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十法经简要
佛说喜乐佛法的菩萨,应该恭敬供养善知识,为闻法故,为得法故,为求法故,忍于世间种种苦恼和不如意事,为成就佛道故,发大誓愿,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直至佛地不休不息,这是菩萨们的行持。
佛说菩萨要怎样行法顺法,菩萨观察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五受阴,是无常的、苦的、空的、非我的,虽然如是观,如是想,然不能像罗汉们那样厌离五受阴。罗汉们修行只想能够灭苦,得解脱,出离三界,不想成就佛道,慈悲心薄,不管众生的生死苦,不想在这个世间利乐众生。菩萨不这样,菩萨们的心量广大,慈悲心大,悲愍众生,发愿要在无量劫的修行过程中,广度无量众,然后成就佛果。
这样的话,菩萨就不能舍弃五受阴不要而灭度自己,而是要生生世世保有五受阴,用这五阴自利利他。佛说菩萨不但要用五受阴,而且要善于利用五阴,要善用善持善修。罗汉们害怕五阴,认为拥有五阴能给自己带来苦受;菩萨们了知五阴的实质本如来藏,不再害怕五阴世间,因为五阴是虚幻的,是如来藏所变幻出来的,只要自己不对五阴生起颠倒想,不执著五受阴,就不会有苦受。
佛又讲解菩萨如何观察五受阴苦空无常无我,而又不厌离五受阴。佛用比喻来说明菩萨应该有智慧,不应该厌弃五阴身,譬如一个有智慧的人,贩卖毒物,包装好它,而自己不食这个毒物。又譬如有人供养火神,供了火以后,虽然恭敬赞叹,然不用手去触火,免得被火烧着,生起苦恼。菩萨也如是,虽然心向涅槃,顺于涅槃,然不证取涅槃,不入涅槃。因为一旦入了涅槃,再也不能有五受阴来修学佛法,广利众生,成就佛道了,这样就退失了菩提,损失大矣!菩萨们虽然不证取涅槃,但心无烦恼,不被世间烦恼所染污,这样的菩萨是最值得敬重的。
佛说偈赞诸大菩萨。首先菩萨有大智慧,有般若无生忍智和方广唯识的无生法忍智;其次菩萨有无畏,不畏惧生死,在三界生死长河中广度无量众;再其次菩萨有慧眼法眼,智慧清净。这样的菩萨是初地以上的大菩萨,具无生法忍慧,入诸佛家,是佛亲儿子,能替佛分担家业,有度众生的方便善巧和胜妙的智慧,其广大名声超越于声闻缘觉二乘人。
这样的菩萨如实了知五受阴的苦空无常无我性,了知七识妄心的生灭流转性,知自我虚妄不实。虽然如此,不忍灭度,看见世间众生长处生死,渴望解脱,为众生故,不证取涅槃,不处涅槃的无为境界,因为那样无益于众生。关于慢,佛说菩萨摩诃萨已经离却各种慢,心地慈悯,常念众生。常行世间,乞食过活,宣说能使众生都受益的法教。世尊四十九年讲法,说了很多秘密语,众生不懂其义,只以表面意思来理解和接受,所以很难做到依义不依语。有以下几种是世尊秘密语,不被众生所知。
(一)如来授记声闻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如所说。之所以这样授记,是因为声闻人也有佛性,有成佛之性,故也能成佛。又因为如来所授记的声闻人,是密行菩萨或者是将来会转入菩萨道修行的声闻,暂时修声闻解脱道,断除烦恼,大乘善根成熟时就会修菩萨六度万行,修般若唯识智慧,以此将来就会成就佛道。
(二)世尊多次告诉阿难患背痛,非如所说。佛愍众生故如此说,非真实有病痛。因为弟子们有病不肯用药,障碍修道。佛带头用药治病,弟子们见佛都用药,有病时也就不生惭愧心,也用药治疗。
(三)佛说老迈衰败,要用侍者,非如所说。佛永远不老,永远不衰弱,为众生故示现耳。
(四)如来与外道争论,非如所说。佛已经没有冤家对头了,是故意示现,那么弟子们遇见冤家对头时,就说佛尚如此,何况我们,再遇到违缘时就不会很惭耻了。
(五)毒刺伤足,示现受果报,无有其事。佛早已没有恶业果报了,为愍愚痴众生造作业行故,示现受果报。众生见佛尚受果报,何况我们,于是就不敢造业了。
(六)提婆达多与佛作怨对,非如所说。提婆达多多世是佛的善知识,示现处处与佛作对,借以歌显佛德。众生见得佛的德行就会无比的恭敬,纷纷皈依三宝,随佛修学。
(七)如来乞食空钵而出,非如所说。佛的福德无量,可以不用饮食,即使饮食,自己可以变化,即使自己不变,也有十方世界无量众生供养于佛。佛如此示现,那些乞不着饮食的薄福弟子,心里与佛比较,就不会自卑,惭愧忧恼了。
(八)女人木盆置腹谤佛,非如所说。这个女人是示现,没有其事。佛为安慰后世弟子,故作示现。当弟子们受诽谤时,就会想到佛尚被谤,何况我们,于是心就不退于道了。
(九)佛三月食马麦,非如所说。佛为度五百匹马故,示现如此。其中马的头目也以愿力生到马身中,方便度化五百匹马,佛也辅佐去度化。所以众生要与善知识结善缘,下恶道受报时,善知识会到恶道里去度化,遇见一个善知识何其幸运。佛的福德即使吃任何东西,都是最上味,何况马麦。佛三月当中食马麦,不仅度化五百马,也度化几百比丘。所以我们学法要依如来的真实义,不依如来语的表义;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智不依识;总共有四依四不依,要努力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