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甚深禅定,心就能得大自在呢?


禅定也叫作制心一处,而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外道能制心一处,阿罗汉辟支佛也能制心一处,诸大菩萨能制心一处,诸佛更能制心一处,都能使心得自在,都能相应的随心所欲,都能成就相应的事业。但是由于禅定深浅程度不同,智慧不同,心量不同,心的自在程度就不同,成就的事业就有所不同。

一般人对禅定的理解是,定是一种束缚,是一种约束,束缚身体头脚四肢,约束心灵自在遐想。可是如果身体不受束缚,四处游荡,力量四处分散,就不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去变化和改变一切法;如果心灵不受约束,任意遐想八方分散,就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去指挥和创造一切法。这样身心就会永远受环境的约束,就不自在了,更何况大自在。

在修定的最初阶段,身体是受到了束缚,心灵也受到了约束,可是随着禅定的逐渐深入,身体上的四大发生变化,气血通畅,就会感觉很舒服,不再受地水火风四大的约束,而越来越轻安和自在;同时心灵也不再受色身和境界的束缚,而越来越恬淡和快乐,也越来越自在,越来越有力量。得自在和解脱的心是哪个呢?最开始是六识心,五识不受身体内外五尘境的束缚而感觉苦痛,意识不受法尘的约束而感觉烦恼。逐渐意根不受色身内外境的束缚,也不随意攀缘尘境,渐渐集中于一处,力量集中,心力增强。那么这时候意根想要什么境界,什么境界就会现前,如来藏随祂护持祂,意根就会利用六识和如来藏改变一切法,变化一切世间。但是禅定越深,六识的功能作用越小,最后可以不用六识,意根带着如来藏随意天上地下,十世古今任意遨游,不受任何约束,得到了大自在,这就是解脱。所以解脱一丝一毫都离不开禅定,也离不开大智慧。最初也是离不开戒律。虽然说戒律一开始能约束身心,让身心不像从前一样的自在随心所欲,但那样的自在随心所欲就是不自在,能造作恶业,感召苦报。一旦身心习惯于戒律,不再造作恶业,身心就不会感到戒律的约束,而随时随地感到自在,不会感觉到戒律的存在和约束。

就像最初制定的交通规则是左侧通行,众生任性惯了,左右中间随意走,不愿意靠左侧通行,这时候是感觉交通规则的约束不自在的。等到习惯于交通规则以后,自然而然的就左侧通行,丝毫感觉不到约束,这时候才是真正的自在,并且能保障通行安全。从前不守交通规则的所谓自在其实是不自在的,不能保障人身安全。对于一切法则,不习惯的时候就觉得是一种约束,习惯了就会感到自在了,没有约束感。修行是让众生具有好的习惯善的习惯,以改变过去坏习惯和恶习惯。好习惯善习惯是一种解脱,坏习惯恶习惯是束缚和不解脱,能遭受苦果。

有些人不愿意受五戒,更不愿意受菩萨戒,害怕戒律的束缚。可是佛陀说戒律能带给众生解脱,叫作别解脱戒,守一条戒,于此戒就自在,少造一种恶业,身心就得到一种解脱。习惯于守戒,就不会感觉到有戒律的存在和制约,也没有守戒的思想观念,这就于戒自在了,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诸佛菩萨久远长劫的守戒,早已经不受戒律的约束了,所以诸佛菩萨们都不守戒,也不犯戒。佛是无戒者,所以是最大的自在解脱者。凡夫必须经过受戒和守戒的修行阶段,一旦习惯于戒律,也就不再受戒律的束缚而如诸佛菩萨一样自在解脱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最新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最新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最新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