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都包括谁?我们属于“众生”吗?


“众生”一词,常常在佛法的教理教义中出现,用来形容有情生命。一般初学佛之人,对众生的定义不明,比如会说,植物也有生命,也属于众生。
那么“众生”都包括哪些生命呢?我们属不属于众生呢?其实生命有它的层次,植物是无情众生,动物是有情众生。
佛经里关于“众生”的定义  
《楞严经》云:“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涅槃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为众生。”
《妙法莲华经》云:“若言处处受生,故名众生者。此据业力五道流转也。”
《长阿含经》云:“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午,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
《杂阿含经》卷六云:“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
《摩诃止观》卷五云:“揽五阴通称众生。众生不同,揽三途阴罪苦众生,揽人天阴受乐众生,揽无漏阴真圣众生,揽慈悲阴大士众生,揽常住阴尊极众生。”
根据佛教经典,一般而言,“众生”是指具无明烦恼、流转生死之迷界凡夫;然若就广义而言,则亦含摄悟界之佛、菩萨等圣者。“众生”又称有情、含识、群萌等。
“众生平等”是佛教中的一个基本思想,表达了众生在自性上平等无差别的内涵。佛陀在世时,向大众揭示了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觉悟,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这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开了众生平等的生命要义。

修行,需要依靠众生   
虽然在法界实相上,诸法平等无二,没有众生与佛之分,没有轮回与涅槃之别,但对于凡夫来说,现阶段的修行目标,就是脱离生死轮回,证悟成佛。要达成这个目标,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想成就佛果,最大的助力来自众生。
我们之所以一直在轮回转生,是因为和众生的业债还未清净。在轮回的无数转生中,我们对众生做过的任何罪业,都会成熟为恶的果报,让我们在不同的时空里,受着各种痛苦。既然造业的对境是众生,那想要清净罪业,也要依靠众生。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众生对我们有极大的恩德。所有的修持,都是有众生作为对象,才可能发生。例如,没有众生,我们如何修持布施,以此对治自己的贪执和吝啬?没有众生,我们如何修持安忍?没有众生,我们也无法放生,就不能以此忏悔罪业,累积解脱的资粮。没有众生,如何修持四无量心?如何发菩提心?而无法生起菩提心,就无法圆满六度,更不可能证得空性智慧而成佛。
由此看来,我们依靠众生,累积了无边的善根资粮,并在未来不断利益着自己,最后成就佛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众生对我们的恩德实在太大了。
相比之下,我们的善行对众生的帮助,却非常微小。例如,布施财物时,众生只是当下得到一些钱财;对众生安忍,只是让他们少受一点暂时性的伤害;放生,也只是解救了一次的生命危机。
大乘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所以,如果以自私自利之心来闻思修行,所修的就不是大乘佛法,更无法成佛。唯有依赖广大众生的力量,才有可能成就。
从现在开始,要尽量不求自己的利益,而是想到让一切众生远离苦因及苦果,获证圆满佛果。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佛答

佛答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答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答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答。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