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 | 把我的安乐与你的病苦交换
高大法座我不要,
侍者随从我不要,
金钱名利我不要,
权势地位我不要。
我愿利他而出生,
我愿传法而住世,
我愿众生得解脱。
— —慈诚罗珠堪布
慈悲没有敌人
智慧没有烦恼
01
该怎样修自他相换呢?
所以,我们修自他相换时,就要在心里诚心实意地反复思维:祝愿对我恩深似海的父母众生身心上的一切痛苦及痛苦之因,都能够在这一座当中,立刻成熟在我的身心上。
这样思维时,也要加上四个具备:
一是具备想望:非常希求所有众生的痛苦及痛苦之因,在这一座当中,就于此时此地,快速地成熟于我身心上。
二是具备发愿:祝愿一切有情的所有痛苦及痛苦之因都能够立即成熟于我身心上。
三是具备发誓:这时该怎样发誓呢?若是发誓让所有众生的痛苦及痛苦之因立即成熟于我身心上,则此誓言必然是无法实现的;但我们可以这样发誓—当众生受苦的时候,我愿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事情,帮助其他人解决一些问题、承担一些痛苦,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办到的。譬如,一个人生了病,却无人照顾,那我们就应该去照顾他。又如,某人十分贫穷,那么即便是在自己的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与他分享自己的财产。因为这些财产原来是属于我的,而布施之后,它们就不属于我了,虽说我所能承受的只不过是如此,但这也算是领受了他人的痛苦。总而言之,我们要点点滴滴地去做,甚至连这么一点点的小事也不能忽略。藏地有一句俗话:“小善(功德)不屑做,大善(功德)不会做,最后无一善。”实际的情形也是这样。所以,千万不能因为善小而不为,而应尽己所能、实实在在地替别人承担责任和痛苦。此时就是要这样发誓。
四是具备祈请:祈请诸佛菩萨加持我,能够真正实现以上誓言。
01
自他相换中十分重要的修法——三个相换
一、执著的相换
由于有了这样的观想,我执的范围就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从前是自己一个人,现在是所有众生。若能反复锻炼“执著的相换”,最后就的确可以待他如己般地对待一切众生。
可是,很多人在刚开始时,不要说对这个想法有什么体会,甚至连理解它也相当困难。我们的心里难免会生起这样的疑问:天、非天和人怎么可能是我的上半身呢?旁生、饿鬼和地狱有情又怎么可能是我的下半身呢?
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观想,并不意味着三善趣众生真的是自己的上半身,三恶趣众生真的是自己的下半身。然而从究竟的意义上讲,自己的身体其实也不是“我”。
虽然人们总认为身体是“我”,可是,对轮回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我们现在的身体不是从前世带来的,而是由另外的因缘所产生的,因此,我现在的精神,肯定也曾经(如前世)是属于六道中另外一个 “有情”的,而不是属于“我”的(这里所说的“有情”和“我”,都是指有情和我的身体),由此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身体并不是我。而且由中观的推理,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既然在这个身体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我,而我们却可以把它执著为我的话,那么为什么不能把六道众生的身体执著为我呢?这是同样的道理,只是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习惯而已。所以,我们要从现在起,开始逐渐地去习惯这种“执著”,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
众生头痛,故菩萨心痛
当然,在证悟空性以后,就不会有这种担心了;而在证悟空性之前,有一些压力和痛苦,是在所难免的。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我们来讲,目前的这些痛苦同样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样的痛苦,是我们修行的动力和勇气,它可以使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不过,当修行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再需要这种动力了。因为在证悟空性以后,内心就有了非常大的、自由自在的空间,那时即便没有这样的动力,也会精进地修行。但在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之前,对于大乘修行人而言,痛苦就是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
二、疼爱的相换
三、苦乐的相换
何为苦乐的相换?以前,即或是在一件小小的事情上,我们也是尽量把好的留给自己,不好的才送给别人,一切都为自己着想,这是所有凡夫人的基本原则;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反过来—把世出世间的一切快乐、善根、光明等利乐都送给众生,把一切痛苦、烦恼、黑暗等衰损都留给自己。
以上修法非常重要,我们不但在打坐时需要这样思维,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吃饭、睡觉的时候,还是走路、工作的时候,都不能离开这三个相换的精神内涵,而且要根据我们的能力去做。即便我们不可能在第一天就做得很好,但这也不成问题,可以一步一步来。
因为这三个相换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有人想修大乘佛法,并想成为一个标准的大乘修行人的话,就必须做到这三个相换。如果不能实践这三个相换,仍旧像以前那样,一切都是为自己打算,就永远都没有资格做大乘修行人。
• 您的每一次转发•
• 您的每一次转发•
• 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