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生活 | 寻一抹凝脂绿,品味千年的芬芳
清茗洗积昏,妙香滤浮尘
文 | 素食惠
从来佳茗似佳人
“从来佳茗似佳人。”自东坡这句诗一出,古今所有关于茶的比喻,都立刻相形见绌,黯淡无光,都成了一堆俗脂庸粉。茶,生于天地之间,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茶里藏河,茶中有山。一壶茶在手,如天人合一,如抚日托月,如捧着千山万水。一泡好茶,就是一泡好山好水。
凛冽清新如绿茶
绿茶,作为历史上最早诞生的茶,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那时候古人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绿茶加工的开始了。
细雨纷纷,春风骀荡,鲜嫩的茶叶也会张望着外面的世界,淡黄的芽尖沐浴过阳光,渐变成淡绿色,一芽一叶,一片清绿,正好在清明前后采摘❶。采茶其实是件简单的事,经过整个冬天的蛰伏,茶树早已积蓄了无穷的力量。
当满载而归,新茶一定要经过茶农的亲手晾,慢慢蒸发一部分水分,所以老茶农都知道雨中忌摘茶,因为水分过多会影响口味及力道,这就是茶人专注的智慧。
晾晒后的茶就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慢慢成品,每一片茶叶都经过茶农细心地雕琢与制作,最后才能送到你我手中,坐下来品饮。一茶一叶当思来之不易。
杀青
杀青是制作绿茶的最初工序,也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茶人凭借对茶叶的熟知,把握每一刻的温度,慢慢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让茶叶变软,以便未来揉捻成形,促进茶叶形成独特的香味。
揉捻
杀青后的茶叶要经过反复揉搓,使茶叶形成一定的形状。揉捻时茶人必须要掌握合适的投叶量、揉捻时间和压力。此外还要根据叶子的老嫩和杀青叶的情况,适当掌握冷揉和热揉的关系。
干燥
可分为炒干、烘干、蒸干和晒干,其目的是挥发掉茶叶中多余的水汽,以保持茶叶中酶的活性。这样做成的干茶色泽绿润,香气鲜爽清高,叶底鲜翠。
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 一般分为炒青、 烘青、 晒青和蒸青绿茶。深入茶林,让我们为这些沉寂的茶一一颁奖正名吧。
六安瓜片 陆羽旧经遗上品
在中国绿茶谱上,六安瓜片可谓“最复杂”。它的复杂可以用两个方面来概括:一方面,它是唯一无芽无梗的叶茶;另一方面,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艺极为复杂,反复长达一周,尤其讲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则苦,嫩一分则涩。
而在众多鲜叶中,以第二片为极品,最为华贵,传统上才称其为"瓜片"。第一叶是不要的,因为长时间包着芽头,长出时就老了。第一片叶称为"提片",第三和第四片叶称为"梅片",芽头称为银针。
六安瓜片独特的瓜子形状偏偏舒展叠加,优雅大气,而悠长醇厚的香气则令人久久回味,正如回眸浅笑的大家闺秀,端庄中自有妩媚。
蒙顶茶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蒙顶山的海拔并不高,面积也不太大,却是与峨眉、青城并称四川三大名山。但它的名更多的来自于它的茶,在蒙顶山下,经常都可以听到那一句“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古语。
蒙顶名茶种类繁多,有甘露、上清、菱角、黄芽、石花等。唐代时石花是贡茶,极为名贵,“号为天下第一”。后来工艺不断改进,出黄芽,再到嘉靖年间,甘露才开始出现。大家的印象里绿茶性寒,但是蒙顶茶不一样,就跟它的名称一样,甘露性温,喝了不伤胃,是天赐的甘露。
烧好水,泡一泡甘露,茶汤似甘露,碧清微黄,滋味鲜爽。那一股香气悠长,清甘自成一体,连喝三四杯那味道都还能让人越喝越觉得心明眼亮。
桐城小花 色香幽细比兰花
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也被尊为桐城派“四祖”,可能这个散文流派太出名,人们也就不关注小城里其他的东西了,比如那种被称作小花的茶。
初听茶名还以为是一种桐城所特有的花,实在是难以与茶联想到一起。桐城俗语有云“紫来桥下水,龙眠山上茶”,而今紫来桥下的水已不似当年的清澈、甘甜。唯有龙眠山上的小花还一如当年,让人回味悠长。
桐城小花外形条索紧结,翠绿秀丽,白毫显露。然后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花香沁入茶中,扑鼻而来,让人沉醉其中。
三径草,一味茶,生活似乎就应该这个样子。
后记
有次和虞南聊天,虞南告诉我每一泡茶她都会品尽其味才会换掉。我下意识问了一句“为什么”,她的回答我至今难忘,“当你亲自采茶,制茶之后,你才知道一泡茶能够出现在你的面前包含了茶农多少艰辛的劳动,对于这样的付出,从未做什么的我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我对茶农还有自然的敬意”。
都言茶人痴,谁解其中味?
文字为素食惠原创,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素食惠,微信ID:sshbjdy
微信搜索关注:素食惠
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