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五卷二十五圣圆通法门之香严童子
原文: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释:香严童子这时候就从座位上起立,顶礼佛足之后对佛说:我听见如来教我仔细观察一切诸有为相,我离开佛以后就开始一个人在寂静处观行思惟。有一天看见几个比丘们在烧沉水香,香气不知不觉的就飘过来进入我的鼻子当中。我就观察这个香气,心里思惟这个香气不是从香木中来,也不是从虚空中来,不是从烟中来,也不是从火中来,香气消失了以后也不附着在任何物上,没有任何去处,香气来的时候,也找不到一个来处。想着想着,我的心念都没有了,所有的意想都消失了,就证得了四果无学,漏尽成阿罗汉。如来印证我得了香严的称号。从此以后,世间的尘气在我的境界中就不存在了,微妙的香气微密圆妙,我从香严上证得了阿罗汉。佛问我圆通法门,就像我所证得的,以香严最为上首。
香严童子在观察香气的时候,定力非常深细,思惟很灵敏细致,观察入微,以至于发起了三昧。香严童子思惟,沉水香气是从什么地方过来的呢?如果是从香木上过来的,那么香木所在之处应该都有这样的香气,可是香木不点燃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香气;如果香气是从虚空来的,那么虚空常在,香气应该常存才对,可是却不是这样;如果香气是从烟中过来的,可是普通木材的烟中却没有这样的习气;如果香气是从火中来的,可是其它的火中却没有这样的香气。最后确定香气来无所来,去无所去,香气是空的,于是心就空了,所有的烦恼都脱落尽净,证得了阿罗汉果。
证得阿罗汉果最低要具足有初禅定,最高要有四禅八定,有这样深的禅定,心思是非常细密的,观行都是现量观行,没有情思意解,没有想象和揣测。意识的思惟作用非常少,意根的思量用得非常多,所以解靠意识,证一定是依靠意根。意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解,意根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所以是证;意识的解粗而略,无法细致入微,意根的证细致入微,深入表里,知其来龙去脉。所有的三昧智慧境界都是意根与意识同证,定慧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