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量比量和非量
现量就是对于法能够现前观察思惟,见的是法的真实相貌,确认的是法的当前状态,不会扭曲真实相。如果不能如实见到法的现前状态,不能如实的观察法的真实相貌,就会采取其它方法,如采取与参照物相比较对比的方法,这是比量,也许能够比较出一个正确的结果,也许不能比较出一个正确结果。比量如果要正确,有个前提条件,就是用来作参照物的法要准确无误,那么比较出来的结果准确率就能高一些,因为有现成的参照物,就不需要过细的思惟,所需要的智慧不多,所需要的定力不深,也可以没有禅定,就能比较出一个结果,准确与否不一定。
如果现量智慧不足,还可以采取另一个方法,那就是想象、幻想和臆测,可以沿着一定的思路和轨道,也可以完全想入非非,没有章法和逻辑,这是非量。非量是在没有什么证据情况下的思惟,凭空想象成分比较多,没有能力收集和掌握证据才不得不如此,可见非量所需智慧更浅,也不需要什么禅定。由此可见,现量需要相当的定力和智慧,其智慧是非常可贵的,是可值得信赖的,实证佛法就靠现量智慧。
在非量当中,由于没有证据,全靠意识的想象,就像天空中的风筝,也许有线牵,也许无线牵,在这当中,意根使不上力,意根的智慧无法像意识一样漫天飞舞,无法想象臆测,意识想什么就是什么,意根无法确认,因此不能实证,但不排除巧合和撞大运。这样意根的智慧不会增长,只增长意识的智慧。再遇到不相类似的问题,不能举一反三,意识只好再重新非量一番,说明其智慧增长很有限。
在比量当中,拿两个事理相比较,主要靠意识的推导排比作用,意根的智慧使不上多大的力,意根也只能旁边看着,其结果意根无法真正确认,但不排除比量正确的结果,但也解决不了意根的心疑,意根的智慧不会增长,只增长意识的智慧。
比如一颗参天大树,想要得到其高度值,有三个渠道,一个是现量观察,一个是比量,一个是非量。采取非量的方法就是没有什么根据的思惟想象猜测,对于树的高度没有什么经验,不知道如何比较,更不知道如实观察,其结果可想而知,恐怕连自己都不能确认,何况他人。采取比量的方法,就是与旁边的电线杆子比较,与高楼比较,与山体比较,然后得出一个大约值。其结果就是心里半肯定半不肯定的,表面上可能要自信一些,但如果有人非要较真,或者有更确切的证据来否定,心里就没底气了。当然如果有人也同意这个结果,心里会增加一些底气。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渠道和方法,就是现量观察,但是这非常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证据资料,需要丰富的经验,观察力要敏锐要准确,心思要细密,数据要准确。而有丰富的经验,有大量准确无误的数据资料,这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探索,其辛苦常人难比,其观察时的定力常人难比,对人最后的智慧也同样常人难比。
在探索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意根一直都在观看,慢慢受着熏染,当意识一旦得出一个结论出来,非常有信服力,意根再经过自己的思量,就会确认下来,因为有理有据。意根由于智慧浅没有分析能力,就相信证据充分的,相信现量境界。其实这个结果也是意根自己得出的,一切数据都摆在那里,非常现实,意根自己就会起思量,就有结论出来,只有自己得出的结论才能确信不疑,当然自己是最信受的,不管别人如何说,自己都能果敢承担,没有商量的余地,也不容易撕毁自己的结论。
由于现量观察是这样的辛苦和不易,追求短期效应怕吃苦的人不愿意长期辛苦探索,修行时间短的人定慧都不足,都无法累积足够的经验,因此无法相应于现量观察。因此喜欢比量和非量,喜欢臆测和比对的人很多,因为这些方法都比较省力,所需时间不用多久,也不用多少定力和慧力,就能有最后的结果出来,这多么轻松,这些人只要结果,中间的过程不需要。
而恰恰中间的过程非常重要,这是提炼证据的过程,是熏陶意根的过程,是降伏各种烦恼心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没有质变,自心烦恼永远不能降伏不能改变。所以有一些人到处打探结果,企图不经过辛苦参究的过程而轻而易举的得到果实,这个果实就不是自己的,无法享用,自己仍然是穷人一个,再妄称法王,只能遭到诛杀,后果可怕。
说到这里,有的人会问,你说了半天还是没有说清楚如何是现量观察,可是我告诉你,别人所说的现量观察,自己知道了,就是比量,已经不是现量了。真正的现量就需要自己亲自去观察,去认证,所以打探出来的结果,猜测出来的结果,非常不可靠,即使是从现量观察的人那里打探出来的结果,也不属于自己的,如果是从比量得出结果的人那里打探结果,那就更不属于自己的,更不可靠。再辗转传播结果和打探结果,其结果就很可怕了。在此郑重警告一些不愿意下苦功的人,只有亲自参究,才能亲自得果,自在用果,否则就是苦果,这个苦果是完全要自己亲自受用单独受用的,果报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