段的修行人的心所法都有什么差别。如果地前菩萨烦恼轻微,遮障小,智慧较为深广,可以依靠善知识的教导,分清意根和意识的一部分体性,烦恼重和无明重的人,就分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