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病”并非全是季节惹的祸 关键要强化自信
“五月病”又称为季节性懒惰症候群,在此时节不少人意气消沉、郁闷,苦恼忧伤,整日慵懒倦怠,难以提起兴致。心理专家华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五月病”与神经系统的失衡有关,她建议平时要与朋友多交流、分享,以减轻自身压力,同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如果真的累了,你就趴一下吧,没有人会笑你的。不用太过担心,有时候,“停下”也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此病“版权”在日本
对于一些网友发出求治愈“五月病”的请求,果壳网的药学硕士“窗敲雨”解释,这个词来自日本,在日本,学校的毕业和新学年的开始都在春天,4月份一般是学生开始新的一段学习经历,或者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开始一段新的工作经历的时间。然而,进入新的环境也可能会难以适应,无论是学业和工作本身,还是人际交往方面的变化可能都会让人感觉不适。这样的不适应和压力逐渐积累,就会慢慢产生倦怠感,而这种感觉往往在五月份爆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五月病”。
“视严重程度而定,对应的医学诊断可能会是‘适应障碍’和‘抑郁症’。”“窗敲雨”认为,重点都在于新生或社会新鲜人。产生倦怠感,一方面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结束了紧张的备考或找工作,原本以为会开始美好的新生活,结果却发现一堆问题之类),一方面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季节本身并不是重点。放到中国的话,其实就不应该是“五月病”,而是“九月病”才对。“如果只是春困提不起精神的话,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好吗?别跟着喊自己有五月病好吗?”
与神经系统失衡有关
心理专家华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精神卫生的诊断标准中,并没有“五月病”这个病名,这应该是民间的说法,但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和成因。春季是精神类相关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的高发期,并在5月份显现出来,因此归结为“五月病”。“春季是生发的季节,人的神经系统比较兴奋,兴奋过度的同时抑制则减弱,导致生理上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出现焦虑情绪、失眠厌食等,经常早上起床后觉得精神状态不佳,厌工厌学,这都与神经系统的失衡有关。”
专家支招:需强化自我信任
华旭表示,除了气候,社会、个人等因素也有关系,当下社会发展带来更多不可预知的变化,产生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不稳定感,每个人的承受力是不一样的,遇到挫折时,自我认同感较低的人产生问题的概率比较高。
华旭指出,从可控的因素来说,我们要加强自我信任感和自我功能训练,从其他层面强化自我认同,抗压能力自然也会提升。对于“五月病”在饮食上的应对,她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饮食尽量清淡,有营养而不油腻,尤其晚餐以谷物和水果为主,避免大吃大喝,晚上也尽量不要接触酒、茶、咖啡。
“尽管春季天气暖和起来,很多人会晚睡,但要避免使神经细胞更加刺激兴奋,让自己得到休整,以应对天气所带来的不平衡。晚上要少打游戏,少看电视,早点睡觉,注意节律。”
此外,她建议,平时要与朋友多交流、分享,以减轻自身压力,同时也能从朋友那儿反馈自己看不到的真实面貌,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