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第十八卷


原文:云何无攀无住。所谓诸爱永尽离欲。寂灭涅槃。及灭尽定。所以者何。所言攀者。诸烦恼缠。所言住者。烦恼随眠。于彼处所二种俱无。是故说言无攀无住。此谓涅槃无攀无住。又想名攀,受名为住,若于是处二种俱无。即说彼处无攀无住。如是显示灭想受定无攀无住。今此义中意取灭定。

释:什么叫作不攀缘也不住着?那就是意根的一切贪爱永远断尽,离开对三界世间的任何欲望,心得寂灭,进入涅槃境界,或者是证得灭尽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攀缘就是意根被诸烦恼所缠缚的意思,不被烦恼所缠缚的人,心就不攀缘诸法。住着的意思就是心里有烦恼随眠,所以心才住法;如果断尽了烦恼和烦恼随眠,就说是不攀缘也不住着了。这就是涅槃不攀缘不住着的意思,像这样显示灭受想定里的不攀缘不住着的境界相,就说明了此人取证了灭尽定。

六识灭尽,意根再灭除受和想两个心所的状态,就是灭尽定。受是住法之义,接受法境,即名为住;想是攀缘之义,了知、执取,即为想。攀,烦恼缠缚之义,意根断除烦恼,即不攀;断除烦恼,叫作诸爱永尽;诸爱永尽,即是离欲。意根离欲,即诸爱永尽,不再攀缘;意根离欲,无攀缘无住着,即入无余涅槃。众生不证无余涅槃,说明意根有攀缘,有爱有欲有住,受法想法,烦恼缠缚,心不寂净。像这样显示出灭受想定里意根没有攀缘也没有住着的状态,就是灭尽定。

意根不攀缘色尘不住色尘,眼识意识不出生;意根不攀缘声尘不住声尘,耳识意识不出生;意根不攀缘香尘不住香尘,鼻识意识不出生;意根不攀缘味尘不住味尘,舌识意识不出生;意根不攀缘触尘不住触尘,身识意识不出生;意根不攀缘法尘,独头意识不出生,意根对六尘没有受没有想,灭去受觉和了知性,对六尘不欲了知,就处于灭尽定中。

这里的思惟逻辑很严谨,无懈可击。弥勒菩萨明确表明:众生意根有欲有爱,即有攀缘有住着,就不能证得灭尽定,也不能进入涅槃境界得解脱;如果众生的意根离欲离爱,即能取证灭尽定,也能取证涅槃,即名得解脱。

离欲,离开对三界世间法的所有贪爱,就能离开三界;离嗔,断除嗔恚的现行烦恼,不仅要断除意识的嗔,更应该断除意根的嗔。弥勒菩萨说贪嗔痴是众生坚固的烦恼,坚固的意思就是难于断除拔出,烦恼非常深,这就不仅仅指意识的贪嗔痴了,而主要是指意根的贪嗔痴,意识的贪嗔痴容易降伏和断除,意识聪明智慧,学佛就能转,意根不聪明,不容易懂法理解法,不能思惟,所以难以转变,贪嗔痴烦恼根深蒂固,难以拔出。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最新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最新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最新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