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2015香港亚洲素食展观察:素食产业发展日益壮大
2015年2月5日到7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亚洲素食展及乐活博览。早早就通过素食星球知道了这个消息,期待了好久,今天终于如愿去参观啦~我特意早起,转了N次地铁,冲到会场才发现去早了,人家11点才开始呢。绕着外面走了一圈,能看到会场里面的工作人员还在布置展位;会场外来参观的人也慢慢聚集起来,我观察了一下,发现来参观的大多都是五六十岁左右的阿姨伯伯,年轻人相比要少很多。
进入会场之后觉得会场挺大的,人也挺多。
我在看展期间绕着会场走了好多圈,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见闻吧~
展会上出现的产品种类非常丰富,大部分是食品--从新鲜蔬果、香草、干货(菇类藻类)、到主食(面条,面包)、油脂(亚麻籽橄榄葵花椰子山茶芝麻…)、零食(糖果蜜饯、巧克力、酥饼、薯片、曲奇…)、到豆制品、饮料(各种酵素、醋、茶、咖啡),各种食物几乎应有尽有;除食品还有榨汁机面条机等厨房小家电,以及护肤品精油类产品。
1.好多零食!
我自己超级喜欢吃零食,所以先介绍零食吧!在会场可以看到各种零食,下面那张图是德国产的蔬果干,味道虽好价格可不便宜,一袋(比旺仔小馒头最小的那种包装还小!)港币十元,估计只能当作奢侈偶尔享受啦!
来展会之前我不知道巧克力还可以是素的!今天尝到了好几种素食巧克力,味道都不错,选择吃素不一定意味着放弃巧克力哦~
喜欢吃巧克力者说不定还可以考虑一个更健康的替代者――角豆,它看起来黑黑不起眼,形状跟普通豆荚差不多,但吃法很特别,似乎只需晒干(也许轻微发酵了?)就可以吃了。
参展商说它可以作为巧克力的替代品,我尝了一下,刚开始略失望,因为它并没有巧克力的味道,但细细一嚼发现味道还不错,有种质朴的木本香气,吞下去之后口腔还有点回甘。说它能成为巧克力的替代品是“以貌取人”了(因为它和巧克力都是深棕黑色的),但忽略商家的这个噱头,角豆本身是挺不错的零食。
2.更环保的护肤方式
展会上有不少护肤品牌参展,我一个都没听说过!它们的包装清新典雅,试用了一下味道也淡淡的,让人觉得好舒服~我想长期用它们对自己的皮肤也会很好吧!
3.会场还有小菜园
让人觉得有点惊喜的是一个展位卖种子和各种园艺用品,还有好多新鲜蔬菜!
进入他们的展位发现别有洞天,他们还有帮人建屋顶、阳台菜园的业务!
嗯,8000块港币一个小菜园,是不是有点贵?
他们的卖点是水培技术,考虑到这个,也许8000块也不算特别贵?
4.节庆食品
年关将至,展会上也有好多充满节日气氛的食品。
看到那么逼真的海参鲍鱼是不是有点吃惊呢!也真是佩服师傅们的巧手!
5.豆制品
素食者们能够保持健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多样的豆制品提供的营养,豆制品也是素食者们发挥想象力的沃土。不过我对于各种仿肉的豆制品态度有点复杂;一方面看这些惟妙惟肖的豆制品非常有趣,但另一方面,看到有些仿真“过度”的豆制品又觉得它们其实破坏了素食的精神。
这是会场一个台湾公司的宣传单。
我尝了一下,“麦克鸡块”的味道质地都相当接近我记忆中的麦乐鸡块。
热狗、腌鸭、白切鸡、牛肉饼、牛排…都有素食版本。
这个“素腌鸭”的包装。不过这种加工食品在人们的意识中与“健康”相差甚远。(编者注:这类产品更多用于家庭聚会。素食的年轻人为了安慰长辈,同时也为了能够延续过去的节庆和家庭风俗,比如有的家庭过年要吃鱼和鸡图吉祥,使用素鸡和素鱼的话,可以不必杀生,还能为惦记传统的长辈保持节日的习俗。)
加拿大两位社会学教授对美国“吃货们”的研究发现,现在人们表示自己吃货地位的策略是宣称自己只喜欢天然的、传统的、新鲜的甚至只是本地的食材,工业化食品是所有吃货摒弃的。从我们现在食品广告和包装也可以看出人们对“天然”的追求。比如展会上大多食物的包装都采取大地色系,而不是鲜艳的颜色。
工业化产品将食物过度加工,极力降低成本,添加各种添加剂来使人们上瘾,危害健康。以麦乐鸡为例,假如没有人告诉我们那是鸡肉,谁能吃出来那是鸡肉呢?它是麦当劳应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反感红肉推崇白肉的产物;麦当劳老总命令供应商研制出一款没有骨头方便人吃的鸡肉产品,经过多次试验,与午餐肉、牛肉饼相同思路的麦乐鸡诞生了。只不过麦乐鸡比牛肉饼还要“虚伪”,它并不是绞碎的鸡肉,根据MichelPollan的分析,麦乐鸡56%的配料其实是玉米和其多样的衍生物,所以其实如果严格按照配料比重,麦乐鸡应该改名叫麦玉米!这款产品如此成功,麦当劳成为全美最大的鸡肉采购商,可以说麦乐鸡定义了鸡肉――孩子们认为鸡没有腿没有翅膀,身上长着的一块块生的麦乐鸡!
(美国孩子们,也许不止孩子们,想象中的鸡。)
从另一个角度,我认为仿肉豆制品的问题在于它假设食素者还是想吃肉的,只是他们太可怜的没办法吃真的肉,因而用豆制品寻求心理安慰…事实未必如此,我遇到的很多茹素者根本放弃了对肉的念想,豆就是豆,豆腐就是豆腐,没必要做成肉的形状。这样的豆腐才真正让人觉得心安呢!
6.会场还有帅大厨!
除了产品,这次展会比较有意思的是主办方邀请近十位国内外素食名厨,为大家展示如何做出好吃的素食菜肴。
我全程观看了一名叫作NathanLyon的洛杉矶大厨的部分,他介绍了两款沙拉的做法,一个是冷食的菜瓜沙拉,另一个是炒过的孢子甘蓝拌苹果。两款的原料和做法都很简单,用Nathan的话来说十五分钟可以做完两道!
(这是Nathan工作时的样子,他正在切苹果。正在热锅,一会儿就会把孢子甘蓝放到锅中加热啦~)
沙拉嘛,拌一下就可以了,我就介绍一下酱料吧:前者有橄榄油、白醋(whitewinevinegar,白葡萄酒醋,不是白醋,但找不到的情况下就用白醋,可能要再加点糖,因为白葡萄酒醋有自然的甜味)、半个柠檬挤的汁、适量盐、两年的陈芝士(可见他不是纯素)、现磨的黑胡椒、欧芹(parsley意大利人喜欢用的那种小的,味道浓烈的,叶子色深的香草,不是芹菜!)、小洋葱或火葱(shallot,法餐喜欢用的那种小小的);先把小洋葱与其他所有调料香料混合,静置一会儿再加切成极薄片的菜瓜,用手拌一下就好啦!
(展会上的盒装新鲜欧芹)
第二道先把孢子甘蓝和盐、橄榄油、苹果醋、剩下的半个柠檬挤的汁、现刨的陈芝士、香芹、现磨的黑胡椒、少许辣椒粉一起炒一会,炒到孢子甘蓝变软甚至少许变焦都行,之后加入用手略捏过变碎的碧根果和切成小丁的苹果,再炒一小会,出锅时再加一点橄榄油口感更润。味道真的很不错,我从来没有想到苹果与碧根果的味道在一起那么搭!既有清新果香又有坚果的浓香味!
其实我这样描述,估计大家也是不会去试的…因为有些材料挺难买的!我觉得值得分享的是Nathan传达的食物理念,用最原真的没有经过工业加工的、应季的、当地的食物。他说同一个季节成熟的食物味道自然就相配,是不是很有中医的感觉呢?以前在家的时候,我很喜欢跟妈妈一起去菜场,跟着妈妈在菜场转一圈看到最便宜最大量的菜就知道是当季的啦~
(香港本地的“街市”,也就是我们说的菜场)
另一个观点是食物应该让人觉得有新鲜感,他追求的是每一口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吃他做的食物大致可以理解他的意思,不同性质(水果、坚果、菜、奶、油、香料)不同质地(芝士的软和腻,苹果肉的脆苹果皮的韧,孢子甘蓝的干和软,碧根果的硬,橄榄油的润…)的食物混合在一起,每一口的感觉都不一样,碧根果多一些就会更香,苹果多一些就会更清甜…
(现在欧美非常喜欢这种混合各种质地食物的沙拉,看起来多让人有食欲)总的来说,他做什么食物其实并不要紧,使用健康的食材保留食物原来的质地,应时应地,再加点创造力,就可以做出让人惊喜让人心安的健康美味~
最后说一点,虽然Nathan在美国名气挺大(做了好几个有影响力的厨师节目),但他为人非常谦逊有礼,回答观众提问时诚恳详细,做菜时可以感受到他真诚地对食物的热爱,真是一个好大厨呢!晒一下笔者跟他的合影~这可是我第一次跟名厨合影呀!!
对Nathan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他的个人网站https://www.jiuchisu.net/sushicaipu/,上面有上百个食谱!不过他不是个严格素食者,虽然素食谱占多数,但还有几个鱼和禽类食谱,大家查的时候注意啦~
嗯,总而言之,这次展会还是让人得到很多收获,看到那么多商家在努力研发对环境有益的素食和植物产品,那么多人在学着吃素(我也是其中一个,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要学习!),我就觉得这个素食大家庭的力量在慢慢壮大,未来肯定会更好~
当然,展会也不完美,我觉得最需要改进的一点是商家给顾客试食时使用了太多的一次性塑料餐具,作为一个乐活展,塞满塑料餐具的垃圾箱实在太不和谐!也许今后这种活动应该鼓励参观者自带餐具。
(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研究生,热爱美食,研究兴趣为饮食人类学,现在正在学着成为素食者)
本文简要地提到了三本书,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找找看:
关于美国的吃货和他们的文化:
Johnston,J.,&Baumann,S.(2014).Foodies:Democracyanddistinctioninthegourmetfoodscape.Routledge.
关于麦当劳的发展和它如何改变美国,作者是著名的食物斗士,对麦当劳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
Schlosser,E.(2012).Fastfoodnation:Thedarksideoftheall-Americanmeal.HoughtonMifflinHarcourt.
Pollan和Schlosser是好友,两人都主张吃更天然的食物。他们合作拍摄的电影《食品公司》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Pollan,M.(2006).Theomnivore'sdilemma:anaturalhistoryoffourmeals.Pengu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