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自从发现自己老了,懂得了:

路一步一步走着,

留下的脚印自己最清楚;

事一点一点做着,

其间的艰辛自己最明白。

自从发现自己老了,看透了:

这个世界,

对着你笑的人,太多太多;

真心包容你的,太少太少。

任何事情,总有答案,

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

自从发现自己老了,多渴望:

有一个自己的窝,不到死千万别丢;

有一个老伴,好好相伴;

有一个身体,自己保重;

有一个好的心态,自己快乐!

自从发现自己老了,学会了:

好好爱自己,

困了,早点去睡,

累了,好好休息,

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容颜一天天衰老,

人生在睁眼闭眼之间,流逝得飞快。

自从发现自己老了,害怕了,

不怕有失望,就怕没希望;

不怕有挫折,就怕是徒劳。

一双脚虽走不完世间的路,

但能够走好自己的路。

自从发现自己老了,我变了,

所有的伤痛都倔强地自己扛,

我变得坚强,像一个仙人掌,

随便丢到哪都能活了。

成熟的最大好处是:

以前得不到的,现在不想要了。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繁华落尽,

不必比较,无须仰慕。

日子,要的是知足;

生活,要的是幸福。

一家人,包容越多幸福越多;

夫妻间,包容越多感情越浓;

乡邻间,包容越多相处越好;

朋友间,包容越多友谊越长;

同事间,包容越多事业越顺。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

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

心与心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

人们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

其实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

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不要背后说人,不要在意被说。

一无是处的人没得可说,

越是出色的人越会被人说。

世间没有不被评论的事,

也没有不被评说的人。

有些事,需忍,勿怒;

有些人,需让,勿究。

嘴上吃些亏又何妨,让他三分又如何。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学会淡下性子,学会忍住怒气面对不满。

做人,精一半让一半;

做事,求一半随一半。

事事不能太精,太精无路;

待人不能太苛,太苛无友。

懂得退让,方显大气;

知道包容,方显大度。

得意时莫炫,失意时莫馁。

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衰。

三分靠运,七分靠己,

凡事不求十分,只求尽心;

万事不讲圆满,只求尽力。

面对伤害,微微一笑是豁达;

面对辱骂,不去理会是一种超凡。

忍耐不是懦弱,而是宽容;

退让不是无能,而是大度。

坦然淡然,万般皆自在。

1、重在生信

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弥陀经中所说“五根五力”,首先就是“信根”“信力”。由凡夫直至成佛的五十二个位次,也是从十信位开始。可见,断疑生信是入道的基础。

2、重在恭敬

有些人进入寺院一味强调各种规矩,敬香、礼佛、用斋、走路,都见违必纠。殊不知,礼仪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颗虔诚、恭敬的心。

3、重在求法

大家不能以世俗的贪求心、攀比心来亲近道场,更不能把寺院当成消遣、观光、游玩的地方。如果发心不够清净,不懂得为法而来,就失去了入寺的殊胜意义。

4、重在利他

寂天菩萨曾在《入菩萨行论》中说:“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利他是佛法的精髓,也是佛法长久住世的重要因缘。

5、重在解脱

有缘来到佛门,如果无视解脱之法,只求人天福报,乃至世间名利,那是对佛教的误会和辜负。学佛的终极目标是从各种痛苦、烦恼中解脱出来,超越生死轮回。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旅行者,在一条大河旁看到了一个婆婆,正在为渡水而发愁。

已经精疲力竭的他,用尽浑身的气力,帮婆婆渡过了河,结果,过河之后,婆婆什么也没说,就匆匆走了。

旅行者很懊悔。他觉得,似乎很不值得耗尽气力去帮助婆婆,因为他连“谢谢”两个字都没有得到。

哪知道,几小时后,就在他累得寸步难行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追上了他。年轻人说,谢谢你帮了我的祖母,祖母嘱咐我带些东西来,说你用得着。

说完,年轻人拿出了干粮,并把胯下的马也送给了他。

从这个故事里,你得到了什么?

不必急着要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即便你向空谷喊话,也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那绵长的回音。

也就是说,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

其实,岁月是一棵纵横交错的巨树,而生命,是其中飞进飞出的小鸟。

如果哪一天,你遭遇了人生的冷风冻雨,你的心已经不堪承受。

那么,也请你等一等。你要记得,这棵巨树正在生活的背风处为你营造出一种春天的气象,并一点一点靠近你,只要你努力。

回报不一定在付出后立即出现。只要你肯等一等,生活的美好,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盛装莅临。

当你身处逆境,感到诸事不顺。爱情、工作、事业、理想都成泡影,心生绝望之念,不妨换个角度,告诉自己:福祸相依,坚持下去,生命的美好将要到来,感恩我们所遭遇的一切让我们变得更好。

做了善事以后,一定要如理回向。因为善业在没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损坏。

何种情况会毁坏善业呢?

第一、发瞋恨心。

在大乘佛教里,所有烦恼中最严重的就是瞋恨心。生起严重的瞋心,立即就可以毁坏一百个大劫所积累的善业,甚至更多。我们艰苦所积累的功德,若不忍辱,会被一念嗔火所毁灭。经中所说的:“一念嗔火起,百万障门开”。就是这个道理。嗔火烧功德林啊,我们一定要切记。

第二、自诩功德。

例如,某人在念了一亿文殊心咒以后,故意在他人面前卖弄自己的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夸夸其谈地宣传自己如何了不起,这样也会毁坏自己的善业 。

第三、于善生悔。

例如,某人如理如法地放了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生起后悔心:“我当时的放生是在浪费钱财,是不应该做的。”像这样的后悔,就会立即毁坏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业 。

第四、颠倒回向。

例如,某人在行善之后,如果这样回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人,从而消灭我的怨敌某某人。”这就是颠倒回向。凡是以贪瞋痴为根本的回向,都叫颠倒回向。这样回向以后,虽然有可能成熟其所发的恶愿,但在此果成熟以后,就再也不会产生其它的善报。

如果我们不及时如法地回向,在以上这些情况下,即使再多、再殊胜的善根,都会被毁于一旦。在这些毁坏善业的因素当中,最容易出现的是瞋恨心,它能毁坏无以计数的善业,对凡夫人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善之后最好立刻回向。

如理回向之后,善业是否便不会被毁坏呢?如法的回向,特别是在为菩提而回向之后,在一般情况下,善根是不会被毁坏的。所以,建议同修们,时时刻刻警醒自己,稳住修道向善的那颗菩提心,让心魔永远没有空隙可乘,让我们的功德永不唐捐。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