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佐菜,“90后”台商徐于正的素食创业之路
台湾吃素风气极盛,人们通过吃素修身养性,也视为公益行为。台湾各地素食餐厅林立,有特色的不在少数。随着台商西进的步伐,这些台式素餐馆也开到大陆,开拓素食市场的同时也倡导台湾的素食文化。
“以前觉得都是年长的人在吃素,素食为什么不可以年轻化呢?”1992年出生的台中青年徐于正受家庭影响,从小吃素。最近他随父亲来到厦门经营素食餐厅,当起了店长。在他看来,两岸的素食文化其质相通,要把台湾较为成熟的素食文化推广到大陆,首先就要打动更多年轻人,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搭配“80后”主厨邱智玮,徐于正开启了在厦门的素食创业之路。
口味中西合璧菜品年轻化
一道宫保猴菇,一盅佛跳墙……愿心舒食的素食到嘴里是刚刚好的清爽口感,不腻不淡,很是惊喜。除了传统的闽台口味料理外,店里的西式素食套餐更是别致。主厨邱智玮也是台中人,1981年出生的他是做川菜出身,后又做了西餐主厨,吃素食也吃荤食,对素食的做法更有自己的想法。“厦门很多素食是用勾芡的方式提味,味道只在覆盖的芡汁,而我觉得好吃的素食是食物本身就应该要有丰富的味道的。”邱智玮告诉记者,食不厌精,好的餐厅每个细节都要做好,这道菜的菇和调味品都是从台湾带过来的。
如今,台湾素食文化已广为盛行,连很多托儿所里都为孩童供应素食餐。“以前的人认为孩子吃肉才会长身体,其实豆类奶类一样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出生在素食家庭,徐于正从小便耳濡目染跟着吃素长大,回忆儿时,他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很难交到同样吃素的朋友”。素食为什么不能更年轻化呢?怀着这样的想法,他和以前便是西餐主厨的邱智玮一番研究,将素食菜品做了西式改良。“比如一道西班牙炖饭,原本是西式料理,我们在选材配料上都使用素食,既保留了原本的美味,又达到吃素的目的。”徐于正说,在厦门的这家餐厅里,他希望可以大展拳脚,把从父辈那里传承到的素食精神做一个年轻化的延伸。
文化国学传经两岸无差异
徐于正父亲徐文瞬在台湾是易学专家,在台湾经营了近30年的素食餐厅。去年10月,经由父亲的厦门友人介绍,父子俩便决定将台湾素食餐厅的经营模式复制来厦门,于是就有了这家愿心舒食。厦门的餐厅延续台湾的风格,具有浓浓的国学味,不但设有孔子讲堂,不定期开讲国学经典,更有香道表演、茶道空间等。
在徐于正看来,素食曾经被赋予了很多的哲理、价值观。而在成熟的台湾素食市场,素食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已,它不特属于哪个人群,也无论客人有无宗教信仰,只要刚好想吃一顿素食,就可以轻松而来,欢喜而去。
他告诉记者,台湾民众吃素跟大陆一样,一般分为“锅边素”、“奶蛋素”以及“纯素食”。因此,他在规划愿心舒食的菜单时,特意在菜名后标准上“蛋素”“奶素”等等,方便不同的素食人群做选择。
公益“嘴上放生”做爱心餐
“吃素食又叫‘嘴上放生’,因此也希望我们的餐厅能多一点善事。”徐于正介绍,餐厅不定时会推出客人可以一起参与的爱心活动。目前就正在做“墙上爱心餐”:客人结账时可以选择花30元买一张愿心舒食50元的餐券,放在门口给需要帮助的人使用。“剩下20元就是餐厅来支付,如果能帮到一些流浪者吃上暖暖的餐食,也是行善事。”
除此之外,要跟上大陆“互联网+”的潮流,徐于正也请人为餐厅创建了微信公众号。不仅有餐厅介绍、菜品推荐,有趣的是,线上还有父亲徐文瞬在愿心舒食开设的“孔子讲堂”推介,除了徐文瞬的易经分享外,他们还不时邀请两岸的专家朋友畅谈易经、香道文化等修养身心之道。“想让客人享受素食的同时,也可以了解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