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竟然带着一罐果酱满世界流浪,邂逅的却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手艺人
爱是懂得为自己花时间,
为自己酿一壶酒,
为自己腌一罐果酱,
让自己满足的笑出声来。
果酱 Jam
胡颖子,
胡颖子科胡颖子属,
花期九至十二月,
果期次年四月至六月。
成熟的果实通红,
可以吃。
但是,很酸。
不是那种受欢迎的水果,
所以,做成果酱才是它的出路。
捣烂去籽,
连同果肉和汤汁倒入锅中。
加入果汁重量百分之六十的糖,
搅拌煮开,
去除浮沫。
记得开小火,
不要煮太干。
煮好的果酱是不透明的,
红红的像一颗心的颜色。
果酱保质期很短,
所以要抓紧吃掉。
抹在面包上,
微甜带酸。
这是日本电影《小森林》中,
女主市子小姐亲手做的果酱,
她说,一口就能想起初恋。
在台湾淡水,
农事未了;
有位姑娘,
也爱做果酱。
一个厚底煮锅,
一把淡水木匙,
加入自己喜欢的新鲜水果,
少量冰糖,
不加一滴水原味熬煮。
在热气蒸蒸的锅子前,
近两小时搅拌。
枯燥的动作,
偶尔溅起的灼烫,
足以花光大多数人的耐心。
但她觉得,
完成这个过程,
也是一种修行。
她叫王翎芳,
爱时尚,好旅行,
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
更喜欢把生活的苦与甜,
通通扔进锅子,
慢慢熬,
熬成一罐罐果酱。
她把果酱取名为“柠檬心”
因为无论以什么水果为主熬制果酱,
她都会选择相同比例的柠檬加入,
不去皮、不剔籽。
柠檬香、些许苦,
都在其中。
“也许是有点苦啦,
但这不就是人生吗?”她说,
“人生不能只取甜弃苦。”
有时候翎芳还会带着果酱去“流浪”,
带着那把在淡水做果酱的木匙。
寻找最古老、最传统的市场,
买最喜欢的食材,
跟当地的朋友借厨房,
做最喜欢的果酱。
不只是水果与果酱的相遇,
更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相遇。
她去过云南,
从蒙自的碧色寨,
到临安古城建水,
再到神秘的弥勒,再到红河。
遇见,
做了一辈子米线的李振华,
对咖啡有深深执念的手工咖啡师杨鑫,
传承父辈手艺的手工面包师李宝莉,
曾经离开又回来的烧制紫陶的80后夫妇,
在他们身上,
翎芳看到了一些共同的,
隶属于血脉和情感中的东西:
对生活的热爱,
对手艺的坚守,
更有对美好的追求。
于是,蒙自的桑葚、
弥勒的油桃、
红河的芒果、
建水的葡萄,
带着这些城市特有的味道,
带着对这些手艺人的记忆,
被翎芳做成了一罐罐果酱。
果酱对于翎芳,
已经不只是食物,
而是一种重温当地人事物的情怀,
一种利人利他传播美好的修行。
翎芳的果酱,
还将继续流浪。
也许有一天,
它恰好经过你的城市,
而你也恰好
正在熬制属于自己的,
那罐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