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善:食素的《易道书法》创始人
《易经》是国学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的精髓就是用阴、阳的对立统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和变化规律。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这种阴阳变化关系。只有做到在用笔、章法和神韵上神形兼比备,才是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易道书法就是《易经》的文化精髓和书法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2011年,我国的一部《易道书法》作品漂洋过海,被大英帝国皇家博物馆作为东方文化珍品奇品收藏。此作品的创作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易道书法创始人的马宝善。
马宝善,字守昌,笔名甫英,号易明。1941年生于山西,现任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天台易道研究院院长,易明书画院院长,正式出版了《易道书法》等作品。他所始创独特的似反非反易道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中国易经哲学中一道美丽的文化奇葩。他的作品曾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全国书法展览中,被评为社会名家第一名,被第三届齐白石国际艺术节作为特邀首选参展的作品展出。
马宝善6岁开始练习书法,12岁就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每逢过节,左邻右舍都来请他书写对联。在多年的练仿习字中,马宝善领悟出了书法写作过程中蕴含的纸墨笔水以心居中制衡的五行运行之理。马宝善认为,笔随心动,灵性隽永,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书法植根于中国的汉字文化,通过书法的形式,体现汉字本身独有的内在艺术魅力,汉字是有魂的,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汉字文化的源头和灵魂,正是《易学》。与其说马宝善与书法有缘,不如说他与易学有缘。上善若水,易学为基。幼年钻研书法的经历,使马宝善从书法的魅力中体悟到易学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和谐,一种对人类终极关怀和人性善良的哲理。
马宝善是中国易道书法的创始人。中国传统书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世人公认的字体有“正、草、隶、篆、行”5种书写法。马宝善的易道书法与5种书写法不同,他的易道书法源于易经,又超越了传统形式,被称为“第6种书法形式”,又因易道书法的最大特点是“似反非反”,因此,他的易道书法又被人们称为“似反非反的书法艺术”。
1991年,马宝善专注研习《易经》。易,上为日为阳,下为月为阴。以阴阳之道顺于天地自然之心,此为“易道”。“易道”,即天、地、人三才之道。马宝善在研习《易经》的过程中,一边研习,一边练书法。在体悟的最深最真处,不由得笔下竟书出一种阴阳之下、似反非反的书法,连马宝善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种书法犹如天地奇书,乍看似反,细赏非反;貌似反写,实可正解;反中有正,正中有反;一反一正,合二为一,浑然一体。正如《易道》阴阳二气虚实交替融合。
马宝善创立出易道书法后,他为自己的书屋曾写了一副“易明斋”,刻成石匾,悬挂于门上,聊于自勉。2003年非典期间,马宝善写成了《易道书法》的书稿,并于同年正式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易道书法的书籍——《易道书法》。随后,马宝善将研易、收藏、书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统一于《易道》系列,先后出版了《易道爻说》、《易道收藏》、《易道卦说》、《易道太极说》和《易道象数逻辑》等着作。
谈及易道书法的解释,马宝善说:“易道书法,顾名思义,可从字面上直解,也可体悟其蕴含的哲理,还可以从内容、书写方式上思量。易,就是指《易经》;道,是道家文化的总称。易道书法源自《易经》与道家文化;从外观效果上看,易道书法的写作蕴含着一正一反合二为一的哲理;从书写方式上看,墨色虚实交替融合,立体感强,显示出阴虚阳实的易道之理。”
易,指的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五经之首——《易经》。道,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总称。《易道书法》的内容源自《易经》与道家文化,哲理性强,逻辑严密,《易经》是国学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的精髓就是用阴、阳的对立统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和变化规律。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这种阴阳变化关系。只有做到在用笔、章..
《易经》是国学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的精髓就是用阴、阳的对立统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和变化规律。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这种阴阳变化关系。只有做到在用笔、章法和神韵上神形兼比备,才是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易道书法就是《易经》的文化精髓和书法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2011年,我国的一部《易道书法》作品漂洋过海,被大英帝国皇家博物馆作为东方文化珍品奇品收藏。此作品的创作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易道书法创始人的马宝善。
马宝善,字守昌,笔名甫英,号易明。1941年生于山西,现任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天台易道研究院院长,易明书画院院长,正式出版了《易道书法》等作品。他所始创独特的似反非反易道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中国易经哲学中一道美丽的文化奇葩。他的作品曾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全国书法展览中,被评为社会名家第一名,被第三届齐白石国际艺术节作为特邀首选参展的作品展出。
马宝善6岁开始练习书法,12岁就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每逢过节,左邻右舍都来请他书写对联。在多年的练仿习字中,马宝善领悟出了书法写作过程中蕴含的纸墨笔水以心居中制衡的五行运行之理。马宝善认为,笔随心动,灵性隽永,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书法植根于中国的汉字文化,通过书法的形式,体现汉字本身独有的内在艺术魅力,汉字是有魂的,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汉字文化的源头和灵魂,正是《易学》。与其说马宝善与书法有缘,不如说他与易学有缘。上善若水,易学为基。幼年钻研书法的经历,使马宝善从书法的魅力中体悟到易学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和谐,一种对人类终极关怀和人性善良的哲理。
马宝善是中国易道书法的创始人。中国传统书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世人公认的字体有“正、草、隶、篆、行”5种书写法。马宝善的易道书法与5种书写法不同,他的易道书法源于易经,又超越了传统形式,被称为“第6种书法形式”,又因易道书法的最大特点是“似反非反”,因此,他的易道书法又被人们称为“似反非反的书法艺术”。
1991年,马宝善专注研习《易经》。易,上为日为阳,下为月为阴。以阴阳之道顺于天地自然之心,此为“易道”。“易道”,即天、地、人三才之道。马宝善在研习《易经》的过程中,一边研习,一边练书法。在体悟的最深最真处,不由得笔下竟书出一种阴阳之下、似反非反的书法,连马宝善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种书法犹如天地奇书,乍看似反,细赏非反;貌似反写,实可正解;反中有正,正中有反;一反一正,合二为一,浑然一体。正如《易道》阴阳二气虚实交替融合。
马宝善创立出易道书法后,他为自己的书屋曾写了一副“易明斋”,刻成石匾,悬挂于门上,聊于自勉。2003年非典期间,马宝善写成了《易道书法》的书稿,并于同年正式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易道书法的书籍——《易道书法》。随后,马宝善将研易、收藏、书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统一于《易道》系列,先后出版了《易道爻说》、《易道收藏》、《易道卦说》、《易道太极说》和《易道象数逻辑》等着作。
谈及易道书法的解释,马宝善说:“易道书法,顾名思义,可从字面上直解,也可体悟其蕴含的哲理,还可以从内容、书写方式上思量。易,就是指《易经》;道,是道家文化的总称。易道书法源自《易经》与道家文化;从外观效果上看,易道书法的写作蕴含着一正一反合二为一的哲理;从书写方式上看,墨色虚实交替融合,立体感强,显示出阴虚阳实的易道之理。”
易,指的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五经之首——《易经》。道,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总称。《易道书法》的内容源自《易经》与道家文化,哲理性强,逻辑严密,智慧深邃。 从字形上看,易为日月的合称,上日为阳,下月为阴,一正一反合二为一,谓之易。易道书法是在不改变字型总体结构的条件下,变化笔道运行途径,从而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笔法的运行之道。 从中可以看出,《易经》与道家文化,是马宝善《易道书法》艺术创作的..智慧深邃。
从字形上看,易为日月的合称,上日为阳,下月为阴,一正一反合二为一,谓之易。易道书法是在不改变字型总体结构的条件下,变化笔道运行途径,从而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笔法的运行之道。
从中可以看出,《易经》与道家文化,是马宝善《易道书法》艺术创作的不竭之源。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真正的书法艺术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易道书法》,不仅可以读到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还可以领略易道闪烁的智慧光芒。
大美为伟,大爱为经。要读懂马宝善,还须走出他的易道书法,从平凡中走进他博大的内心世界。
年过古稀之年的马宝善,平和至尊,沉静淡定。从他的日常生活中所恪守的那份简约与平凡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马宝善超然洒脱、虚怀若谷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情怀。
据马宝善的弟子陈文介绍,马宝善一生食素,一日三餐以谷、豆、奶及蔬菜为主。关于食素,马宝善同样赋予易道哲学。素食得以回归自然,抗衰保健,减少脂肪,延年益寿;素食是一种仁者和智者的生活方式。在古代精英人物中,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莎士比亚,再到近现代众多名人如卢梭、爱因斯坦,都选择素食生活方式,这使他们在道德层面上达到淡定简约的境界。生活上的素食,给人带来身体健康,精神上的素食方式,则给人带来简单平和的生活,这正是马宝善素食哲学的精神境界。
马宝善追求清静淡泊,恰如空灵澄澈中流动的翰墨茶香,胸中却是厚德载道、德艺双馨的精湛修养。近年来,为传播中国国学文化,马宝善经常作为易学专家受邀到全国各大院校为莘莘学子讲学,兴建学堂,易明大爱,播撒天下。
采访结束时,马宝善以短短几句总结概括了他的研究心得。易道太极说神奇,精气神道加阴阳,五大本体拉玛脊,太极河洛先后图,六十四卦方圆译,五为核心八枢纽,十五管道互联系,太极河图加洛书,原生仿生变化意,天道地道与人道,对应统一数逻辑,宇宙发展根本律,易名达道大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