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愚人节,很多人在这天都在“被愚弄”中度过,其中绝大多数年轻人更是以此来调侃周围朋友们。

什么是愚人节?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

愚弄别人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无意中也滋生了很多牵强的理由、来促使“假话”成立。

在这一天里,真真假假的事情分不清、更是闹了很多尴尬。虽然愚人节有自嘲嘲人的含义,但好似在这一天里,人们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去说着“假话”去看别人笑话。

不由之间,便走上了佛教所说的“妄语”层面。

人常常为自身的利益,不惜说假话,欺骗别人,有时候甚至用尽心机,占尽别人的便宜。谎言假话在佛教称为妄语,就是不吻合真实情况、损人利己的言语。唐朝的道楷禅师,宁可丢掉性命,也不肯说假话骗人。

道楷禅师人品俊逸,德行超俗,由于他的道德修为,不仅吸引大江南北的僧信,向他请益佛法,也传播到京城皇帝的耳中。皇帝仰慕禅师的道行,想要召请他入宫。使臣三番两次带着诏书,请禅师进京,接受御赐的紫袈裟和优厚的供养。道楷禅师都不肯应诏,婉拒皇帝的赏赐。

由于皇帝连下三次诏书,道楷禅师皆如如不动,皇帝深感尊严受损,勃然大怒,下令将他押解上朝。使臣拿着皇帝的圣旨,一再游说禅师要接受皇帝诚意的邀请。道楷禅师淡漠地说:为僧只应山中住,朝廷当中不适宜。使臣看着态度坚决的禅师,内心钦佩他超俗的风骨,就替他想了一个办法。禅师,您就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虚弱有病,不堪千里跋涉的疲累。那么我以此为理由,回朝禀告皇上,您就能免除杀身之祸。

道楷禅师正色地说:我身体很好,也没有生病,我怎么可以说假话来欺骗皇上呢?我宁可接受皇上的处分,也不愿以妄语骗人。使臣无奈,只好把禅师押解至京城。皇上从使臣那里听到道楷禅师宁可受罚,不愿说谎的事,感佩他勇敢正直的品德,当面释放他,并派车马迎禅师回寺中,也颁赐紫袈裟和若干珍宝供养。

当利益当头,攸关身命之际,有几人能刚正不阿,坚持良知,不说假话?当今社会中,虽然聪明才智者如过江之鲫,但是不说假话的君子往往如凤毛麟角。道楷禅师宁受杀头之难,也不愿人格染污。

光风霁月的圣贤,我们总以为是老旧课本的教材,但谁不希望所交者,皆是肝胆相照的知己?不说假话,赢得别人敬重,如同美玉般的君子,实为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轮回中的众生,没有认识自心的本来面目,无我执著为我,无常执著为常有,颠颠倒倒犯了很多错。

所以,我们都可以叫愚人。

每逢愚人节,应当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再愚下去了!

其实关于愚人节到底是如何兴起,对于一般民众而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甚至大部分人不会过分在乎这个节日。

但作为一名佛教徒,却应该重视愚人节。

因为愚痴是障碍圣道的根本烦恼,我们上求佛道,求的就是无上的智慧;我们下化众生,就是教导大家断除愚痴等烦恼。

我们应该在这个日子里,提醒自己还没有证得无上的菩提智慧,还是一个愚痴的人。

“妙法”的含义:各种各样的法,从佛的智慧看,都有妙义。妙的意思是不可思议。妙有相待妙和绝待妙两种。相待妙是指一法高妙于另外一法,比如,菩萨法比声闻法妙,佛法高于菩萨法。这个“妙”是相对于“粗”而言。绝待妙,是指一切法都平等、圆满、美妙。一切法都具有涅槃的体性。所谓“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分开来讲,妙法在法华经中体现为“本门十妙”和“迹门十妙”。“迹门十妙”指佛应化众生的种种方便显现,不可思议。比如“境妙、智妙、法妙、感应妙”等。“本门十妙”是指佛的最根本的智慧、法身、国土、神通等等,不可思议。举例来说,佛的肉身,是和凡夫一样有生老病死的,这是“迹”的表现。但是,佛的报身和化身,却是超越一切的,报身生命无量长远,法身遍一切宇宙不生不灭。这是“本门妙”的一种。另外,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妙”:1、一切法妙,所有佛讲的法、以及所有众生的身心世界,都是不可思议的妙相、实相。念一句佛、拜一次佛,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甚至可以成佛。法华经的每一个字、句,都有无穷无尽的深奥含义。2、教证法妙:佛所有的教化,特别是法华经的教义,以及佛自己所证到的境界,以及所有听闻学习法华经的弟子们所修学的法和感应,都殊胜无比,不可思议。3、境行果妙:法华经的境界、智慧、修持法门、显示的佛果境界和修行者的最终成就,都是不可思议的高、妙、圆满。

1礼拜赞颂观世音,愿我速断贪嗔痴。心无挂碍无挂碍,万里夜空见月明。我仗大悲愿望力,奉献香华灯水果。盼望修到莲花开,花开见佛悟无生。大慈啊,大悲啊,观世音菩萨

2观音菩萨妙难思,救渡众生出爱河,顶戴华冠无量寿,口中常念陀罗尼。左手执持八德水,右手捻来杨柳枝,若人称念观世音,火坑变做白莲池。大慈啊,大悲啊,观世音菩萨

3观音宏誓深如海,百千万劫不思议,倒驾慈航为众生,大威神力助有情,妙法莲花观世音,苦海指点度迷津,能救世间诸苦难,宏扬佛法在人间。大慈啊,大悲啊,观世音菩萨

4千手千眼观世音,具足神通广大力,慈眼平等视众生,十方诸国皆显身,大慈大悲观世音,愿平众生业障深,手洒甘露降法雨,灭尽众生烦恼业。大慈啊,大悲啊,观世音菩萨

5一枝杨柳手中持,二朵莲花足下生,三生调御慈悲主,四大部洲常应供,五浊恶世除热恼,六道轮回度有情,七珍池内金波起,八功德水洒乾坤。大慈啊,大悲啊,观世音菩萨

6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柳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大慈啊,大悲啊,观世音菩萨

7十二大愿誓宏深,杨枝净水洒三千,慈光普明照世间,度尽凡尘有缘人。大慈大悲悯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仪慈严,众等至心皈命礼。大慈啊,大悲啊,观世音菩萨

8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南无大悲观世音,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慈啊,大悲啊,观世音菩萨

佛初转法錀后从鹿野苑到摩揭陀国(Magadha)去的一路上,受到他的教化而归依的人就很多。其中有拜火教的婆罗门姓迦叶的三兄弟,都改变了原来的信仰,率领他们的弟子一千多人归依了佛教。佛到了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Rqjagaha)后,归依的人更多。其中最有名的出家弟子有舍利弗(Sqriputta)、摩诃目犍连□(Mahqmoggallqna)□、摩诃迦叶(Mahqkassapa)等人。后来佛回到故乡去,他的异母弟难陀(Nanda)、堂兄弟阿难陀(Qnanda)、提婆达多(Devadatta)和他儿子罗睺罗等都随他出了家。还有宫廷中一个剃发工奴优波离 (Upqli)也出家加入了僧团,后来成为有名的佛教戒律学大师。佛的姨母波阇波提也归依了佛,是第一个出家女弟子。至于不出家而归依三宝的弟子则为数更多。佛的出家弟子,男的叫比丘(bhikkhu),女的叫做比丘尼(bhikkhuni);在家弟子,男的叫做邬波索迦(upqsaka),女的叫做邬波斯迦(upqsikq),合称为四众弟子。

有些人,似荷,只能远观

有些人,如茶,可以细品

有些人,象风,不必在意

有些人,是树,值得依靠

一切皆缘也

我知道,生活越接近平淡,内心越接近绚烂。经历了世事的智者,终于领悟到,太过用力太过张扬的东西,一定是虚张声势的。而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安宁,它更干净、更纯粹,更接近那叫灵魂的地方。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原以为只是一场游戏,却种下了痕。在漫漫时间中,发了芽,再回头,已是花开。不敢去爱,却遇到了爱。若爱只是擦肩而过,就珍惜擦肩的缘分。某一天,当他离开而去,最开初,有过思念,有过失落,甚至有过惆怅与痛楚。但是,随后的日子,忘记得很快。另一处风景闯入了的视野,代替了先前所有的思念,觉得

今夕谁停梦里柔,万般痴念万般愁。前尘总是凄凉忆,往事难回湿眼眸。还落叹,叹无休。相思难断难回头。生生世世牵君梦,谁晓红尘梦里囚。一缕相思一缕愁,三千尘梦怎能收。红尘过往如烟灭,绿水青桥泪雨流。孤影盼,盼君留。寒衣梦短碎心揉。今生饮尽红尘泪,魂断天涯魄也幽。梦碎流年又奈何,沙烟尘落祭风歌。谁还空盼天涯念,忆景伤悲陌路过。心怨叹,泪成河。相亲相望怎相和。为谁情困红颜悴,梦里飞花寂寞蹉。------莎子

要想成事,首先就要想做事;不愿做事,就不可能成事。如果不想做事,任何缜密的计划、完善的措施、正确的决策和严格的制度,都只是一纸空文;任何创新的思路、有效的方法和重要的精神,都是在画饼充饥;任何辉煌的前途、美好的梦想和远大的目标,也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人这一辈子,不管活成什么样子,都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一切喜怒哀乐都是自己造成。 生命是一种回声。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 多点淡然,少点虚荣,活得真实才能自在。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心柔顺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净了,处境就美好了;心快乐了,人生就幸福了。

“生活是开水,不论冷热,只要适合的温度,生活是口味,不论酸甜苦辣,只要适合的口感,就是最好。生活是旋律,不论快慢,只要适合的听觉,就是最好。生活是季节,不论春夏秋冬,只要适合的心情,就是最好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一种生存。不甘寂寞也好,甘于寂寞也罢,生活,只要适合自己,就是幸福。

“一城的灿烂在雨滴落下的那一刻被打湿了,仿佛梅花还在风雪中招摇起舞,多美的一刻所有的心思在夜色袭来时开始悄悄隐藏,简单而美好。一份懂得,一纸距离,你还在原地我依旧离你那么遥远,好吧,就这样吧,如此就好。

你也许深爱一个人,但不会想与他永远在一起。因为在一起的时光太长太重,会将深浓的爱耗尽。缘分的深浅不是由时间决定的,有些人在你四目交接的瞬间就认定,有些人痴等一生不过是一场空欢喜。所谓有缘,是你这辈子只做一次努力就可以抓住。

喧嚣的世界,繁华的生活,我们的心,能承载起多少,又能容纳下什么?得失聚散,每时每刻都在变幻,如果我们没有一颗善良的心,没有一个简单的心性,没有备受压力和磨难,即使周围安静的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而自我的状态,也只能算是枯燥的休闲和荒芜的沉寂。只有拥有一颗内在平静的心,人生的风景才够自然。 内心的平静是生命的丰富,内心的平静是一种懂得,内心的平静是一种境界,内心的平静更是一种佛性,在不断的人性和人格的修为中,获得一种心若琉璃,玲珑剔透的生命,若水中静荷,其美,不言而喻,即使一刹那的拥有,都是珍贵和值得的。修身,静心更能伴着我们的生命远行,在修行的路上永不退转。

时光不语,曾经多少灿烂的相逢;多少真实相处过的人事;多少点点滴滴往来的情谊,都被时间无情的辜负了。我很珍惜那些与自已有缘的人,虽我不曾言语,但我一直安放在心 ,只要我还活着,就别怕我会离开。面对是是非非,从此我再也不多说,你若讽刺,我会一笑而过;你若爱我,我便爱你更多。我不怕别人在背后搬弄是非,我怕回头后看到竞然是我那么掏心掏肺相信过的人,也相信了那些是非

师父和徒弟之间有系统严格的师承关系。今人,常把“师父=师傅”来作称呼,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不少同修,仍常把师父作“师傅”称呼,其实,这一点是为不妥。

简释:“师父”与“师傅”

师父:对出家法师的尊称。是我们终身依止的恩师,如同慈父一样,而不是等同于世间一般传艺的人。“师父”和“师傅”是同音词,在说话时听不出二者的分别,但写出来就不一样了。

师傅:工、商、戏剧、书画、医术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如:老师傅、厨师傅、木匠师傅、书画师等等……(如果对出家师称呼为:师傅,是不适宜,也是一种贬低出家师父的含义)。

“师父”与“师傅”的具体区别:

“师傅”作为尊称,当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

“师父”则将“师”作“父”一般地敬重,这也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父,感情显然更加深挚。由于受重教尊师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父亲和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旧时更为普遍使用的“父师”一词,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点。

“父生之,师教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师父”的称呼,在保留了原有的传授知识或技艺的意思之外,还灌注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表现了古人对老师犹如对父亲一样的感情。

“且道士之称受业师,则曰师父:于师前自称,则曰弟子,此理之正也。”无论是僧道还是俗人,称呼自己爱戴的法师为“师父”或“XX法师”(具体根据所在道场实际情况确定),于理为然,于情洽切。

猫头鹰的报恩令人感动,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珍贵的保护动物朱鹮,突然惨叫,到底发生了什么?

人类才是保护动物的天使

健康素食,爱惜生命。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