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所讲的“法言、德行”不能够违背?


《孝经•卿大夫章第四》讲述的是卿大夫的孝道。“卿大夫”,根据邢昺《疏》“次诸侯之贵者即卿大夫焉”。《说文》云,“卿,章也”。《白虎通》云,“卿之为言章也,章善明理也;大夫之为言大扶,扶进人者也。故《传》云,‘进贤达能谓之大夫’”。“章”同彰显的“彰”,说明卿大夫要彰显善德,明白道理,还要进谏、选拔贤能之人。卿大夫应该勤奋不懈事奉天子。他的服饰、言论、行为等方面都要符合先王所制定的礼制,为百姓做出表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出自《群书治要》卷九《孝经》。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法服”,根据古代的礼法规定,不同的等级穿着不同的服饰。《尚书•益稷篇》中记载了礼服的上衣下裳。礼服的上面称为衣,下面称为裳。上面绣着日、月、星辰、黼黻等十二种文采,也称十二章。黼黻就是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的花纹。这个黻在十二章的最后,所以就用“黻”字来代表礼服。

唐玄宗《注疏》曰,“服者,身之表也。先王制五服,各有等差。言卿大夫遵守礼法,不敢僭上逼下”。古圣先王制定的礼服一共有“五服”,也就是五个等级的服饰。天子要穿天子的服饰,诸侯要穿诸侯的服饰,卿(大臣),要穿卿的服饰,大夫穿大夫的服饰,士有士的服饰。这五等人的服饰不能随便调换。

古代的几品官穿什么样的服饰是有标准的,以便于相互行礼。别人一看你穿的服饰就知道你是什么位置的,他就知道应该怎么样给你行礼。不像现在一些官员的服饰,没有尊卑等级的秩序,其实这就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当然这种等级的服饰在法官、军队那里还有一定体现,人们一看军装的样式就知道是什么级别的,也便于向你行礼。为人臣的卿大夫,最重要的是要遵守礼法。所以要严格地遵照先王所制定的礼服标准来穿戴,这是守礼。

古代的礼服都有教育的意义。例如:在天子的礼服上,可以有日、月、星辰。意思是天子要像日月一样明照天下,起到的是教育和提醒的作用。像中山服,它有四个口袋,也是有教育意义的,代表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看到这四个口袋,就提醒自己要具备礼义廉耻这四种美德。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法言”是指如理如法之言。根据郑玄的注解,“不合诗书,不敢道”。因为《诗经》、《尚书》等经典所记载的都是大道,所以古人特别重视经典的学习。凡是经典都具有文以载道的性质,而现在很多大领导根本不读经典,没有“道”作指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了,自己不知道,还沾沾自喜,这就是以盲引盲。

“德行”,根据郑玄的注解,“不合礼乐,则不敢行”。因为古人的言行都由“礼乐”做标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礼乐”,不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所以不符合道德仁义的话不敢说;不符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行为不敢行。如果卿大夫能够严格的守法,遵守礼制,言语行为就不会有任何的过失。

为什么古人所讲的“法言、德行”不能够违背?为什么要对古圣先贤深具信心?很多人说我们这样学习,学习传统文化是不是不讲创新?古人所讲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吗?就一定比现在好吗?古人有两个特点,现代人是比不上的。首先就是心地清净,心如止水。当水起波纹的时候,或者起大风大浪的时候,又有泥沙俱下,那么他对外界的所有的人,事、物境界就映照不清楚,不能够如实地反映外界,反而还会产生歪曲。而现代人和古人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心浮气躁。

例如读书人、知识分子都忙着去评奖,忙着到处讲课挣钱,忙着去申请项目,结果写出来的东西都是东拼西凑,无法和古人相提并论。古人的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而且能够传承千古。至今读起来还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没有一句废话。而现在的读书人,即使是博士毕业,洋洋洒洒写了几十万字的博士论文,但是真知灼见并没有几句。所以人心若不安定,他本自具足的智慧就不可能开显。古代的经典,特别是称为“经”的典籍,都是明心见性的圣贤人所写所作。

《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只有开悟之人,才能够写出“明明德”这样的词语。“明明德”这句话肯定了人的自性,而修身的目的就在于焕发并保持纯洁的自性。《庄子》中讲:“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些词语都是有觉悟的人,得道之人说出来的话,否则不可能讲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即使是古代的文字也都是智慧的符号,从这些文字上能够体会出,创造这些文字的人都是明心见性之人,有大智慧的人。

中国人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传统就是提醒大家,我们不仅和父母是一体的,而且和祖先是一体的,和后代子孙也是一体的关系。儒家从竖的方面讲,对父母的孝;从横的方面讲,兄弟之间的友悌。把这个兄弟之间的友悌推而广之,扩展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正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所以我们把孝悌之心尽到,做圆满,就能够找到真我,回归自性。

从这一个“孝”字上,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一体的宇宙观,一体的世界观。这说明创造文字的古圣先贤都是明心见性之人,虽然悟的程度有高有低,但是他们的智慧是现代人很多不能比拟的。


现代人除心定不下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私自利。经常被外界的五欲六尘,贪嗔痴慢,名闻利养所蒙蔽。所以自己的心性虽然具足,但是不得发挥,不能显现。就像水,它除了有波涛之外,还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就是我们的贪、嗔、痴、慢、疑。例如说我们发怒,盛怒之下说的话一定是过激的、不客观的,这个时候就不是清净心的反映。当我们有嗔心、有欲望的时候,当人过分地沉迷于满足欲望的时候,就观察不到父母家人的需要,对事物也就认识不清楚。

之所以要对古圣先贤生起信心,就是因为他们的心,比我们清净。他们的心胸非常的宽广,自私自利的心比较少,甚至是大公无私,所以他们所讲的内容都是心性自然地流露。经典经历几千年的检验,仍然被证明是真理,是大浪淘沙后的结果。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