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了中国四分之一土地的他们,今天将给全球讲述他们的治沙故事
今天是6月17日
第22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还记得这张照片吗?
Windows XP的默认桌面
蓝天白云和草原
这是当时多少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1996年,美国《国美地理》杂志
摄影师查尔斯·欧瑞尔,拍下了这张照片
2006年,摄影师赛门·格登
专门来此地重新拍摄,可却已成了这副摸样
已经完全没有了当时的风采
相信所有人看到这样的画面都会是一声叹息,太多的美好都变成了曾经,但接下来的3个故事,会告诉你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即便面对绝望,也不曾放弃哪怕一点点的希望。
“绿二代” 万晓白
我有一个梦
科尔沁沙地
能变成一片草原
就像人间的天堂
吉林•通榆
她叫万晓白,一个名副其实的“绿二代”,他的父亲万平是科尔沁沙地生态示范区的民间治沙第一人,他已经为恢复这片草原奋斗了16年。
万平说,历史上科尔沁沙地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的科尔沁沙地用万晓白的话形容, “沙地一年刮两场风,一场刮半年,冬天一场,夏天一场。沙暴严重时就像大雪封门,沙子把门和窗都堵住了。”
几年的折腾,万晓白想明白一个事,科尔沁沙地曾经是草原,它永远不会成为森林,种再多的树,也只会变成数字,大自然倔强地要自己穿回旧衣。
找准了方向,慢慢的,科尔沁沙地上的树足够强壮了,为了集合更多的治沙力量,万晓白成立了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这是吉林省第一家民间环保公益组织。
80后的万晓白想法更远更新,她觉得治理沙漠化单靠环保教育孤掌难鸣。万晓白尝试与当地农民合作,让农民各自拿出一块地,专门种植有机农作物,不用化肥,远离工业污染。这些有机农作物,从2013年在淘宝网“科尔沁妈妈谷物作坊”网店出售。
“这是我们与农民共同探索治理沙地的新产物,不仅使农民创收,也能将部分收入继续投入到科尔沁沙地的生态恢复。”万晓白说。治沙之路越走越远,万晓白已经深悟沙地生态修复之艰难,但同时也见证了沙地生态修复可行可为。
“环保只是公益的一部分,为了我的女儿,为了每个人的下一代,我们继续用心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万晓白
“80后治沙先锋” 马俊河
沙漠里什么也没有
但沙漠里什么也都可以有
甘肃•民勤
他叫马俊河,他的家乡在甘肃省民勤县,一个夹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小县城,三面被沙漠包围,以“沙尘暴”闻名全国,是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2004年,一篇新闻说,专家预测民勤将会在十七年以后消失!看到新闻,马俊河愣住了,“若是民勤成了罗布泊,我的家乡就没了,我再也没家可回了!而那时,我不过40岁!”
2004年,马俊河通过网络认识了老乡韩杰荣。两年后,他们在“拯救民勤网”的基础之上,成立了“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借助互联网,召集志愿者来民勤种树。志愿者队伍在一天天扩大。从当初的四五百人,到现在注册人数达到几千。
种树带来的生态效益是明显的。过去,一场风刮过,农民必须用车从家里往外拉沙子,现在,只要用扫把扫一下就行了。梭梭成林后,动物也多了起来,有兔子、刺猬、沙老鼠甚至狐狸。
马俊河认为,“荒漠化的实质还是个社会问题,要解决荒漠化,就要从本地居民的生计改善切入。”
于是在淘宝注册了小店“梭梭农庄”,推出的第一个沙漠宝贝是肉苁蓉。后来又陆续上新锁阳、枸杞。
九年间,全国各地有六千余志愿者参与,在甘肃民勤建起了三个生态基地,种了一万多亩梭梭,其中,三年以上的梭梭个头大多在一米以上。最早种下的一批梭梭,已超过了两米八。
“民勤有不少于30万亩的荒滩地,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我们就可以让绿色延伸得更广。”——马俊河
“种树为植心” 吴向荣
其实荒漠化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人们内心的荒漠化
内蒙古•阿拉善
他叫吴向荣,他和他的团队在阿拉善的沙漠里十年如一日,种植各类防沙治沙灌木,形成了长度为17公里的“绿色长城”,有效地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促进了贺兰山西麓植被的自然恢复。
吴向荣在日本学习环境学,回国后和朋友成立了NGO组织,想要帮助阿拉善阻遏沙漠扩张。第一次在沙漠里造林,种下树苗的第二天,来了一场沙尘暴。一夜之间,连苗带坑了无痕迹。这对毫无思想准备的吴向荣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对于吴向荣的治沙团队来说,来自自然的挑战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来自人为的破坏。“我们3万亩的锁边林带,如果没人管,两三年的时间就会被破坏掉。”吴向荣就与牧民合作,给牧民发补助,鼓励他们种树维护林带。
2006年,吴向荣急需要国内合作平台支持时,中国绿化基金会伸出了援助的双手。“这是一条来之不易的锁边绿色林带,想把它维护下去,发展下去,靠我们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当中国绿化基金会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后,我们觉得有了依靠,也有了信心。”
今天,在阿拉善腾格里沙漠东缘生态治理示范区域内,生态基本实现了自我平衡和修复。早期种植的树木种子落下后,新的树木又开始生根发芽,逐步代替了一些人工种植树木。在这个区域里,沙漠的流动基本停止了。
“
我希望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我们的项目中来,不管是政府层面、百姓层面,学生或者牧民,大家都能够认识到我们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和意义。我总说种树植心,这其实是一个比喻。希望每个人种下一棵小小树苗的同时,心里也可以植下一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种子。”
——吴向荣
2015年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2120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减少9902平方公里,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10年保持“双缩减”。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荒漠化
不仅有政府部门的推动和努力
越来越多的民间治沙组织开始涌现
无论是女承父业的万晓白
十余年坚持种树植心的吴向荣
还是为了留住家乡的马俊河
是他们默默的坚持和坚守
让绿色慢慢回到我们的身边
让风沙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
6月17日,中国北京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让我们关注治沙一线的民间力量
6月17日,第22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绿化基金会将在北京举办“防治荒漠化,民间组织在行动——防治荒漠化日全球纪念活动民间组织边会”。
会议将邀请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绿色阿拉善、韩国未来林Future Forest等防沙治沙以及相关领域民间机构代表与会分享他们的治沙故事。一同受邀的还有易烊千玺V公益的成员。
同时中国绿化基金会还将对为防治荒漠化做出贡献的中国民间环保组织授予合作伙伴,以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保护环境、防治荒漠化的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
届时,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旱地大使Byong Hyon Kwon、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尼克·巴布、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王志宝、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旱地大使刘芳菲等重量级嘉宾,将出席并进行主旨演讲。
大会详细议程如下:
1
13:30-14:00
媒体及嘉宾签到
2
14:00-14:05
开幕视频 Forest is Future
3
14:05-14:10
主旨演讲: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国家林业局原局长王志宝
4
14:10-14:15
主旨演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尼克·巴布
5
14:15-14:20
主旨演讲:UNCCD旱地大使
Byong Hyon Kwon
6
14:20-14:25
UNCCD旱地大使刘芳菲
7
14:25-15:25
民间治沙案例分享与问答
8
15:25-15:45
合作伙伴授予&合影
9
15:45-16:00
发布共同行动纲要
防治荒漠化,民间组织在行动
防治荒漠化全球纪念活动民间组织边会
期待您的关注
冠名你的梭梭林
百万森林计划——民勤梭梭在行动
百万森林计划于2009年由中国绿化基金会携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气候组织共同发起,通过在中国西部荒漠化地区种植适地树种,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帮助农户增加收入。百万森林计划致力于为中国防治荒漠化领域的一线NGO提供资金以及推广支持。截止目前已在甘肃地区种下超过360万棵沙棘树。
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团队
已经坚持10年时间
种了1.4万亩的梭梭林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请和我们一起支持他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