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互生的三昧境界
这种境界是由粗浅的禅定引生智慧,由智慧引生深定,由深定引生深智,进入三昧,从而开启大智慧境界。
上座以后盘腿,深呼吸数次,气沉丹田,心沉静下来以后,头脑放空,观空空的头脑里空空如也。心进一步沉静下来之后,生起疑情,这个疑情就是自己现在需要解决的疑问,如:色蕴为什么是空的,胜义根为什么是空的,六尘为什么是虚妄的,六识为什么是虚幻的等等。每次只能带出一个简单的疑问,定慧不足时不可贪多贪深,否则定力退失,智慧也无。
就这样带着疑情,先不急于参究,意识不要动,不要思惟,只盯着疑问就可。这样盯着盯着,定力越来越深,越来越深,到一定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心动,想明了这个问题,这是意根的蓄势而动。如果有明显的动就是意识的动,一定要制止,不要意识的浅思惟,于事无益。意根心动,非常隐秘,难于观察,深而又深,但是能解决实际问题,开启甚深智慧。
意根动念没有语言,没有文字,没有声音,静悄悄神秘秘。慢慢的好像有一点明火想要出现,隐隐而发,大脑屏幕将要出现光明,问题的答案将要呼之欲出,然后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出现一点,再出现一点,以至于越来越多的答案呼之欲出,但还不够明确,还是朦朦胧胧,但是已经有了光明,有了信心。
再继续深定细细的隐秘的参究,思路越来越清晰,心里越来越亮堂,越来越清明,越来越明了,大脑清晰透明,内心喜悦,进入三昧之中。直到最后答案出尽,心里明确,没有疑问了,从三昧中出定,交给意识思惟整理整个过程,把内容理顺,严谨逻辑,意根再确认,此事结束,定慧圆融无碍。
以此三昧力,究尽一切疑难和问难,破除一切无明,成佛有期,何况成菩萨,成阿罗汉。只怕众生福不具,福越不足,越难生福,越难生定,越难生慧,这是恶性循环,如何突破,个人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