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卷一
原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越生老病死怖。诸比丘。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释:世尊对比丘们说,对于色阴不了解,不清楚,不能断除色阴为我的知见,对于色阴不能离开贪欲,还贪着色阴,就不能越过生老病死的恐怖。
相反,如果能够如实的了解色阴,能够清楚色阴的真实相,能够断除色阴身见,能够对色阴离欲,就能够越过生老病死的恐怖,以后再也不害怕生老病死苦了,就会灭尽生老病死苦,得到涅槃乐。
其中,知,是对色阴的粗略的了知了解,了知其无常空苦无我,生灭变异,不久住。明,是清楚,比较细微的了解色阴的无常性空性苦性,生灭变异性,无我性。断,是断除色阴是我的知见。离欲,是初禅以后三果断除了对色阴的贪欲爱欲,离开了欲贪。离欲以后心就解脱于色阴,不被色阴所系缚,有能力灭尽色阴而出离三界得解脱。
世尊继续对比丘们说,如果对于受阴、想阴、行阴和识阴,不能够很好的认识,不了解,不清楚不证得其无常苦空无我的真实相,就不能离开对受阴想阴行阴识阴的贪欲,贪欲不断,就不能越过生老病死的恐怖以后还会继续有生老病死苦,因为不断受想行识的贪欲缘故,因贪而有苦。
相反,如果能如实的了知受阴想阴行阴识阴,清楚的认识受想行识阴的真实相,证得受想行识阴无常空苦无我,就会断除受想行识阴为我的我见,继而就能离开对受想行识阴的欲贪,这样就能越过生老病死的恐怖,以后再也不会有生老病死苦了。因为断除贪欲,就能脱离受想行识阴的系缚,就会出离三界,解脱生死,得涅槃乐。
修习此法,首先要能够粗略的知色阴,再细微的知色阴了解色阴。这就需要禅定和观行了,只有在禅定中观行,高着一只眼,就能看清楚色阴,认明色阴,证得色阴的真实相,无常空苦无我。高着一只眼,就用到意根的思量了,意识也要站在一定的高处,脱离色身而观察,心不与色身粘在一起,就能客观公正的看待色身,观察色身,就能认识到色身的实质问题,与从前的认知大不相同。这样断我见证果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高着一只眼,也就是把心提出来,单调出来,不与五受阴混合一起,也叫作反观。反观容易生起智慧,容易认清客观事实,容易发现新大陆。高着一只眼,猛着一只眼,就是禅定,能隔离旧有的认知,能出生智慧。朝朝暮暮,朝斯暮斯,日久功深,颠覆从前错误的认知,获得解脱的智慧。
认识问题并不难,改变观念是最难的。无始劫以来的观念,就是认色受想行识是我我所,根深蒂固,习以为常,即使明白五阴的无常性,也不能改变意根的旧有观念。必须禅定中长期的观行反观思量,力求究明这件事,力求颠覆原来的思想观念。找到一个突破口,断除整个五受阴的我见,就大有希望了。堡垒要一点点攻破,开始不可贪求过大,以免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